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佩昌
德国也有过雾霾,慕尼黑、斯图加特、法兰克福、科隆等城市上空曾一直笼罩着浓雾。面对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德国人不是去购买抗雾霾口罩,也没有往家里搬空气净化器,更没有安装防雾霾纱窗。令人吃惊的是,自1991年之后,德国再也没有响起雾霾警报。在德国,不要说农村,即便是生活在大城市,也能欣赏蓝天白云,呼吸到新鲜空气。德国人到底做了什么?
让森林拥抱着城市
1971年,大气污染治理首次纳入德国联邦政府的环保计划。1974年,德国《联邦污染防治法》颁布,对二氧化硫、硫化氢和二氧化氮开始执行严格的污染限值。该法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已成为德国最重要的法律之一。
德国对汽车尾气设立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对小汽车、轻型车、重型卡车、大客车分别设定具体的排放限制。此外,对车辆排放进行严格检测,大幅降低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和颗粒物含量。尽管德国高速公路不限速,但在城区一般都限制在每小时30公里至50公里的车速。另外还有“环保区域”,只允许符合环保标准的车辆驶入。
德国法律法规的实施从不打折扣,尤其在环保领域。德国垃圾分类管理极其严格,把公民对家庭的垃圾分类变为一项义务。政府的垃圾回收站对各类垃圾进行专车回收,绝对不会把民众已经分类的垃圾又倒入同一辆垃圾车。
城市规划也处处反映出环保理念。大城市看不到高楼大厦,也没有复杂繁琐的立交桥,成片的森林在城市随处可见。即便在慕尼黑这种德国房价和地皮最贵的城市,市中心也修建了一个很大的森林公园,使“让森林拥抱着城市,让城市依偎着森林”的理念不仅只停留在口头。
把环境保护作为信仰
德国人相信,如果人类没有环保意识,家园就会受到破坏;没有和谐的环境,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他们把“环境保护”作为信仰一样虔诚对待,从孩子到老人,都有很强烈的环保意识。在任何一片角落,都很少看到乱扔的垃圾,人为破坏环境的行为更是鲜有发生。
一位居住在慕尼黑的朋友说,他曾经和正在上幼儿园、只有五岁的女儿开玩笑,散步时故意把一张废纸扔在地上。他女儿马上在后面拾起并“教育”他:幼儿园阿姨说不能随便丢垃圾。为了不让爸爸再乱扔那张废纸,她一直把它拿在小手中,直到发现垃圾桶才把它扔进去。当他女儿10岁、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教垃圾分类知识,并带全班同学到垃圾处理站、堆肥厂、污水处理厂参观,让他们体会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把帮助家长进行家庭的日常垃圾分类布置为作业。现在他12岁的女儿环保意识极为强烈,不仅不会乱扔垃圾,而且还会对垃圾进行分类。
为了保护环境,德国人愿意放弃一些享受。例如,私家车尽量选择排量小、污染小的,而不是大马力的豪车。短途一般会骑自行车或步行,有人宁愿骑半小时或一小时自行车去上班。
2006年,德国KGM公司计划在帕德伯恩修建一座垃圾焚烧厂,由于符合排放标准,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民众表示反对,于是议会转变立场。2008年,帕德伯恩议会通过了一项名为“发展项目冻结”政策,规定在新发展规划未出台前,禁止建设任何大型工程项目,这实质上是叫停垃圾焚烧厂的建設。在公众和议会的压力下,帕德伯恩市政府不得不重新对该项目进行评估。
严格的法律和措施,再加上民众强烈的环保意识,让德国摆脱了雾霾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