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琴
摘 要: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本文在对当前背景的分析和新型职业农民概念作了介绍后,从麒麟区农业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麒麟区新型职业农民情况、麒麟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措施、麒麟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取得的主要成效4个方面对麒麟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麒麟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措施;成效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75
隨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陌生”,留守农业人群呈现出总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然而,新型职业农民将以从事农业作为固定乃至终身职业,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能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
1 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2017年1月29日,农业部出台“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2 麒麟区农业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
2.1 基本情况
麒麟区国土面积1552km2,下辖13个街道(含经开区),3个镇,总人口72万人(户籍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0.2万人,农村劳动力27.8万人,从事大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约17万人,长期在外打工约10.8万人。201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5.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22元。
2.2 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基本情况
2.2.1 粮食
2014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49万hm2,其中大春粮食种植1.82万hm2,小春粮食种植面积1.55万hm2,晚秋粮食种植面积1200hm2,粮食总产量2.13亿kg。从业人员11万人。
2.2.2 畜牧
2014年建成各规模化养殖小区共208个,出栏肉猪148.08万头,肉类总产量16.95万t,奶类产量4100t,禽蛋产量2.17万t,畜牧业总产值25.5亿元。从业人员7.8万人。
2.2.3 水产
2014年全区水产养殖0.2万hm2,生产商品鱼13800t,总产值1.8亿元。从业人员 0.29万人。
2.2.4 蚕桑
2014年桑园面积0.2万hm2,养蚕3.86万张,产蚕茧142.1万kg,产值6029.9万元。从业人员0.54万人。
2.2.5 蔬菜
2014年种植面积1.34万hm2,总产量3.53亿kg,总产值4.9亿元。从业人员4.5万人。
2.2.6 水果
2014年种植面积4266.67hm2(花椒1366.67hm2),产量5101.4万kg(花椒410万kg),产值1.94亿元。从业人员5.1万人。
2.2.7 花卉及中药材
2014年花卉种植面积813.33 hm2,产值2.32亿元;中药材种植440 hm2,产值3902万元。从业人员4000人。
2.3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截止2014年7月经工商部门登记的专业合作社共计149个,成员总数9627人。其中粮食类1个,蔬菜类11个,水果类23个,其他经济作物类31个,畜禽类61个,水产类7个,农机类6个,林业类2个,其它类7个。带动农户4.5万户。
2.4 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分布情况
麒麟区地处曲靖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文化较为发达,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自然、经济、水利等条件较好,气候宜人,适合多种农产品的生产,是多种优质特色农牧产品的生产基地,如蔬菜、花卉、蚕桑、鲜食葡萄、猪、牛、羊、鸡等。通过多年的引导和调整,农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和优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随着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的进入和农业产业合作社的兴起,农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的比重逐步增大,作用日益突出,农业生产要素得到更加合理的应用和调配,从而促使部分农村劳动走上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农民。如珠街街道中所居委会先后种植鲜食葡萄66.67hm2,由60户农户承包经营,户均产值约15万元,户均纯收入约8万元,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80%以上,促使当地100余劳动力走上专业化生产道路,成为职业农民;再如茨营镇的蔬菜生产基地,当地农民以出租的形式将土地流转到企业,再到企业打工,从事种植蔬菜的职业。再如:东山镇、越州镇等以合作社牵头,引导部分农民主要从事畜禽养殖等的生产劳动。另外,水产、蚕桑、农机等行业,都随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随着规模化、专业化、集约生产的发展壮大,产生一大批专业化的新型职业农民。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指导意见》有关新型职业农民的分类及定义,经不完全统计,全区约有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其中:生产经营型1万人,专业技能型0.8万人,社会服务性0.2万人。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粮食生产所占比重逐步下降,特色经济作物比重逐年上升。目前粮经比约为36:64,同时畜牧业生产值占大农业比重逐步上升,达到65%以上。传统农业比重逐步下降,新型现代农业比重逐步上升,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方式快速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生产手段越来越先进,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单位面积的产出及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麒麟区农业产业分布情况,除粮食作物种植作为主导产业广泛分布于全区农村各地外,其他产业逐步形成连片生产、园区生产的趋势,并形成一定的地方特色。如:茨营、越州的外销蔬菜,珠街、沿江的鲜食葡萄,茨营的蚕桑,东山的山羊,越州的万头养猪场等。
2.5 新型职业农民现状及培育需求分析
