中国纸币起源(下)

2017-07-06 09:11万志英
金融发展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纸币

万志英

摘 要:本文回顾了中国古代纸币的起源及发展历史。纸币和票据在宋朝及其后继诸王朝的财政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特定时期和地区作为私人贸易的交易媒介,其后宋朝政府接管纸币发行,以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管理国家经济,但为应对财政危机过度发行纸币,导致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漲。历史证明,国家及其财政政策对于维护纸币的价值至关重要。

关键词:货币供给;纸币;财政危机;宋朝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7)05-0033-06

(接上期)

1127年,女真金国的军队越过了宋朝防线,攻占了宋朝首都开封,迫使宋朝政府逃亡。宋朝临时建都杭州,在整个南宋时期(1127—1276年),宋朝的北部地区先是被金国统治,随后又被蒙古人统治,蒙古人是于1234年推翻金国的。从四川到南宋首都杭州的距离非常遥远。由于四川北部与金国有着很长的边境线,使得四川地方政府的国防负担沉重。南宋时期,南方一再发生军事冲突,四川财政监督(他们拥有发钞权)通过发行越来越多的“钱引”,来应付急剧增加的军事开支。1128年,四川停止铸造铁钱,并大量增加“钱引”发行。至1136年,流通中的“钱引”大约有2500万贯,货币泛滥迫使南宋政府发布命令,禁止发行更多“钱引”。然而,1161年再次爆发的战争,迫使四川政府印制更多的纸币,流通中的“钱引”进一步增加,至13世纪初,其数量达到了8000万贯。从12世纪30年代到12世纪90年代,“钱引”按照其面值的30%—40%流通。过多的“钱引”之所以能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流通,说明社会公众还对这些票据保持信心。“钱引”变成了这个地区的货币标准,人们使用“钱引”作为计价单位和记账单位。与“交子”不同,“钱引”不能自由兑换硬通货。在四川地区流通的铁钱数量一直很少(仅占货币供给总量的1%—2%),并且,铁钱仅仅被当作零钱使用。四川地方政府是以“钱引”作为税收和财政支出的货币标准。在政府的财政收支中得到承认,有助于稳定“钱引”的价值。

1127年,金国占领了中国北部,彻底改变了宋朝的疆界及其资源基础,宋朝政府被迫改革其财政管理制度和货币政策。当宋朝政府仓皇逃离首都开封时,没能将国库中的铜钱带走,留下了1亿贯铜钱。这些硬币被金国掠夺一空,为此,宋朝政府只能用期票来支付军队的给养,尤其在淮河沿岸的新边境地区(淮南)。在名义上,这些期票可以从位于首都杭州的“国家专卖局”兑换现金,实际上根本行不通。后来,社会公众也对政府期票失去了信心,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并且,由于战争和贫困,国家造币厂的产量迅速下降,仅为北宋时期年产量的1/10。南宋政府被迫降低铜钱的重量,结果导致伪造泛滥。北宋时期发行的足额铜钱早已从流通中消失了,市场上充满了南宋时期发行的分量不足的铜钱,从而进一步加重了货币危机。为此,位于首都杭州的货币兑换商开始发行可转让票据,即所谓“便钱票据”(Convenient Cash Bills)。“便钱票据”也被称作“便钱会子”(Bianqian Huizi)或“寄付会子”(Jifu Huizi)。宋朝政府反对这种做法,因为宋朝政府把私人发行的“会子”看作是对政府期票的竞争。1135年,宋朝政府明令禁止私人“会子”在杭州城外流通。不过,由此引起的反对声讨迫使宋朝政府在第二天就取消了禁令。这样,由私人发行的“会子”仍在中国的东南地区流通,只是目前我们还无法确定这些私人“会子”票据的流通范围和流通数量。

1150年,严重的货币短缺即“钱荒”,引发了南宋的经济危机。因为货币短缺会抑制市场交易活动,造成谷物价格大幅下降,使农民陷入通货紧缩与税收负担增加的双重挤压之中。1159年,南宋的财政官员报告说,人们正在大量囤积铜钱,囤积的数量已经达到百万贯。在这一报告中,财政官员劝说南宋政府,必须严格限制硬币储蓄。为此,宋朝政府决定,居民持有的硬币不得超过10000贯(官员可以持有20000贯),超过这些限额的硬币必须上交官府,以换取商品代金券⑩。1159年,宋朝政府颁布了《反硬币囤积法》(Anti Hoarding Law)?。但是,《反硬币囤积法》不仅没有能够阻止人们囤积硬币的行为,还沉重打击了私人“会子”。

