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茂芹
摘 要:改革的深入和利益的调整,社会已经进入矛盾的凸显期,各界对农村问题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但基层‘四风和腐败问题却屡禁不止、易发多发暴露出地方政府对相关政策规定置若罔闻,严重的违反党的纪律,“蚊蝇叮咬”手段多,危害大。再加上农民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加强,能否及时有效的化解矛盾,对于稳定社会稳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突发事件是考验政府公信力的一把双刃剑,政府的公信力是应该用自己的行为树立起来的。了解群众的诉求,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人心向背决定国家的命运,决定历史的基本趋势,归根结底,只有赢得了人心才能赢得了一切,才是百姓之福!
关键词:基层;公信力;建设
政府出现的信任危机在当今社世界已是普遍现象,我国的“政治不信任”也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的公信力弱化和执政力“权威性”下降,部分地区对政府的言行失去信任。改革的深入和利益的调整,使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矛盾的凸显期,透过这些农村低保、土地流转、环境污染、宅基地使用、修建高速公路、征地拆迁补偿、企业破产、乡村债务等名目繁多,引发的纠纷案件来看,明显反映出基层普遍存在责任心不强、管理能力弱化、工作粗化的一系列“懒政”现象。尤其是农村,各种矛盾叠加如果不能及时处置化解,也极易诱发突发性事件。
江苏省某市某区编造虚假材料违规发放贷款、骗取财政补贴2000万元,性质十分恶劣,省纪委向全省发出通报,按照有关规定,已对16名责任人严肃问责。许多问题的出现,暴露出地方政府对相关政策规定置若罔闻,搞“数字脱贫游戏”,恣意践踏纪律红线,侵吞扶贫资金安全,社会影响恶劣!案件折射出来的监管漏洞值得深思,主管部门有令不行、有责不履,监管部门审核不严,放松监管,甚至参与其中,致使违规行为“一路绿灯”!殊不知扶贫工作纪律是不容碰触的“底线”和“高压线”,确保一分一毫的“救命钱”到位,不走样。否则,百姓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各种诉求得不到化解,极大程度上会对基层的维稳工作带来莫大的困扰!民意不可违、民心不可欺、民心不可失!在苏共解体前,曾进行一项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能够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这样的调查只能做出一个结论,是苏共丧失了民心而葬送了自己。苏共倒台不过十年的时间,这个教训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应该牢记!民心并不抽象,民心就在每个党员的身边,如其在大会上喋喋不休,不如走到台下给百姓切切实实办好一件民生小事、实事。
在许多经济利益面前,农村三农问题已摆到首要位置,社会各界对农村问题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但基层‘四风和腐败问题却屡禁不止、易发多发,频频出现截留农村低保户的“养命钱”、套取几千万的扶贫资金、侵吞农民耕地补偿款、克扣平困家庭“扶贫款”。河南濮阳县55岁老党员告诉记者;“过去对身边的腐败,纪委管得了看不见,群众看得见管不了”。“现在巡察下访,是他们主动找到我,让我说,那我不能不说说真话了。现在是既看得见,又管得了”。这些是百姓们“看得见的腐败”!从河南省纪委对2014年以来查处的3263起基层腐败案件看,约43%为镇级及村级干部,职位最低的为村出纳、村民小组组长、甚至还有农村敬老院院长、小学校长等,出现了一些小官大贪;集体腐败的现象!严重的违反党的纪律,损害了党和政的形象,与政府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有很大的关系,必须严肃查处!