根据初步的调查统计,基本符合新型职业农民条件的大约2万人左右,约占全区农村劳动力的7%左右,占农业从业劳动力的11.7%。类型比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5:4:1.其中:生产经营型约90%以上为专业大户,主要分布在蚕桑、水果、水产及畜牧养殖等行业。专业技能型主要分布在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园区,主要是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社会服务型分布于农村各地,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除少数在社会化服务组织中工作外,大多数人以个体服务的形式存在。如:农用汽车驾驶员、拖拉机驾驶员等。
麒麟区新型职业农民的产生以及这支队伍的发展壮大,是伴随着麒麟区农业生产的总体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发展的。特别是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比如农业企业的产生,必然产生农业工人;生产规模越大,社会化服务需求就越大,也就产生相应的服务型职业农民。同时,职业化的农民又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的需要。总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就是说农业要发展,必然要走现代农业的道路,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志是高效、优质。而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生产形式是高效、优质的前提,而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生产形式就必然需要大批的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但就麒麟区现有的所谓新型职业农民而言,虽然大多数经受过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培训,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或有一技之长,但总体素质较低,生產、经营、服务能力不高,离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有较大差距。如何通过教育、培训、培育和造就一大批符合麒麟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生产、经营、服务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摆在麒麟区面前的重要课题,可以说是当务之急,是麒麟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以上分析表明,麒麟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理论上讲,全区需要培育约有2万人之多。但就麒麟区农业生产发展现状及远景发展规化而言,依据现有培育能力要在短期内培育大批的新型职业农民,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克服,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当前的重点是开展对现有职业农民的培育,特别是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育工作。逐步开展对其他专业技能人员的培育。
3 麒麟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培育对象年龄结构不够合理
从年龄结构来看,青年农村实用人才数量较少,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年纪在45岁以上,队伍普遍年纪较大,有进一步老化现象。
3.2 培育时间上存在矛盾
新型职业农民系统培训真正要让农民系统掌握一门基本的业务技能,需要较长时间,按省要求生产经营型至少要15d以上,专业技能型也要5d以上。现阶段农村中青年大部分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大部分45岁以上,而且都经营着如水稻、生猪等1~2项主要产业,要离开家中1~2d也许还可以,要5~6d离开家来学习培训,家中的产业受到影响,相当困难。即使走得开,农民在家打工150元/d左右,而培训5~6d就少赚700~800元,一般农民是很难想得开的。
3.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渠道
虽然有农业部门、人事就业部门、教育部门等,但培育的角度不一,而且都以速成培训居多,很难达到提高整体综合素质的效果。
3.4 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工作面临困难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一项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农业部门作为牵头部门,还需得到其他部门的重视和配合,加上区域内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制定统一认定标准难度大。
3.5 扶持政策难以落实
虽然从产业扶持、科技扶持、社会保险、金融支持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但由于这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要求很高的工作,目前难以全面落实。
4 麒麟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麒麟区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是围绕“1个宗旨,2个目标,3个原则,4个到位,5个结合,8个落实”开展工作。
4.1 1个宗旨
培养新农民,推广新技术,服务新农村。
4.2 2个目标
通过培育和教育,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专业骨干农民。让学员来了能学,学有所得,学了能用,用了能增收、增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4.3 3个原则
创新的原则,包括培训方式的创新,培养内容的创新,培训思路的创新;务实的原则,主要力求做到实际,实用、实效;服务的原则,就是坚持为“三农”服务,围绕麒麟区“三农”工作的重点、特点开展培训工作。
4.4 4个到位
经费到位、宣传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
4.5 5个结合
培育与提高学员整体素质相结合;培育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培育与新型优势产业培育相结合;培育与当前“三农”主题相结合;培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4.6 8个落实
政策落实、组织落实、责任落实、学员落实、教材落实、教师落实、教学场所落实和教学环节落实。
5 麒麟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的主要成效
麒麟区在近几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基本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与麒麟区“三农”工作相适应的农民科技培训教育路子。成效显著,影响面十分广泛,其影响不仅仅限于农业生产技术层面,还对整个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观念等诸多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良性影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5.1 增收、增效明显