1160年初,为了补充现金短缺,临安府知府钱端礼开始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发行“会子”。地方政府发行的票据是在首都之内得到承认的法定支付手段,事实上,私人“会子”仍在继续流通。1160年末,钱端礼升任户部尚书?之后,要求宋朝政府尽快接管私人“会子”,并强调“会子”作为融资手段的重要性。宋朝政府委派“国家专卖局”来印制和发行新票据。1161年初,宋朝政府开始发行“会子”,并受到市场欢迎。于是,宋朝政府“会子”很快驱逐了私人“会子”。

起初,政府“会子”的发行范围仅限于杭州周围地区。第一年,“国家专卖局”发行了400万贯“会子”,币值分别为1贯、2贯和3贯。六年之后,流通中的政府“会子”增加到了2800万贯。名义上,这些“会子”可以兑换硬币,但国家为它们准备的硬币储备非常少,一些地方官员也拒绝在税收中接受政府“会子”。这样,政府“会子”实际上已经不能兑换硬通货了,1166年,政府“会子”大幅贬值,为此,孝宗皇帝(1162—1189年)决定,从流通中回收政府“会子”,1166—1167年,孝宗政府共支付了300万两白银赎回了政府“会子”,此后,仍有近600万贯政府“会子”继续流通。赎回行为使政府“会子”的市场价值回升。1168年,宋朝政府建立了管理“会子”的新程序,即模仿四川“钱引会子”,按照三年一期发行“会子”,每次发行的总量不超过1000万贯。同时,南宋政府宣布“会子”不能兑换成硬通货。1107年以来,不可兑换的四川“钱引”的相对成功,推动了宋朝政府货币思想的转变。此前,公众对纸币价值的信心源于其可以兑换成硬币,同样的理念也支持了把商品代金券当作金融工具。在四川地区,尽管“钱引”相对于它们用硬币表示的名义价值有所下降,但是,在整个12世纪,四川“钱引”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内在价值。宋朝政府的财政官员强调,保持法定货币价值稳定性的关键是国家在支付?中接受纸币,而不是纸币可以自由兑换硬币。为了坚持这一原则,1170年宋朝政府决定,在其财政收入和支出中一半使用铜钱硬币,一半使用“会子”。

12世纪90年代早期,“会子”急剧贬值。1206年,宋朝与金国开战,两年之后南宋政府战败。四川当地军事将领趁机宣布独立。虽然宋朝后来恢复了对四川地区的统治,但连年内外战争支出大大超过了财政体系的承受能力。1207年,宋朝政府第一次允许三期“会子”同时流通,总额达1亿4千万贯,结果是“會子”大幅贬值,“会子”的市场价值迅速跌破了其面值的一半以上。1209年,宋朝政府试图恢复“会子”的价值,其具体做法是通过硬币支付、政府封地、商品专卖和官位提升等手段来回收第11期“会子”的2/3。1211年,宋朝政府用第14期和第15期“会子”回收了第11期、第12期和第13期“会子”。当时,宋朝政府下定决心要减少流通中的“会子”,明确规定旧“会子”只能按2:1的比率兑换新“会子”。宋朝政府宣布第11期、第12期、第13期“会子”贬值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它使人们彻底失去对“会子”的信心。旧“会子”就这样崩溃了,新“会子”也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后来宋朝政府新发行的“会子”的市场价值只有其面值的60%左右。

从1168年开始,改革后的“会子”体系仅限于宋朝的东南地区,一般称作“东南会子”(Southeastern Huizi)。在与金国休战期间,宋朝政府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地方性的货币战争。1127年,金国攻克首都开封,并缴获了宋朝的铜钱、黄金和白银。1141年,宋朝与金国签订了“和平条款”,按此条款,宋朝每年要向金国支付大量白银和丝绸,作为战争赔款。此时,金国也正面临硬币短缺。不过,在金国占领区内,铜钱的购买力远远高于宋朝统治区,所以,宋朝统治区内的铜钱源源不断地流向金国占领区,还外流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地区。这一流动是秘密进行的,因为硬币出口被严格禁止。金国为了保证其统治区内的硬币不会再回流宋朝地区,在与宋朝接壤的边境线上建立了一个“货币缓冲区”( Coin-free Buffer Zone)。1154年,金国也发行了自己的纸币,被称作“交钞”(Jiaochao)或“交易代金券”(Exchange Voucher),用于替代黄河沿岸边境地区流通的铜钱,并且禁止在这一地区使用铜钱。