除了“重拳”反腐外,我党还采取多重措施预防腐败。通过廉政党课、警示教育、反腐专题片等多種形式,深入开展党纪政纪教育,深刻剖析反面教材,净化党员干部的灵魂,增强廉政教育的成效。为此,中国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建议,将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打通到基层“最后一公里”,急需加强制度设计,建立健全村民民主监督制度,把制度的“笼子”织密、编牢、扎实,实现靠制度管官治权,从源头、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基层“四风”和腐败问题的温床。
近日,反腐热播剧《人民的名义》,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2017年4月18日《人民日报》也刊载了《不贪不占也不干·孙连成式的“闲官”有病,得治》,文章讲得好:“不善为”、“不能为”、“不作为”的“三不干部现在确实需要好好治治病了。 这种干部平时善于钻营、打溜边球、耍小聪明;遇事善于推诿、推卸,不担当!有利益时“拿来主义”!有困难、麻烦时统统“送出主义”!不管社会如何变革,这种人永远毫发无伤!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其危害往往在很多时候,更能损害党的形象和利益!因为这种“懒政”在群众身边随处可见:辟如某个住宅小区,电信、移动、雨水、污水、电缆、光电、自来水表井盖不下100个,数目惊心,质量之差,到处充斥着污水、陷阱!(“树枝标记、小旗子标记”随处可见)。有些绿化铺设的地砖,仅仅经过了一两个冬天,已经面目全非,惨不忍睹!真不知道当初这些工程是如何“完美收官”的!曾经又有多少学生家长抱怨,寒冬腊月,大清早不到六点半,路灯就关掉了,到处漆黑一片,骑车上学充满了安全隐患,为了孩子就不能再“坚持一会儿”。现如今到了5月份了,早上5点多,亮着的路灯已经不起任何作用了,可仍然熟视无睹!我想地方上的有些所谓的“官老爷”的“隐形的懒政腐败”更能破坏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必须绝对杜绝。曾经的几任县委书记、建设、卫生、教育局局长等的相继出事,连整个社会为此也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什么很多习气至今依然还在默默的沿袭着!不应该值得我们深思吗?
政府既是社会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维护者,也应该是示范者! 十八大以来,中央到地方,平均每天有396名党员和公职人员受处分;每两天有一名厅级干部因贪腐被查,每月有一名省部级官员“落马”! “蚊蝇叮咬”手段多,危害大。“苍蝇”、“老虎”一起打,把它们一并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中央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反腐力度和成效!群众能否充分地信任政府,是我党执政的根本保障,当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建立起来了,政府的所有工作都能得到支持和理解,特别是在出现危机的情况下,一个政府能不能负责任的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保障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是政府的公信力的充分体现,对政府公信力的极度考验!现今社会上的各类企业、各个群体之间由于观念不同、利益发生了激烈的撞击,再加上农民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加强,社会矛盾纠纷及其内容纷纷凸显!在新形势下,能否及时有效的化解矛盾,对于社会稳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些基层部门对社会矛盾往往表现出“体制性迟钝”。风起青萍之末,许多突发事件往往源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完全有办法解决掉,而有些干部恰恰对这些征兆和信号容易忽视麻痹,甚至不以为然,只报喜不报忧,谈问题时是正“金字塔”,一级级往上缩小;或者对群众的反映遮遮掩掩,终致捂成烫手的山芋。所以,早预警,是避免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根本前提和步骤。
在过去长期一贯形成的“强政府——弱社会”的统治模式下, 一但遇到涉及到群众利益的矛盾和纠纷时,基层政府在“一票否决”的高压下进行刚性维稳行动,往往促使群众不得不通过非常规方式(闹访、越级上访等)甚至群体性事件开展权利救济,基层维稳压力与日俱增,社会风险日渐累积,不论是社会民众,还是基层政府,都对自身的处境越发焦虑。基层政府如果还是以一贯的强制手段来解决矛盾与纠纷,由此反而更加剧群众对政府的消极抵抗行为,使政府作为公权力和公共利益代表的形象受到了严重损坏! 如果群众对政府失去信任,一旦突发事件爆发,政府就失去对群众的控制力度,甚至无法控制群众的社会舆论方向,后果将无法设想!地方诚信的破产,以2012年7月28日南通启东事件为最,成千上万的群众推倒了市政府的大门,推倒的是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那扇“形象大门”!不难看出,随着大量的貪腐铁证的发现, 压垮民众的最后一根稻草,竟然是政府的贪腐与诚信的丢失!突发事件是考验政府公信力的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得当,政府公信力能够得到加强;如果处理不当,政府公信力将面临肢解!政府的公信力是应该用自己的行为树立起来的。
当前我们有一些地方政府的干部抓经济确是一把好手,但政府在依法行政时往往不能主动接受群众媒体的全方位监督、不能做到政务公开透明,就是说,政府的诚信程度不高。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推行制度创新,转变观念,由过去的所为“神秘政府”向“透明政府”转变;“利益政府”向“利益中立政府”转变。从新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加强行政问责制度,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在这种局势下,对于政府职能部门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如何在新形势下坚守党纪国法,不做“橡皮泥”、不做“稻草人”!努力建设一个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有人又说:“时代急需好干部”!那么好干部从哪里来?有人说:好干部是“管”出来的!也有人说是“选”出来的!如果说反腐败是解决“什么人不能当官”的问题,选人用人则着重解决“什么人才能当官”的问题。习近平在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讲到,要把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主要内容;要从严管理干部,提出“五个要”的要求,真正把“好干部”选出了、用起来、管起来!不当老好人,不怕得罪人!做到“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是对党和人民负责,也是对干部自身的命运负责。“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努力办实每件民生小事”,在不同的场合习近平都说过:“心中无百姓莫为官”!
