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梅
一、工程概况
石臼湖是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和安徽省当涂县、博望区四县间的界湖,位于溧水区西南侧。石臼湖面积207.65平方公里,溧水境内面积91.2平方公里。用地范围北起花溪港南至藕丝堰,全长约29.31公里。外部交通路网丰富、交通便捷。(附图1:区域位置图)
二、设计范围
1、北起花溪港南至藕丝堰,全长约29.31公里。
2、沿湖堤防绿化、堤防及背水坡堤脚10米范围。
三、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现状分析:
①堤岸缺乏植被:现状堤岸设计虽满足防洪需求,但植被层次缺乏,生物多样性差,难以形成连续的景观界面,缺少观赏性。②交通分流不明确:缺乏统一规划,与外部沟通缺少引导性的形象出入口,内部缺少人车慢行系统分流设计.③配套缺失:现状虽然自然环境优美,但缺乏特色景点的串联,缺乏驻足地。④城市文脉缺失:石臼湖及城市文化特征缺失。
解决策略:
①完善绿地功能:全线背水坡完善绿道系统,形成连贯的绿地系统,采用生态手法完善植物层次,在满足防洪基础上,在主要区域设置节点,加强观赏视线、生态岸线。②疏通道路交通问题:对外打造对外入口景观,对内梳理车型,非机动人行系统分流。③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特色景点与观景休憩空间的同时,满足游客停留、休闲、观光的基本需求。④古迹的利用与文化的表现:延展石臼湖周边的文化特征,挖掘石臼湖从历史到今天的文脉特色,与堤岸和节点结合,形成绿地的文化特征。
四、概念构思
设计目标:打造一个集自然风光、风景游览、科普展示、休闲娱乐、健康运动、渔业生产为一体的湖滨风光带。
①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堤防景观,实现以树养堤,以树护堤。②完善配套设施:增设休息空间与自行车驿站,提升环境品质。③宜人空间景观: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将乡间的元素融入景观。④强化地方特色:尊重现有自然资源布局,低强度开发。⑤打造城市名片:考虑不同尺度的亲水经验,开放空间系统。
设计原则:安全性、生态性、美观性、亲水性、体验性。
五、总体设计
①堤顶宽8米,道路6米,采用人行步道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重合的方式。②堤顶道路有两个主入口与高速路相接。③堤顶道路有多个次入口与村庄衔接。④背水坡局部段设置人行步道串联节点,提供给居民和游客多种步行的体验。⑤全段每4.5公里设置一处自行车驿站,并结合节点,共设9处自行车驿站。
在堤顶位置空间合适处设置机动车停车位,共6处。4处与驿站结合,2处单独设置;在村庄与堤顶相接处设置机动车停车位,共8处。 共计9处自行车驿站,14处机动车停车位。
六、方案设计
(1)植物绿化设计
1.1植物总体设计
植物种植分为“堤前绿化——堤顶绿化——背坡绿化——堤后10m绿带”四段。
1.1.1堤前绿化:生态自然
种植形式:垂挂植物、草坪护坡
1.1.2堤顶绿化:山花烂漫
种植形式:观花小乔/灌木球+宿根草花
1.1.3背坡绿化:视野辽阔、野趣横生
景观节点:草花60% 一般地段:草坪 70%
1.1.4堤后绿带:春花、夏荫、秋色、冬绿
1.2植物分区设计
以花溪港、天生桥河、新桥河、骆山撇洪沟、藕丝堰为界,在兼顾四季季相景观的前提下,将石臼湖沿湖景观划分为4个植物特色片区。
背景林:常绿落叶间植,一段水杉,一段柳杉,天际线统一;
分区一:樱花林、柳杉林、林下片植鸢尾;
分区二:桂花、水杉林、林下波斯菊;
分区三:红枫林、柳杉林、林下石蒜;
分区四:紫薇、水杉林、林下蓝花鼠尾草。
(2)节点设计
2.1位于宁高高速旁和骆山撇洪沟旁的村庄处,设置了条石汀步、沙坑及游乐设施,利用场地的高差关系形成富有趣味的儿童活动场地。
2.2围合活动空间,以水杉、香樟作为骨干树种,乔灌草结合,有效利用花灌木,丰富景空间观层次,形成自然舒适、春花烂漫的儿童活动空间。
2.3利用现状水塘形成天然的雨水花园,与邻近的苗圃地相联系,设置台阶可行至高处观景。
2.4丰富水生植物种类,营造生态环境系统,形成生态自然、具有观赏特色的雨水花园景观。
2.5在堤后水塘密布处设置有四处折线型观景平台,堤后为两级坡,高差较大,观景效果较好,在平段处设置游步道,与堤顶车行道人车分流。局部设置可休憩的平台,形成活动空间。
2.6注重植物组团的运用,选用造型高大挺拔的朴树为游客提供绿化遮阴,丰富空间层次,营造集观赏性、休闲性为一体的植物节点景观。
2.7游船码头设置在堤后水塘离红线较近处,利用场地原有的排水沟设置跌水景观与特色的台阶坐凳相结合,设置亲水平台形成活动空间。
2.8汤家村前有一处比较好的堤前观景平台,可设置座椅,形成供居民休憩、观2.9利用汤家村前现有的篮球场,在其基础上增加健身器材,乒乓球台等形成相应的健身活动场地,丰富居民的休闲生活。
2.10天生橋河西侧的一处丁坝,利用现有的灯塔及丁坝特有的平段地形,设置木平台及坐凳,形成堤前的一处观景平台。
2.11天生桥河旁的村庄处,设置了滑滑梯、沙坑、休憩广场及游乐设施,利用场地的高差关系设置富有趣味的儿童活动场地。
2.12新桥河河口有一处比较好的堤前平台,打造成一处宽敞的堤前观景广场。场地内设置一个较大的构筑物,及休憩的观景平台。
2.13观景平台在全段共设置两处,包括相配套的自行车驿站,在坡脚处设置广场,供居民、游人观景,休憩。
2.14结合景观坐凳,上层选用冠大荫浓的观赏乔木,适当增添花灌木、宿根花卉植物,沿河岸丰富水生植物品种,塑造出生态自然、野趣横生的景观。
(3)形象入口
3.1在村庄入口、重要出入口节点设置景石、系列性动物雕塑等景观小品,营造自然情趣和山野风光,展现村庄文化特色,提升村落形象。
3.2位于宁高高速西侧的节点,在场地内设置活动广场,入口绿化及景观雕塑,作为一处形象入口,形成标志性景观。
3.3位于宁高高速东侧的节点,利用现状水塘及植被形成基地的一个形象入口节点,场地内设置栈道及配套设施,形成良好的观景场地。
(4)慢行系统研究: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道路划线)
(5)水利设施改造
5.1石臼湖堤顶两侧水文建筑屋面颜色不统一,建议将建筑屋面统一成灰色。
5.2以水杉为背景林,建筑周边以桂花、红枫、毛鹃等组团绿化为主,汀步台阶缝隙镶嵌野花花境,增添观赏休闲趣味。
七、旅游策划
(1)利用现状正在改造建设中的堤顶路,完善交通系统,划分交通层次,满足人、自行车、机动车的通行需求;
(2)利用现状沿湖带状生态景观打造沿湖风光带,体现不同区域的景观特色,颂赞田园水乡、石臼渔歌等区域文化;
(3)利用现状高品质资源区域打造景观节点,完善配套设施;
(4)利用对外交通窗口打造景观节点,强化基地与周边城市的沟通联系;
(5)利用周边村庄解决前期旅游吃住问题,完善旅游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