宋朝政府对此做出反应,也建立了自己的“货币缓冲区”。1165年,宋朝政府发行了新“交子”,即“淮南交子”(Huainan Jiaozi),仅限于在淮南地区流通。“淮南交子”并没有能够得到市场认可,两年之后被宋朝政府收回。1170年,宋朝政府又尝试了一项新改革,即在淮南引入铁钱,并要求铁钱与以铜钱标明币值的“会子”同时流通。此后(1192—1202年以及1218年之后),宋朝政府再一次尝试在淮南建立一个地区性的纸币体系,但只取得了有限成功。由于此前发行的“淮南交子”是用这个地区的铁钱标明币值的,不能兑换成以铜钱标明币值的“会子”,造成了淮南地区与东南地区的贸易障碍。1160年,宋朝政府发行了另一种地区性的纸币“湖会”(Huhui),在湖北与金国的边境地区使用。淮南和湖北纸币?使用中的地理区域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们的交易作用,这两种货币?甚至比“东南会子”贬值得更快。在宋朝统治的最后一个世纪,中国实际上形成了四个货币区:一是首都和东南地区,主要使用“会子”和铜钱;二是四川地区,主要使用“钱引”和铁钱;三是淮南地区,主要使用“交子”和铁钱;四是湖北地区,主要使用“湖会”、铜钱和淮南铁钱。这四个货币区恰好对应宋朝四个总军需部的管辖区,军需部主要负责宋金边境驻军的财政和军需供给。这一管理职能的重叠?证明,南宋发行纸币的最初目的是将其作为国家支付手段。然而,在每个纸币区,这些纸币也程度不等地被用作私人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尤其是在工商业较为发达的东南地区和四川地区。

1154年,金国模仿四川“交子”,发行了“交钞”,而此时,四川“交子”已经消失。与四川“交子”一样,金国“交钞”也有固定的使用期限(7年),并且可以兑换铜钱。金国也试图铸造自己的铜钱,但没有成功。1189年,金国政府关闭了造币厂,用“交钞”取代铜钱作为货币标准。后来,金国关于“交钞”的7年使用期限被放弃了,兑换铜钱承诺也被放弃了。那些上缴旧纸币或者磨损纸币的人收到是新纸币,而不是硬币(铜钱)。停止兑换引起了市场的不安和动荡,金国“交钞”出现了大幅贬值。于是,金国政府选择用食盐代金券(“盐钞”)来交换“交钞”,以抑制“交钞”贬值。金国还模仿南宋,规定一定比例的税收可以用铜钱、白银和“交钞”来支付。1194年,黄河大堤溃决,洪水淹没了金国的主要农业区。从1195年开始,金国面对来自北方边境地区的战争挑衅,成吉思汗(1167—1227年)统领的蒙古铁蹄向金国发动了猛烈进攻。与宋朝一样,金国政府开始依赖纸币来筹集军需供给。纸币的大量发行和使用,使铜钱在流通中消失,私人开始囤积铜钱。1195年,金国颁布法令,限制私人持有硬币。1197年,金国引入了一个新的银币体系,后因伪造猖獗被迫放弃了。

1206—1208年,宋朝与金国之间的战争爆发,金国取得胜利,但双方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被战争严重削弱了。1211年,成吉思汗对金国发动战争,1215年,占领金国的首都(北京)和满洲。金国政府逃至开封,创造了一种新的纸币——“国库凭证”(Treasure Certificates),也叫作“宝券”(Baojuan)?。金国纸币的迅速贬值可由其发行的“国库凭证”面额的迅速增加来证明(10贯、20贯、50贯、100贯和1000贯)。金国肆意印制纸币,使新货币很快失去信誉,“宝券”大幅贬值。金国勉强支撑了20年,其财政和货币体系早已崩溃了。1234年,当金国最终被蒙古灭掉时,金国的纸币已经完全消失,当时的贸易活动是以白银作为交易媒介的。

