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意义之路

2017-07-06 09:07本刊编辑部
今日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批判性建构学习者

本刊编辑部

人类对“深度”学习的探寻一直没有止步。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知类通达、学以致用,就是我国古代深度学习思想的体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首次提出并详细阐述了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和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这两个概念。随后,国内外研究者对深度学习进行了深入研究。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知识爆炸、来源多样、真伪难辨,深度学习的价值得以凸显。而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深度学习对于意义的主动追问和边界拓展,又进一步彰显了这一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深度学习是当前学习研究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主动的、理解性、批判性、探究性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迁移应用到真实情景中来解决复杂问题,进而促进学习者元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阶能力的发展。因此探索“深度学习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如何促进深度学习”是当前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課题。

深度学习指向学生的学习,关键则在于教师的教学。

2014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全国多个实验区启动了“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并对深度学习进行了界定。所谓深度学习,就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2007年始,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带领团队开展“深度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深度教学不是指无限增加知识难度和知识量,不是对知识的简单占有和机械训练,而是强调为理解而教、为思想而教、为意义而教、为发展而教,引导学生深层、深刻、深度学习,从符号学习走向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体现学习的意义感标准、自我感标准、效能感标准三个内在标准。

深度学习是未来学习发展和教学改进的重要方向。无论是心理学领域强调个体参与、个体建构的深度学习,还是教育学领域强调教师引领、个体参与、社会建构的深度学习,都强调“向意义更深处漫溯”——主动探寻知识意义、生活意义、生命意义、社会意义,指向人的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才是深度学习的核心旨归。而系统构建面向真实情境的教学、推进跨学科学习、打破固定课时、开展多元的学习实践活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习和评价的个性化水平、拓展教学的时空边界等深度教学策略,才能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猜你喜欢
批判性建构学习者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建构游戏玩不够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