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瑞
热点1: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
【背景材料】
2016年11月11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近代以来一切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命题角度】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探究如何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①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要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相结合。②利用大众传媒等多种手段,宣传弘扬孙中山精神。③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要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把弘扬孙中山精神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当中。④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全民族综合素质,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真理,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价值观,追求真理、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创新试题】
1.为缅怀孙中山为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所建立的历史功勋,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巩固和发展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于2016年11月12日隆重举行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这体现了政协
①加强文化建设职能,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②参与文化事务管理,是国家的重要决策机关 ③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④积极参政,致力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他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孙中山的上述做法是基于
①把握民主政治的发展形势,适应时代变迁 ②在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基础上尊重民众地位 ③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推动社会生产力与之相适应 ④顺应社会的发展规律,主导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1.D 2.A
热点2:2016世界互聯网大会
【背景材料】
2016年11月16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开幕。中国主张,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应在完善治理规则方面深化合作,尊重网络主权,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在促进互联网创新创造方面深化合作,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在网络空间创造更多利益汇合点和合作新亮点;在加快网络普及方面深化合作,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强战略对接,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在促进文明互鉴方面深化合作,携手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充分展示人类文明多样性;在应对网络安全挑战方面深化合作,加强沟通协商,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共同建设和平之网、安全之网。
【命题角度】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在网络安全方面提出的主张的《政治生活》依据。
①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享有独立权等基本权利,因此中国主张致力于维护、尊重国家网络主权。②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致力于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发展利益,是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的体现。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主张推动网络空间和平利用和共同治理,这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因此我国主张尊重网络主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利用和共同治理网络空间。
2.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分析应如何建设网络空间。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建设网络空间,我国把安全作为网络空间的“生命线”,大力维护数据安全、技术安全、应用安全、渠道安全,完善安全防控体系。②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每个国家都有责任和义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完善网络空间对话协商机制,研究制定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③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要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服务创新为重点,以传播创新为关键,以管理创新为保障,着力建设充满活力、富于创新的网络空间。
【创新试题】
1.2016年11月16日上午,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隆重开幕。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说,“未来30年,是人类最关键,最需要重视,最需要把握的30年。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身处哪里,每个人都会是这场大变革的一部分。未来没有人会拒绝互联网,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网络而存在”。马云的话主要启示我们
①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②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③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在2016年11月18日落幕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强调,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坚持网络主权理念,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推动网络空间实现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标。习近平的讲话
①描绘了凝聚国际社会和各利益相关方最大共识的蓝图 ②有利于打破世界多极化格局,培育打造网络命运共同体 ③为全球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探索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④是在国家利益至上理念引导下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1.C 2.A
热点3: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背景材料】
2016年11月30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戏弄历史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命题角度】
1.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我国文艺创作应怎样彰显中国精神。
①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从当代社会中寻求丰富的素材。②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要体现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④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彰显出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⑤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2.请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文艺工作者怎样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文艺工作者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在文艺创作中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文艺工作者要尊重历史,树立和弘扬正确的价值观。③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文艺工作者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高擎民族精神火炬,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
【创新试题】
习近平在大会开幕式讲话中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这一要求有利于
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②高举中华民族精神火炬,夯实民族复兴的物质根基 ③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提升文化软实力 ④加强中华文化交流传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渗透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习近平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立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上述要求是基于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②正确的价值选择应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③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参考答案:1.A 2.C
熱点4:二十四节气入非遗名录
【背景材料】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文化融入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对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总结的雨热运动规律的承认”。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肯定与褒奖,更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命题角度】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意义。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仍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二十四节气入非遗名录,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遗名录,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我国的文化竞争力。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二十四节气列入非遗名录,有利于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使我们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④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二十四节气列入非遗名录,有利于提升我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我国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②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③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体现了意识具有能动性,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④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体现了人们可以在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基础上造福人类。⑤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能指导实践的开展。
【创新试题】
1.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意义在于
①智慧之结晶,对现代具有借鉴价值 ②保护之契机,唤醒国民重视与关注 ③宣传之窗口,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④生活之引导,使人们活动有章可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科技手段缺乏的情况下,中国古人就能对时令、物候等的变化有如此准确的观察,让人不由对先人的智慧生出敬佩之情。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这体现了
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参考答案:1.C 2.D
热点5: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
【背景材料】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他说,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命题角度】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建设优良的家风对个人与社会的意义。
①优良的家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的成长发挥重要作用。优良的家风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②优良的家风作为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③优良的家风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并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④优良的家风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传统的家规、家训,在今天依然发挥着它们独特的作用。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发挥传统家规、家训的作用。
①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对传统家规、家训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部分要予以否定,对其合理部分应加以继承和弘扬。②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的传统家规、家训,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其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创新试题】
1.习近平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上述要求是基于