当金国忙于应付蒙古入侵时,宋朝有了喘息机会,但宋朝的货币体系在13世纪30年代遭受到了另外一系列打击。1231年,杭州大火焚毁了皇室宗庙,巨大的重建费用迫使宋朝政府发行新“会子”(第16期),使“会子”的市场价值降低到了220文的历史新低。1234年,宋朝政府再一次发行了新“会子”(第17期),与此同时,用黄金、白银和食盐代金券来收回第14期和第15期“会子”,第14期和第15期“会子”已经流通了23年之久。虽然这些措施减少了流通中的纸币数量,却没有恢复公众对纸币的信心。1234年,蒙古征服了金国,直接威胁宋朝,加重了宋朝政府的军事负担。13世纪30年代末,宋朝通过印制纸币来支付军事开支的做法,使流通中的“会子”数量超过了35000万贯。1240年,宋朝政府用新发行的第18期“会子”来替换第16期“会子”。宋朝政府还规定,新会子“价值”是仍在流通中的第17期“会子”价值的5倍。如此随意地贬值第17期“会子”,使其市场价值迅速降低到50文,而第18期“会子”仍然按照250文到260文的价值进行贴现。1247年,宋朝政府宣布,第17期和18期“会子”将永久流通。

当时,用于印制“会子”的纸张质量下降,也成为第17期和18期“会子”大幅贬值的重要原因。自12世纪60年代以来,用于印制“会子”的纸张一直来自四川和安徽的池州和徽州,这两个地区以生产优质纸张而闻名天下,这些优质的纸张主要用于绘画、书法和书籍。四川的桑皮纸质量最好,也最为贵重。那时“会子”是在宋朝首都杭州印制的,由于四川距离杭州的路途十分遥远,为了降低成本,用于印制第17期“会子”的纸张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库存的、昂贵的四川桑皮纸;另一部分是杭州本地生产的、质量较差的廉价纸。第18期“会子”的印制全部使用了杭州本地生产的质次价廉的纸张。由于劣质纸张易于仿造,进一步侵蚀了第17期和第18期“会子”的价值。

1260年,忽必烈(1215—1249年)成为蒙古大汗。忽必烈的先辈们渴望征服西亚,而忽必烈的雄心却是成为中国皇帝。忽必烈成为大汗后,将注意力转向征服宋朝。同年,宋朝皇帝理宗(1224—1264年)驾崩,留下一个10岁的侄子继承皇位。理宗的丞相贾似道(1213—1275年)趁机控制了宋朝政权,并推行了一个“彻底的财政改革计划”,即通过重新分配纳税负担来增加政府收入,包括强迫地主将财产出售给国家,国家用“会子”支付。贾似道还进行了“货币改革”,1264年他宣布建立新货币——“黄金—白银—现钱—担保”(Gold/Silver/Ready Coin Surties),也被称作“黄金—白银—现钱—关子票”(Jinyin Xianqian Guanzi Bill),用于取代第18期“会子”,兑换比率是一新贯换三旧贯,第17期“会子”则被宣布作废,不能兑换。实际上,贾似道的新货币是不能兑换任何贵金属的,再加上他公然宣布废除第17期“会子”,引起市场极度恐慌,物价水平再次疯狂上涨。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宋朝政府多次发布命令,禁止贾似道的新“关子”贴现,贾似道的财政和货币改革失败了。1276年,忽必烈的军队攻占宋朝首都杭州,废黜了最后一个宋朝皇帝。

1234年,蒙古征服金国之后,将金国的统治区域划分成了若干封地,赏赐给蒙古贵族。这些蒙古贵族继续沿用金国的做法,发行以丝绸纱或白银标价的纸币,这些纸币仅仅在各自的辖区内流通。1260年,忽必烈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以取代中国北方的多个独立王国。1272年,元朝(1272—1368年)建立,为了促进前金国统治区与蒙古地区的贸易,忽必烈和他的汉人辅臣们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货币标准,他们发行了一种新纸币,被称作“中统元宝交钞”(Zhongtong Yuanbao JiaoChao),简称“中统钞”(Zhongtong Chao),作为元朝的货币体系基础。虽然以铜钱标明币值,“中统钞”却不能兑换白银。为了鼓励人们使用“中统钞”,忽必烈禁止铜钱流通。