平日里我们老百姓能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基层的工作人员,群众对政府形象的认定或认可,大多也是出于一些具体的人和事得出的。我们每个个体,可能仅仅代表的是一个城管员、一个户籍员、一个司法调解员、一个纳税大厅的工作人员,或是县里的县委书记,乡镇的镇长。我们只要做好自我,不做“懒虫”,不做“蛀虫”,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口号不用天天喊出来,用心做人做事,借着“双进双促”,“进村入户”,亲近群众,摸村情、达民意。2017年4月9日,有幸来到了一农户高传明的家里,自去年结对帮扶以来,只是通过村里给他们带去一些生活用品与一些钱。一到大门外,女主人和她八十多岁的瘸腿婆婆迎了出来,通过交谈了解到,两个孩子还小都在上学,丈夫几年前因病去世。现今女主人得了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症,不能下地干重活、不能外出打工,只能依靠几亩地的收成。丈夫在市级医院住院期间,欠下了几万元的医药费。(发病突然,家属没有文化、没能及时办理转院手续证明,病情加重不治身亡。)等到处理完后事,再到乡镇医院去报销,乡镇医院说, 当时没有医院出具的转院手续,医保处没有备案,不符合新农合报账制度!就这样,一个农村妇女手握着“一打账单”,苦苦的生活着!听着心里酸酸的。平时我们大多拘泥于待在办公室,有事只是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没能够抽出太多的时间去百姓家里走走、看看;而百姓却期盼着我们能够到他们中间去!群众的利益最大,他们反映的每项诉求都是非常具体的、实在的,我们每个人应该满怀着责任感和热情去服务好!可能有人会说:“我在基层工作的职位比较低,只不过是普通的一党员”,在群众心中“威望”不高,群众有时候不一定能买我们的账。只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用实际行为践行“有民”,保障群众的民生,让惠民政策及时落实到位,让群众办事少跑几趟,就履行了我们的职责!我们知道,了解群众的诉求,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且有难度,而且靠群众来评判,作为一个老基层,只要出于真情实意,全心全意办好事,做实事,即使有些问题暂时解决不了,群众也会谅解,甚至会同情你、支持你。其实, 很多时候,在群众的眼里,我们往往才是他们心中的依靠!看到我们出现在他们身边,能感受到他们心中的暖流!我们很高兴,我们没有被忘记,有时候被人需要也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回想起2013年8月回娘家的一次经历,目睹了我们村齐力抗洪自救的场面。村里蔬菜大棚正好处于低洼地段,几天的暴雨,农田已经不堪重负!眼看一季的收成化为乌有,全村老少一起开始自救,肩扛、手托麻包拦截洪水。忙活了大半个下午,洪水终于被我们围在了外围,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这时候从远处传来一声:“走远的那几个,好像是我们镇政府上的!”,挽起的裤腿,湿露露的背影,满身的泥巴,与我们村民也没什么两样!是的,官怎样当,“叫破嗓子”不如“做出个样子”!老百姓学习的是上级的背影,试想一想,如果我们的检察长,公安、城市规划、城管局局长都能走近群众、深入企业,听民声、察民情、传民意、解民忧!百姓自然把你们当成自家人。人心所向是最大的政治,“打铁还需自身硬”,三年多的实践,试出了人心向背,展现了人间正道!人心向背决定国家的命运,决定历史的基本趋势,归根结底,只有赢得了人心才能赢得了一切,才能产生最大的合力,才是百姓之福!
[参考文献]
《1》吴甘霖、邓小兰,《做最好的干部》.
《2》《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6月14日《“体制性迟钝”的风险》.
《3》薛瑞汉 2014年12月《中州学刊》;《新时期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委党校,江苏 连云港 22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