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竞男++胡禹++廖芳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由于发展经济而忽略了过度开发可能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森林覆盖率连年下降。值得庆幸的是,国家已经意识发展林业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并不断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将一些注意力放在了保护林业和发展林业建设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林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初步研究分析了林业生产现阶段的大致现状以及存在的缺陷,并试图讨论进一步改善林业种苗的管理措施和对策,从而促进我国林业更快更稳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林业种苗;管理措施
一、林业种苗生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林业建设事业的发展,林业种苗培植技术也获得了大幅度提升,造林的种苗因意外突然死亡的几率不断下降,这就大大节省了造林成本,加速了我国林业建设事业的发展。但在林业种苗建设发展过程中,暴露了林业种苗的栽培抚育和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使林业得到更好发展,就必须对林业种苗加强维护与管理,提高林业生产技术,以期达到维护林业种苗、实现林业种苗快速发展。
1.缺少专业的技术型人才
林业种苗管理需要拥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型人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林业种苗管理上缺少真正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有些种植人员对待林业种苗的培育只是简单挖坑种树,定期施水肥,而不能根据不同植株的特性对不同的种苗做出各自的处理,对林业种苗的管理和培育是粗放式的,只重数量和形式,忽视了最重要的品质问题。这直接说明了,林业种苗管理和生產培育缺乏真正专业的人才,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目的,首先就必须在相关专业的教育上下大力气做出调整,同时还需要提高真正有能力的一批人的待遇,这有一个过程,想要立竿见影是不可能的。
2.没有做好专业的市场调研工作
现阶段,林业种苗管理仍然是传统的、粗放式的,这不光是指技术层面的,也包括经济层面的。从业者基本还是采用最传统的种植和经营模式,一是信息比较单一和落后,不能及时将林业建设发展的生产技术跟最先进的技术信息同步,导致种植者生产的种苗质量与市场需求的质量不足,出现林业种苗生产看似繁荣,实则无法获得经济效益的状况;同时由于综合服务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市场监督和后期跟踪服务,一些林业种植者为了谋取暴利以次充好,极大地伤害了林业种苗市场,并且对种植的林地也是一种浪费,对林地绿化质量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3.缺少真正专门管理的资金
林业种苗生产是一个长期的发展项目,种苗管理水平、生产技术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在短期内获取经济效益,是一项具有高风险的投资。因此对于追逐资本利益的商人来说,很难有人愿意在这种短期内没有效益的项目上做出投资。由于投资困难,资金短缺,对林业生产的技术投入就更加困难,导致林业种苗专业人才的稀缺、高科技规模化管理技术的缺乏。而政府在林业工作上的投资管理上也存在同样问题,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人才的缺失令政府投资不能花在刀刃上,资金利用率低,就不能及时在技术和管理上引进先进人才,缺乏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又进一步导致了资金浪费。长此以往下去,对整个林业部门的生产和管理都是一种打击。
二、如何提高林业种苗的种植管理措施
1.将资金大力投入到培养专业人才上去
要将资金大力投资到人才的培养和技术引进上,而不只是单纯放到产量上去。只有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获得了资金支持,才能促进林业部门从硬条件上发展升级。
(1)管理型人才对整个林业的生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林业部门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培养专业的管理型人才上,仍需做出大力投资。
(2)注重专业的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对种苗科研工作者做出长期、定期的培训计划,随时更新最新的种苗培养管理措施和生产技术,从技术层面让林业工作者能更好地完成种苗的种植培育工作,进而提高整个林业生产建设的技术含量。
(3)对林业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也许做出调整,提高专业型人才的福利待遇、设置奖励制度,对有贡献的优秀工作者做出奖励,这对于提高林业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活跃林业生产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2.构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
信息及时更新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一个有力的推力,随着时代进步,信息化管理已经是当下一种流行且行之有效的高效率管理方式。这就要求我国的林业部门需要建立高效且可信的信息平台,随时更新最新的种苗生产技术、市场动向等各方面信息,让林业工作者能及时同步信息,将市场和生产紧密挂钩。
3.从社会各界进行融资
要想实现林业的大力发展,仅仅靠政府投资或个体投入是不够的,这是一项高风险高数额但是也可以有高回报的投资。因此,可以考虑从社会进行融资,在政府部门的监督下将资金投入到真正需要的方向,从而保证林业种苗的管理和培育能有更加充足的资金。
4.加大种苗质量管理的力度
种苗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整个林业产业的质量,因此,对林业种苗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1)关键是需要优质的树种。只有根据相关需求购进、处理、贮藏了质量优良的树种,才能初步实现培育优质种苗的目的;
(2)严格筛选种苗,从种苗质量、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等多个方面做出考虑,以达到优选优植的目标。
(3)扩大种植范围,大力扶持优质种苗的传播和培植;
(4)改进和创新林业种苗的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以期达到专人专项,专业管理;
三、结语
林业种苗的管理和生产是整个林业生产的最基础也是初步的环节,只有保证了种苗的管理措施正确、生产技术先进,后续的林业生产建设发展才能稳步跟进,从而达到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林业工作者的待遇的目的。因此,林业部门和林业工作者必须看到目前林业管理和生产的短板,重视起来,及时跟进,才能保证整个林业生产建设的健康、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丽娟.试论林业种苗管理生产技术要点及建议[J].新农村:黑龙江,2016(25):105-105.
[2]陈阿敏.浅谈林业种苗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6(5):30-31.
[3]韩小万.浅析在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J].科学与财富,2016,8(4).
[4]童蓉,曾鹏宇,汪建权.浅析林业种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16(6).
[5]江守起.浅谈林业种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6(9):267-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