1276年,杭州失陷,宋朝灭亡,给蒙古人留下了巨大的行政管理和财政管理负担。宋朝统治区共有6000多万人口,是金国人口的两倍。为了满足财政管理和私人商业交易的需要,元朝政府大量增加纸币供给,并允许宋朝“会子”的持有者按照50∶1的比率兑换“中统钞”,而那时“会子”几乎一文不值了。“中统钞”的发行量很快超过了元朝政府的白银储备,使元朝政府关于“中统钞”可以兑换硬通货的承诺无法实现。1282年,元朝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新的货币管制措施,禁止用黄金和白银进行交易,“中统钞”事实上成为不可兑换的货币。后来,元朝政府把“中统钞”的记账单位从铜钱改为白银(以两或其“十进制”的小数计量),价值计量单位变成白银并不意味着白银本身就是货币标准,而是意味着纸币将取代白银成为交易媒介。与晚期的宋朝政府一样,元朝政府仍然要求大部分税收用银锭支付,尤其是商品税、商业税和消费税。

“中统钞”无法兑换硬通货?之后急剧贬值,迫使元朝政府对其法定货币进行调整。1287年,元朝政府发行了新的纸币“至元钞”?(Zhiyuan Chao),规定1贯“至元钞”兑换5贯“中统钞”。此时,“中统钞”已经贬值了80%左右。元朝政府特别宣布,“至元钞”是法定货币,不能兑换硬通货。最初,为了保持货币稳定,元朝政府限制“至元钞”的发行量,到了14世纪之交,元朝政府再次屈服于滥发纸币的诱惑而大量发行“至元钞”。尽管官方交换比率有利于“至元钞”,但是,市场上“中统钞”的价值始终都等于或大于“至元钞”。市场之所以给予“中统钞”溢价,是因为“中统钞”可以兑换白银。无论如何,在市场交易中,旧的宋朝硬币和白银比新的明朝纸币更受欢迎,越来越多的人拒绝接受纸币。1309年,明朝政府又进行了另外一次货币改革,发行一种新的纸币“至大钞”(Zhida Chao),尽管“至大钞”也不能兑换白银,但却正式以白银为单位标价,元朝政府还试图通过铸造铜钱来配合新纸币的发行。不过,新的硬币(铜钱)离开铸币厂就消失了,与已有的纸币相比,被过高估值的“至大钞”一直没有为市场接受。1311年,元朝政府宣布,停止发行“至大钞”和铜钱。根据贸易习惯,元朝政府重新将“中统钞”作为价值标准,并取消了黄金和白银不能作为交易媒介的禁令。

尽管承认黄金和白银的价值尺度功能和价值贮藏功能,但黄金和白银却没有像纸币那样在市场交易中被广泛使用。由于铜钱和白银都相对稀缺,为纸币提供了充足的交易媒介。1311年之后,元朝的货币体系相对稳定。到了14世纪40年代末期,元朝内战不断,经济衰退。14世纪50年代,元朝政府进行了多种经济改革,包括发行新的铜钱和纸币。但是,元朝的纸币越来越失去市场信任。1368年,当汉人王朝?取代蒙古统治时,贸易活动已经倒退到了物物交换,贵金属成为一般等价物,白银(包括铜钱和黄金)价格达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最高水平。

明朝(1368—1644年)建立,拉開了中国古代纸币历史的最后一幕。明朝的第一任皇帝是朱元璋(1368—1398年)。朱元璋最初计划恢复铜钱作为货币本位,但是,当时的铜矿无法生产出足够的金属来铸造分量充足的硬币。1375年,朱元璋决定引入他自己的纸币——“大明通行宝钞”(Da Ming Tongxing Baochao),简称“大明宝钞”( Da Ming Baochao)。朱元璋试图让“大明宝钞”成为交易和税收的支付工具,以铜钱作为补充。与元朝的纸币相近,“大明宝钞”的面额较小,从100文到1贯。当时白银是事实上的本位货币,为了巩固纸币地位,明朝政府禁止贵金属作为交易媒介使用,并且明确规定“大明宝钞”不能兑换铜钱或其他金属货币。

