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景观生态设计

2017-07-05 09:32梅皋奇
魅力中国 2016年42期
关键词:河道景观植物

梅皋奇

摘 要:在现代城市发展建设中,河道景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南京市浦口区团结河、芝麻河环境治理为例,针对其现存的河道现状和景观营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初步探讨了城市河道的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关键词:城市河道 景观生态

1、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生态理念

景观生态建设,是指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造新的景观格局,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和稳定性,从而创造出优于原有景观生态系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形成新的高效、和谐的人工-自然。传统河道建设整治往往只考虑到河道实用性,而生态河道则是在对河道建设和整治过程中,依据河道的现状及功能,对河道进行生态型景观规划设计,建造符合生态特征的河道水生态系统及河岸生态系统,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供河道内水生生物生存,改变传统河道的单一构造,建设结构多样、功能齐全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生态型河道建设除建设健全的生态系统,河道的其他方面的整治也是不容忽视的,生态型河道建设应该是一个综合建设和整治的过程。

2、城市河道生态设计实例分析

2.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巩固地块,包括团结河、芝麻河两部分。团结河水域段呈东西走向,西起宁合高速,东至芝麻河交界。芝麻河水域段呈南北走向,北起城南河路,南至庙东路。河道全长2820米,设计宽度30米,项目周边多为二类住宅用地。

2.2河道现状

(1)河道功能性不足,景观遭到破坏

河堤均為土堤,已有近50年时间未进行清理整治,泥沙大量沉积和淤塞,水流不畅,行洪能力不足,存在安全隐患。减少了地下水的补充,也降低了河岸的渗透性,使河岸的水量调节功能减退,破坏了河道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平衡。同时由于河边居民对驳岸的无序改造,使河岸垂直陡峭、落差大,带来了安全问题,也阻碍了亲水性。

(2)河道水质较差

生活、生产污水未经处理排放,生活垃圾随意倾倒,造成河水污染、水质恶化,河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仅严重挤占沟道,而且成为市容环境“脏、乱、差”的死角,加速了河道生态环境恶化。

(3)河道的自然生态功能丧失

河道水网联通不畅,过水断面小,无法形成具有生态意义的水循环。同时河岸的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迎水坡土方下陷严重,植物品种较为单一。部分河段的水体边缘和驳岸处发现了空心莲子草、凤眼莲等害草滋生,另有部分河段河岸陡峭,没有生物生存环境,基本丧失了改善局部气候的功能。

2.3设计构思

设计的目标定为:恢复现有河道沿线的水生植物走廊,以助于净化水质,建立湿地栖息地,并缓解洪涝灾害;建立穿过基地的生态走廊,增进雨水的渗透,并创造更多户外活动的场所,推进河道可持续发展设计和使用。

(1)净化水体和水污染的治理

改善水质是河道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设计过程中,一方面,对生产污水、生活污水进行截污纳管,杜绝外来污染源对水质的污染。另一方面,通过清淤疏浚,扩大河道的过水面,满足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且随着河道地形变化进行设计,保持河流良好的连续性和联通性。

(2)岸线设计

在河道岸线设计中,结合城市水网总体规划考虑河道的整体自然曲度,在无法塑造大型曲线的河段,利用局部设计,避免河道岸线完全直线化,尽量塑造类自然的效果。同时,通过地形及功能对河道断面及驳岸形式作出相应的改造措施,采用分层、台阶或自然坡地来进行设计,既丰富了景观的层次,又维持了不同水位时陆地、水面生物链的连续。在居民活动密集区域,通过分层断面设计,来提供休闲活动场所,并在此段采用多孔生态驳岸砖,充分利用植物修复和生态驳岸技术达到对水资源环境的维护和改善,实现了河岸与水体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不断交换。

(3)亲水设计

对于城市河道景观而言,亲水性是其重要的特点。亲水设计是提供人与水接近、互动的场所和设施。在项目中,满足安全的前提下,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包括在水边行走、跑步、就坐、触水等,同时兼顾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的需要,配备了不影响边岸生态环境的相关设施和场所,

(4)种植设计

植物种植从陆地、湿地、水生几个方面来考虑。

在岸上的绿地设计中,需要考量人与生态系统结合的关系,如在人流量较多的河段,配置供观赏的乔、灌木,进行园林植物景观美化,满足休闲观赏需求;在人流量较少的河段,则尽可能塑造自然稳定的植物群落,并布置一些吸引鸟类栖息的植物,增添景观效果的同时,也可丰富生物多样性。植物品种选择乡土植物建立滨水植物群落景观,不仅防止外来物种的侵害,也可以打造稳定的自然植物群落景观,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文化。

临水区、河滩地栽植湿生植物,增强土壤的积累和地被的稳定,为草本植物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植物主要选择高度较低、体量较小的品种,如鸢尾、菖蒲、千屈菜等。在立地条件较差的河段,采用柔性材料种植绿化。

水生植物是园林水景的重要素材,也是保持河道水体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因素。不仅为鱼类提供食物,还为它们提供栖息的场所。同时还能通过生态循环起到净化水质、降低水体营养化的作用。设计充分利用南京市丰富的水生植物资源,以挺水植物为主,浮水植物、沉水植物为辅,构建多层次、立体的水生植物群落。在宽阔水域段注重整体连续的设计效果,植物以荷花、睡莲为主,结合芦苇、香蒲及岸边的垂柳,突出自然野趣的滨水风光。常规水域段则选用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植物搭配,利用多品种体现变化和韵律,减少人工痕迹,避免千篇一律。

3、结语

河道是城市中最接近自然的地区之一,是各种乡土植物的聚集地和栖息地。在河道治理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河道本身的功能及作用,更要保持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注重生态设计,提高河道生态涵养能力和景观价值,这样才能提高河道景观的综合效益,为人们营造一个宜人空间,实现城市河道景观在自然和生态上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河道景观植物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弯道之妙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撮粮之术(下)
河道里的垃圾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与对策分析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