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共享文化的强大功能 ②文化氛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③文化决定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传承家庭美德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习近平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下列选项与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②高瞻远瞩,牵一发而动全身 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④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1.B 2.D
热点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背景材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阐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2017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会议指出,要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第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命题角度】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必要性。
①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百姓生活的物质基础。②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体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国际竞争压力和自身的困境,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能够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实现经济稳定增长。③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能够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升级。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应如何作为。
①改革行政体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简政放权,加强反腐,打破垄断,放松管制。②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③依法履行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权力清单制度。④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深入推进国企、金融、财税、土地、户籍等各领域改革,为供给侧改革创造良好环境,发挥好政府的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3.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哲学依据。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改革是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必然选择。②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这一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的动力。
【创新试题】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对房地产的这一定位,要求各地政府
①规范房地产开发、销售等行为,加强住房市场监管 ②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提供充足房源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③坚持以人为本的共享发展理念,使住房回歸其居住本性 ④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炒房行为,防止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2.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新常态下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的根本之道。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①表明物质与意识是相互依赖的 ②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体现了意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④说明社会发展规律是能为人们认识和支配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参考答案:1.C 2.D
热点7:“把脉”世界经济,开出“中国良方”
【背景材料】
2017年1月17日,世界经济论坛迎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出席这一被称为“世界经济风向标”的全球规格最高的非官方经济论坛。
正值世界经济复苏依然乏力,国际投资贸易低迷,保护主义再度抬头,经济全球化屡受质疑之际,习近平主席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关于全球化的认识和主张,分享解决世界经济问题的中国方案,鲜明指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树立了中国作为世界发展正能量的积极形象。
【命题角度】
1.习近平在演讲中说,有一种观点把世界乱象归咎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曾经被人们视为阿里巴巴的山洞,现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②其积极影响在于,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③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其弊端是,它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④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我们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2.习近平强调,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说明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依据。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放眼世界,树立“天下观”,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立足整体、重视全局的表现。②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只有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分享中国和世界文明成果,共同推动人类事业的进步。
【创新试题】
1.习近平在演讲中说,1950年至2016年,中国在自身长期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其中成套项目近3000个,举办11 000多期培训班,为发展中国家在华培训各类人员26万多名。上述数据表明
①中国积极承担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消除发展不平衡现象 ③中国正为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稳定而不懈努力 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习近平指出,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上述观点坚持了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积极寻找办法解决矛盾 ②遵循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坚持两点论,全面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④坚持重点论,集中力量解决事物的主要矛盾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1.D 2.A
热点8: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背景材料】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 日前,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分别成立监察委员会。根据党中央确定的《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定,北京市、山西省和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了监察委员会。三省市监察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完善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实施组织和制度创新,解决职能交叉重叠、力量分散等问题,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监察委员会作为监督执法机关,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赋予谈话、询问、留置等调查权限。
【命题角度】
1.结合背景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①加強政治领导,通过党的会议和决定,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确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方案和目标,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②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先进行改革试点,探索实践,为在全国推开积累经验。③科学执政,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加强体制机制、制度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完善上层建筑;依法执政,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支持和保证监察机关依法行使监察职权。
2.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说明国家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前我国的反腐败工作形势和国家治理体制改革的实际,需要加快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完善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完善我国的上层建筑,推动经济基础的巩固发展。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创新试题】
1.党中央决定,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由省(市)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省(市)监察委员会,作为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都有权进行监督。由此可见,国家监察委员会
①要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②其进行的监督属于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内部监督 ③有利于实现权力机关与监察机关间的相互制衡 ④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旨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部署在三省市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上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为在全国推开积累经验。这一改革试点工作是基于
①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1.C 2.B
热点9: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背景材料】
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为此进行了六大方面的部署: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命题角度】
1.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我国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应如何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①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运用市场手段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农业生产者自觉践行绿色生产方式。②要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监管,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③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2.運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党中央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依据。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由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决定的。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党中央顺应经济形势的变化,针对我国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科学执政的表现。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针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党中央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解决农产品供给侧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当前我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合理性。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随着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②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遵循农业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选择。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和国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加快培育我国农业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创新试题】
1.为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为此,政府应
①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②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③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绿色高质农产品 ④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文件要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从唯物史观角度看,推进农村“三权分置”是
①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要求 ②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自我完善发展的体现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要求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1. A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