于是,“大明宝钞”在市场上饱受冷遇,人们拒绝接受和使用它,再加上朱元璋政府拥有庞大的财政赤字,从一开始,“大明宝钞”就未能保持其面值。1394年,当“大明宝钞”贬值到不足面值的20%时,明朝政府采取了极端措施,即禁止在交易中使用自己发行的货币“大明宝钞”,随之发生的经济混乱进一步加速了“大明宝钞”的崩溃,迫使人们逃向白银。尽管明朝政府禁止在交易中使用白银,但白银作为价值标准的地位却从来没有动摇过。

明朝第三任皇帝朱棣(年号永乐)更加肆无忌惮。永乐年间的海外探险,包括著名的郑和船队的海外探险,以及迁都北京等都需要庞大的财政开支,形成巨额财政赤字。15世纪30年代,明朝政府放弃了自己的纸币“大明宝钞”,被迫承认白银在市场交易中的主导地位。后来,明朝政府宣布可以用白银支付税收,并且停止纸币发行和铜钱铸造。白银一直是明朝和清朝(1644—1911年)的价值标准,当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16世纪以来,中国陆续从日本和美洲等地进口了大量白银。在财政危机时期,比如,在1644年明朝灭亡时、在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都有人建议政府恢复纸币印制和发行,但都被驳回了。19世纪,私人银行开始发行可转让票据。鸦片战争失败之后,中国的中央政府日益虚弱,已经失去了发行统一货币的能力。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给中国经济带來了更大的灾难,清朝政府不得不重新发行纸币,但使用的时间很短。一直到1935年,在“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政府才再次有了统一的纸币体系。

中国的纸币历史证明,国家及其财政政策对于维护纸币的价值至关重要。纸币和商品代金券之类的票据在宋朝及其后继诸王朝的财政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还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地区作为私人贸易的交易媒介。事实上,宋朝的两种主要纸币——“钱引”和“会子”,也可统称“交子 ”——最初都是由私人放债人发行的。作为交易媒介,尤其是作为远距离的汇款手段,金属货币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于是,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替代物出现了。货币对于经济活动和商业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宋朝政府终于认识到,他们无法生产出足够的铜钱来满足经济活动和商业发展的需要,因此,纸币出现了。在接管私人的纸币发行时,宋朝政府重申了一个历史悠久的格言:统治者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管理国家经济。当然,面对财政危机,宋朝政府和后来的金国政府、元朝政府、明朝政府一样,都未能抵御住过度发行纸币的诱惑,结果是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缺乏远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毁灭了一种又一种纸币。尽管这些纸币的早期试验最终都失败了,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中国政府在创建纸币体系中的努力,尤其在第一种纸币的诞生地四川。宋朝政府发明、发展了一系列复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制度,包括纸币体系,使得政府能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来调动经济资源。宋朝的纸币在很长时间内一直作为民众纳税的工具和私人交易的媒介,这是一个非常杰出的贡献。

注:

⑩此为1159年南宋政府《限钱法》的主要内容(译者注)。

?在中国货币史中,被称作《限钱法》(译者注)。

?主管国家税收,相当于税务部长(译者注)。

?这里主要是指可以用纸币缴税(译者注)。

?这里是指“淮南交子”和“湖会”(译者注)。

?这里也是指“淮南交子”和“湖会”(译者注)。

?这里指货币区与军需区重叠(译者注)。

?即贞祐宝券(译者注)。

?这里是反映贵金属,包括黄金、白银和铜钱(译者注)。

?至元年为1264—1294年(译者注)。

?此处是指明朝(译者注)。

Origin of China's Paper Money(Ⅱ)

Richard Von Glahn

Translated by Wang Yu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a's ancient paper money. Paper money and bil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scal management of Song Dynasty and the subsequent dynasties,and act as the the exchange medium in the specific periods and regions.Later,the Song Dynasty took over the ppaer money issuance. It aimed to manage the economy through controlling money supply. However,it over-issued money in order to cope with financial crisis and led to the devaluation of money and price hike. The history proves that the country and its fiscal policy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maintenance of paper money's value.

Key Words:money supply,paper money,fiscal crisis,Song Dynasty

猜你喜欢
纸币
硬币的平衡术
新纸币
百万“大”钞
带了多少钱
逻辑思维题
纸币收藏“四防”
猜纸币
Value
不会破损的钞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