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军
·讲 述·
再说我的幸福历程
陆 军
·人物档案·
陆军,1964年10月生,1983年8月参加工作,现为江苏省南通中学教科处主任,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长三角基础教育学科专家,南京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化学教与学》编委。先后被遴选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一贯践行“教学即研究”思想,主张“让教学成为研究”,主持有“‘教学即研究’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等全国及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科学研究》《江苏教育》《化学教学》等杂志发表论文200多篇,有30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出版《“让教学成为研究”的历程》等多部专著,两次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南通《名师之路》杂志“当代名师”栏目向我约稿那年,恰逢我满30年教龄之际,我以《我的幸福历程》为题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既“应对约稿”又“以志纪念”。该文投寄给《化学教学》杂志,刊登时编辑将题目加工成了《我的教科研之路》,后来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化学教与学》全文收录。《我的幸福历程》主要是“从质疑起步、合理迁移、自我补白和走向无意”四个方面描述了自己在教科研这条幸福道路上留下的履痕,记录了自己从蹒跚学步到稳步前行的身影和专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其中的“幸福”取苏霍姆林斯基名言中的隐喻之意。这里“再说我的幸福历程”,则取“幸福”在实现理想目标时感到满足的本意,并撷取几个自己获得满足感的时刻与大家分享,期望大家能将这些时刻串联起来并透视到我的幸福历程。
1983年我从扬州师范学院 (今扬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分配到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今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作,2001年调入江苏省南通中学任教至今。在中师工作的18年里,我亲历了师范教育从复苏、辉煌到转型的发展过程,其间的20世纪末师范教育开始了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型,直接导致了生源质量的急剧下降,也让我有了入职以来唯一一次工作调动的念头。
江苏省南通中学是众多教师向往的地方,但是打探到分管教学的Y副校长时,说学校目前不需要化学教师。正在无措的时候,有朋友提醒,“学校不需要化学教师,但是可能需要你啊!”于是,我鼓足勇气于“五一”节前的一天上午来到了学校。那天领导班子正在原崇晖楼二楼的会议室里开会(后来知道正是专题讨论教师招聘面试的问题),我便在门外等候。一会儿,Z副校长走出会议室,看到我站在门口便问我找谁有什么事情,我说找M校长有点个人的事情,这时M校长正面朝大门而与我没有任何互动,Z副校长便说,“你不认识M校长,他也不认识你啊。”同时大声喊道,“M校长,有人找你,他不认识你,但说找你有点个人的事情。”M校长起身大步走到我的跟前,我说明了来意并递上个人简历和从教18年发表论文的目录,M校长拿起目录翻看了一下,便把我引进会议室让我坐下,然后将目录给其他校长传看,同时说:“你们看,发表了这么许多论文,还是他们系统的省学科带头人。”等大家传看完目录之后,M校长让党政办L主任将我的名字列入了面试名单。就这样,我凭着一个18年来发表的90多篇论文的目录,顺利地敲开了江苏省南通中学的大门。
2006年,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做好2006年全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启了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的评聘工作。在《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资格条件 (试行)》(以下简称《条件》)中,有“取得中学高级教师资格,并受聘中学高级教师职务5年以上”的资历要求,也有任现职以来“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以上,其中至少有2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教科研工作要求等内容。
我国的职称制度是到1990年前后才逐渐正常化的。我是在工作10年后的1993年才评上讲师,后来1996年破格晋升了高级讲师。由于当时中专高级讲师与中学高级教师的待遇完全相同,所以,我调到中学以后就直接拿了中学高级教师的工资。到《通知》规定的时间为止,我已经有了10年高级讲师的职龄,而且10年间发表了55篇论文 (其中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篇),于是我便加入到了申报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者的行列。
记得在南通市初评的第一天下午,受聘担任评委的我校L副校长回到学校对我说,“这次你就不要吱声了,明年先转评中学高级教师,下次再说。”这让我非常懊恼,“高级讲师”与“中学高级教师”不是等同的吗?这令我又陷入了无措之中。第二天下午,L副校长回到学校又告诉说,“你初评终于通过了。”原来,多数评委看了我的论文目录,都不忍心放弃对我的推荐,而且市里分配到的推荐名额还没有用完,于是教育局师资处Y处长打电话向省教育厅请示,答复是“把材料先报上来看”。这次我又凭着10年来发表55篇论文的目录,顺利进入了“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名册。
自1998年南通市遴选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以来,我一直处于“培养对象”的角色,一届期满又转入新的一届。先后包括1998年的南通市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03年的南通市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第二批培养对象,2007年的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第二层次)和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第三层次),2012年的南通市第四期“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2017年的南通市第五期“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
“333”或“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面向各行各业,由省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而省教育厅组织的目前只有2009年开始的 “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目标 “分四批选拔200名”,基本条件是“年龄在50岁以下,具有江苏省特级教师称号”。在2006年晋升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之后,2008年我申报省第10批特级教师,在进入省级评审环节意外落榜,也失去了成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期培养对象的机会;2010年再次申报省第11批特级教师,在突破特级教师的关卡之后,顺利入选“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成为第二期培养对象。当时申报第二期培养对象限定的佐证材料截止期限为近5年,我对应的目录中有40多篇论文。目前该项培养对象活动已经期满结业。
按照第一层次人选 “年龄在55周岁以下”,“管理期限为5年”,“同一层次培养对象的管理期原则上不得连续超过两届”等有关规定,我的南通市第五期“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将在2022年前后期满,并因超龄和连续两届的原因,结束我持续25年左右的“培养对象”生涯。其中,最有归属感的当属系统内的“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我在入选之前,曾在《中小学管理》2011年第2期上发表了《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之规划、实践与反思》一文,提出了“谁能成为教育家”和“教育家从哪里来”的问题,认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也应该是培养工程的候选对象。因为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只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还不是特级教师,不具备入选的基本条件,只能用文字表达自己对入选工程的期盼,幸好很快就得到了满足。
在“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的培养期内,我在对美国哈佛大学达克沃斯教授 “教学即研究”思想广义建构的基础上提出了“让教学成为研究”的主张,这里讲述自己成长历程中的几个幸福时刻,主要是想以自己为个案并从专业发展的视角阐释“让教学成为研究”或广义“教学即研究”的意义,让广大教师透过我的幸福经历,感受到“研究”对于个人无论是“形式成长”(基于“教历”)还是“实质成长”(基于“教力”)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