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冉
5月5日,承载着对中国制造无限期盼的国产大飞机C919在浦东机场第四跑道成功起飞,但其实这并非中国制造的第一次起飞,至少巴西人明白这一点。
2014年,一部名为《中国制造》的电影在巴西各大影院上映。在这部由巴西人拍摄的电影中,“中国制造”似乎只是漂洋过海而来的各式玩具、服装、百货和圣诞饰品。但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来自中国的地铁、空调、摄像头、LED屏幕等高端产品急速涌入巴西民众的视野中。他们惊奇地发现,中国作为巴西持续多年的最大贸易伙伴,其制造的产品,无论低端或高端,已经“飞”入巴西的寻常百姓家。
中国制造在国际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今,距离《中国制造2025》纲领的提出,已过去两年,中国制造转型是否有所突破,又该如何在国际一流品牌中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制造业迎“第二春”
《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实施,着实为制造业打了一针强心剂。据工信部数据显示,自《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大工程”扎实推进。
赛迪智库规划研究所所长乔标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目前取得的成绩中有两点最为突出。一方面,全社会重视实体经济、重视制造业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另一方面,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可谓硕果累累。比如,C919大型客机实现首飞,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成功,自主研制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使我国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
在众多制造业中,高铁的发展一直都是大众的焦点。众所周知,中国高铁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工业制造领域享誉全球的一张“名片”。 2016年4月,在德国慕尼黑宝马展上,面对中铁装备的矩形盾构模型,全球盾构机生产标杆企业德国海瑞克公司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种产品,我们想到过,但是我们没有付诸实践,你们敢于创新并做到了,你们是好样的!”或许來自国际一流企业的称赞对于如今的中国制造来说不足为奇,但这毫不影响中国高铁向世界昭示“中国品牌”比肩国际的信心和勇气。
中国中铁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顺辉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介绍,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铁装备盾构机车间时就提出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论述。在接下来的3年中,国内最大断面硬岩掘进机、国内首台硬岩泥水顶管机、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中铁装备等一系列新产品,不断刷新创造着一项项纪录。
中国制造的最终落脚点是要打造中国的自主品牌,以汽车行业为例,近两年,汽车自主品牌的制造较之前几年情况已大有好转,无论市场占有率还是产量上都逐步增多,目前很多国产品牌的商用车正在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这也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最好证明。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业4.0推进办公室主任付邦磊告诉《经济》记者,在《中国制造2025》的推动下,制造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北汽在2015年底提出了系统性的工业4.0制造规划,即“一云、四互联、五智能”。这个定位体现了传统制造业向“智”造转变的决心。
品牌之路并非一马平川
《中国制造2025》虽提出仅有两年,但中国制造的脚步却一直没有停歇。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在实现中国制造的路上也存在着各种问题。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却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这也直接造成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处于不利的低端位置,中国制造亟须突破质量瓶颈。
毫无疑问,质量是兴国之道、富国之本、强国之策,高质量是制造业强大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制造”要想由大变强,就必须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质”造,成为质量强国。
谭顺辉说,高铁在一段时间内,确实存在工业产品生产的速度很快,但质量不尽如人意的情况,这种发展模式也的确给国外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如今在《中国制造2025》的带领下,中铁改变一味追求速度的战略,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那就是放慢脚步,脚踏实地地攻克行业难题,用质量说话。”
除了质量问题,核心技术的研发也是目前国内制造业遇到的瓶颈之一。尽管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工厂,但是在全球产业链上,以贸易加工为主,科技含量低、利润率低的中国制造业依然处于低端水平。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仍然十分高,95%的高档数控系统、80%的芯片、几乎全部高档液压件、密封件和发动机都依靠进口。
付邦磊认为,实现工业4.0需要创新销售手段和途径、创新技术和研发手段。“目前原创技术难以突破,核心竞争力仍要提升,创新本身就很困难,要想打造出享誉世界的国家品牌,就要具有超前性的思维和洞察力,目前中国汽车行业在技术管理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所以自主研发的道路十分漫长,需要稳健前行。”
“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核心。”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曾表示,技术创新不仅能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产业层次,还能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依靠创新才能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创造力和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