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2017-07-05 12:20靳文吉
魅力中国 2016年42期
关键词:古建筑建筑历史

靳文吉

古建筑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瑰宝,它具有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多方面价值。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建筑,既是研究某一阶段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又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然而,就是这些古代建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受着风霜雨露,水火雷电等自然灾害的无情侵袭,加上人为的破坏情况日趋严重,一旦遭到损毁,将是永远的遗憾。

一、中国古建筑的现状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的见证,不仅仅是历史,同时也是文化。然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正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进行城市建设,从政治中心到各省会,从大城市到小地方,现代化成了衡量国家繁荣富强的标准,城市化成了我国建设的趋势,古建筑与现代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矛盾,对他们的保护成了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曾讲过“建筑是本历史书,在城市中漫步,应该能够阅读它,阅读它的历史、它的意韵。把历史文化遗留下来,古代建筑遗留下来,才便于阅读这个城市,如果旧建筑、老建筑拆光了,那我们就读不懂了,这座城市也就索然无味了。”对于一座城市来讲,文化遗产就是自己的品德和个性,就是财富,是创造与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基础。但许多城市在进行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不合理地要求“就地平衡”,盲目兴建高层建筑,使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遭到破坏。

二、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古建筑作为凝固的艺术,承载着大量而丰富的历史信息,通过对各个古建筑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艺术、政治等方面历史问题等得到详尽的研究和了解。

1、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

古建筑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通过古建筑,可理解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某个城市“历史记忆的符号”和“城市文化发展的链条”,因为它们见证了这个城市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一旦破坏,就再难以恢复和接续。一座古代的建筑无论如何破旧,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与千年的历史痕迹是无法被替代的。将古建筑的历史因素进行完整的传承与表达,便是今天古建筑保护的真正意义。因此,我们再去欣赏古建筑时不应只关注其外在的美学特征,更应透过古建筑的砖墙看到其内在的文化魅力。

2.古建筑是启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实物

中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而中国的古建筑艺术更是东方艺术的奇葩。它不但完全独立于西方建筑体系,更影响着周边国家的建筑特色,形成了东方古典建筑体系。参观中国古代建筑不仅可以感悟到其独特的魅力,更是让国人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为我们曾创造出如此精湛的建筑品而自豪。

3.古建筑是研究历史的实物例证

古代建筑和其他物质文化遗存一样,是社会不同发展阶段遗留下来的实物,我们从对古建筑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同一时期其他科学的发展情况和当时所达到的水平。对于建筑史的研究来说,古建筑更是直接的实物例证,因为任何一座古建筑都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所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及科学技术水平、工艺技巧、艺术风格、风俗习惯等等。因此,研究中国建筑史,古建筑是最好的例证。

4.古建筑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生产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民对文化的需要将更为迫切。如果一个旅游目的地拥有独特的古建筑,那么该古建筑会在目的地形象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古建筑资源本身拥有的巨大品牌效应,可提高远距离游客的到访率。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这些名胜古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友人纷纷前来参观游览,为促进城市旅游事业的发展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也带动了城市公路交通和服务行业等相关部门的迅速发展。

三、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在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中,我们还面临许多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文物保护尤其是古建筑的保护方面针对“保存现状”、“恢复原状”曾辩论不休。同时又对“原状”的界定又有争议。这也就是对今后在古建筑应如何更合理、更科学地进行保护利用提出了问题。理念形成的正确与否将势必影响实践工作的方向。所以,应重视理论以及理念的重要性、基础性。通过严谨的分析,不断的试验,来丰富完善古建筑保护和研究的理念。

1、要保护好古建筑,首先要搞好城市规划。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全国各地的大型古代建筑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本应得到挽救与保护的古建筑,却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遭到破坏。如何在城市规划的同时,更好地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已成为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意大利的做法是“让出古城,另建新城”很值得我们借鉴。

2、提高科技含量。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古建筑的原状,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在古建筑修复中要充分认识到其特殊性,并保护在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不改变古建筑的历史,有形与无形这是至关重要的。古建筑保护的每一项干预、修复活动均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用前期周详的史料和考古研究、调查、勘测、记录、分析等为基础和前提,并开展相关的多学科合作。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相互配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对该建筑进行研究,有助于达到古代建筑保存的科学认识。但现代技术不能替代传统技术,应相互结合,各展所长,各有侧重。

3、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古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只有全民自觉地加入到保护行列中,古建筑才能永久地长存。保护文物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全国上下应提高对古建筑的保护认识。

4、合理开发与利用。随着人们对文化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的旅游需求将不再局限于感性认识,更加趋向于对景区景点文化内涵的深入了解,对旅游的需求将不再满足于当前的休闲度假,逐渐演变为通过旅游达到对自身知识结构的补充和完善,从这个意义上,文化旅游将是21世纪旅游发展的一个方向和趋势。以古建筑的遗存状态,确定其在区域开发中的地位,修茸古建筑及周边环境,发展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关注旅游对自然资源及古建筑这一不可再生的资源的影响。

古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积淀。只有把古建筑保护好、维修好、利用好,让它们以其原有的面貌长久地保存下去,才能发挥“实物的史书”、“历史的年鉴”、“文化的载体”等作用。保护古建筑,让古建筑流芳千古,古為今用,为后人服务,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张林.浅谈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J].辽宁建材, 2011,(06).

[2]浅谈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李轶凡.

[3]张青.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措施[J].安徽建筑, 2011,(02).

[4]何钧.古建筑修缮复新的探讨[J].浙江建筑, 2009,(07).

猜你喜欢
古建筑建筑历史
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
古建筑文物现代防火保护的有效措施
中国古建筑
刍议古建筑保护中的档案工作分析
新历史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