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迎迎
摘 要:当前,在我国大型建筑及安装工程中,RPC模式应用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基于工程造价集成管理支撑体系,对EPC模式下工程造价集成管理的实现过程及步骤进行研究。
关键词:工程造价 集成管理 EPC
EPC,即总承包模式,随着我国工程建设市场的发展,对EPC模式的应用越来也多。对于总承包单位而言,要从设计到完工全过程中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所以,EPC总承包工程管理中,造价管理是重点之一。EPC模式属于一种比较先进的承包模式,对EPC模式下工程造价集成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1、工程造价集成管理支撑体系
1.1目标集成
统一的目标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重点,一方面可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另一方面避免各方利益出现冲突,促使工程效益达到最佳状态。所谓目标集成,就是统一各方观念认识,服从工程造价整体目标,最终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实施工程造价集成管理,目的是使工程参加各方改变现有利益行为模式,各方之间构建和谐的合作关系,使各方都能从全局出发,通过协调、沟通与交流,对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解决,保证各方利益的实现。在EPC模式下,总承包商与其它各参建方之间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主要作用包含以下几点:首先,促使工程项目整体运作水平的提高;其次,实现各方之间信息沟通的有效性;最后,促使各参建方目标的统一。
1.2组织集成
目前,工程项目参与各方之间属于一种交易关系,以合同作为约束条件,该模式下各参建方之间无法进行深入的了解与交流,对各方知识共享与合作产生不利影响。所以,现有项目集成化管理的要求与原项目组织方式之间已经难以适应,如果项目组织方式缺乏创新,则工程参与各方之间就难以有效合作与交流沟通,则在进行工程造价集成管理中,无法将集成与管理两个改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施。所以,造价集成管理中,有效的组织是基础。组织集成一方面是一个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一个过程,在集成以后形成集成化组织,集成化组织具有虚拟结构、高效性、柔性化及功能强等特征。
1.3信息集成
工程项目集成管理中,信息技术处于基础地位,在工程造价集成管理中,信息集成是重要环节。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而言,不同的参建方拥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传统管理模式下,各参建方之间的信息往往无法共享,导致参建各方之间无法有效的沟通,并且增加了交易成本。对于建设工程项目挂历而言,综合项目信息至关重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信息最大限度的获取,是项目目标控制的基础,有利于项目资源平衡、组织协调及风险控制等工作的开展。所以,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路而言,集成的信息支持非常有必要,是集成化管理的重要条件。EPC模式下,以总承包商为核心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集成系统的建立,对项目信息沟通方式的改变具有促进作用。
1.4供应链管理集成
供应链是通过对资金流、信息流及物流的控制,将项目各参与方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建设单位是投资人与供应商,也属于最终的用户,其它参建方在供应鏈及需求信息的驱动下,进行分工与合作。项目供应链管理是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调、同步、集成的计划为指导,在多种技术支持下,通过对供应链上资金流项目流及信息流进行协调、设计、优化等,满足建设单位对服务、质量及工期等方面的要求。对于供应链管理而言,应重视用户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间的关系,在工程项目中应用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管理成本,对工程参与各方关系进行协调,在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上,实现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目的。
2、EPC模式下工程造价集成管理的实施
2.1建立造价协调小组
为确保项目全过程中造价最低目标的实现,工程造价协调小组的建立非常有必要,该小组工作开展涉及到项目全过程。在EPC模式下,由总承包商带头成立工程造价协调小组,然后由工程各参建方管理人员加入,对项目造价进行全过程协调与管理工作。在建立造价协调小组时,要遵循以下条件:首先,小组要以总承包商为核心,将总承包商的全局作用发挥出来;其次,对项目组织结构进行确定,要求项目各参建方必须参与;第三,对项目过程进行调整,将顺序关系削弱,尽量确保设计、计划以及施工活动同时进行;最后,诸如材料供应商、承包商、运营方等下游参与方,在施工设计、计划的制定中必须要参与其中。
2.2设计与施工的集成
对产品及过程进行集成、并行的设计的系统化方式,称为并行工程。该方法应用中,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考虑,从产品概念的形成一直到报废处理这一阶段内所有的因素都应该考虑在内,包含成本、质量、用户需求及进度计划等方面。尽管并行工程原理最早由制造业提出,在其在总承包工程中也可应用,保证设计与施工的集成,实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在设计阶段,应该对项目的功能、质量标准、运营能力、他铺子额度等指标在设计阶段完成;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材料、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最主要的阶段,因此也是工程造价集成管理的重要阶段。
2.3构建造价集成信息系统
将信息处理与信息交流综合称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进行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必须在总承包商为核心的基础上来建立,对建立的信息系统要求能够顺利实施,发挥其应用的功能,才是信息集成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管理质量的因素之一。
2.4EPC模式下的建筑供应链模式
以总承包商为核心,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是EPC模式下物流管理的关键。以建筑行业经营活动特点为依据,供应链管理建立中,以业主要求为目标,经过项目定义、融资、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及维护等阶段,直到最终拆除,一系列的建设活动中涉及的组织机构构成的功能性网络结构。在EPC模式下,建筑供应链可狭义的认为是按照业主需求,以总承包商为核心,通过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将工程机械设备供应商、材料供应商、设计单位、分包商及业主联系在一起的网络结构,在该网络结构中,施工参与各方可相互沟通协调,实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3、结语
EPC模式对现代建设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特点能够集中体现出来,在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内贯穿,有效的控制了项目的投资。也使总承包商自身的技术、经验及管理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随着工程建设市场的发展,EPC模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在造价全国产管理与控制中,应用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孙春红.总承包(EPC)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04):31.
[2]任芳.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途径[J].门窗,2015,08(15):204.
[3]张贵军.基于总承包模式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6,02(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