通过培训,学员从中学到了一定的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及时有效的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收效明显。在跟踪调查中发现,在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中,一般受过培训的农民收入比未受到培训的农民的收入高20%~30%,有的甚至高出50%以上。特别是从事蔬菜种植、花卉种植和鲜食葡萄种植的农户,这种差别就更加明显。如花卉种植中,每667m2产值最高是1.25万元,最低值只有0.26万元,相差近5倍。而他们的每667m2生产成本基本上相同,对于每667m2产值只有0.26万元的花农来讲,效益基本为零,而对于每667m2产值为1.25万元的农户来讲,每667m2的收益近万元。
5.2 生产、生活方式,精神面貌明显改变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特点就是一个“新”字,通过对学员进行新科技,新知识,新观念灌输,使学员获得许多新的东西,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在生产方式方面,学员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接受了新的生产观念,对从事专业生产有了信心,大胆改变传统生产方式,采用全新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益,增加了收入。推动了一些村的新产业形成和发展,促进了麒麟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方向的发展。生活方式方面,由于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科学技术的传播普及,经济收入的增加,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人们想的问题多了、新了,观念、意识变了。许多学员在培训前,或缺乏追求,或缺乏进取精神,或有追求,想进取,但苦于学习无门,创业无路,整天沉迷于赌博、喝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当中,逐步养成不良习气,成为家庭、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培训后,他们从中学到了科技知识,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有了创业的方法和勇气。毅然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在一些村莊可以看到学科技、用科技、科技致富的人越来越多。总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方面,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将持久的发挥积极作用。
5.3 推动和促进麒麟区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
农业产业化生产是未来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点、统筹规划、集中连片”的原则,加快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化格局,是麒麟区最近几年乃至将来一定时期内农业工作的重点。如何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突出发展新兴主导产业,逐步走上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的问题。是摆在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面前的突出问题。而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素是多方面的,科技的支持是核心要素,而农业从业者的综合素质问题就成了成败的关键,因为没有大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劳动者投入其中,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懂得了这个道理后,麒麟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结合麒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内容和具体项目,培育了大批专业技能型新型农民,直接投入到农业产业化生产当中,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麒麟区的农业产业化能够快速发展和推进,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个平台,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农民,为麒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5.4 典型带动,示范效应明显
麒麟区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初始,就把培育定位为以培养专业型骨干农民为主的培训,注重吸收当地骨干农民、专业户、科技致富带头人等在农村有一定影响的农民参加培训。所以,培训后的学员无论在生产经营方面,还是在生活、学习方面,都反映出较强的典型带动示范效应。有的示范村,由于少数学员带头从事如养猪、葡萄种植、蔬菜种植,花卉种植等专业化生产,取得效益后,带动更多农户,继而逐步形成许多各有特色的养猪专业村、蔬菜专业村,花卉专业村,葡萄专业村等,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化格局,促进了麒麟区农业产业的发展,改善和优化了麒麟区农业产业结构。促使更多的农民投入到麒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的行列中来。
5.5 法律意识增强
不但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办成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用科技致富的阵地,还要使其成为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宣讲道德、文明的舞台。因此开设《农村政策与法规》课,并纳入各教学班公共必修课,在讲授时结合农村特点,采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大众化口味的方式讲解,受到学员普遍欢迎,并产生很好的效果。得到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充分肯定。主要作用体现在:宣传了党在农村的基本方针政策,拉近了党群关系;让学员受到一次难得的普法教育;宣扬了社会主义道德文明,提倡了社会主义风尚;促进学员法律、道德、政策观念和意识的形成;促进了麒麟区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冯绍贤.麒麟区年鉴[M].德宏民族出版社,2015.
[2]罗树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综合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3]辛登豪,彭晓明.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4]王文新.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