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研究

2017-07-05 13:47:57
关键词: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绿色

黄 丽 艳

(宿州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研究

黄 丽 艳

(宿州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目的 为推进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及运营效率提高。方法 运用权重分析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在绿色建筑评级体系中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权重,对比两类建筑类型在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个数及评价方式的不同。结果 国内绿色评价体系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建筑绿色化评定滞后、忽视运营阶段的评价、应用区域差异大及监管机制缺失等问题。结论 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构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考察和评价,建立第三方评价制度,及加强评级系统融合性,这些是推进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的关键。国内绿色建筑评定工作应增强客观性,使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更为系统化、科学化及效率化。

绿色建筑;权重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第三方评价制度

0 引 言

绿色建筑注重建筑绩效的评价,即综合考虑建筑建设和运营阶段的经济性、功能适用性及环保性能。在国家及地方政策推动及支持下,绿色建筑迎来了规模化发展阶段。截至2016年6月,住建部发布的中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总数已有4 314项,累计建筑面积达49 988万m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使用最少的能源资源,产生更少的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环保的生活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1]为了加快促进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2016年2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住建部联合印发了《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方案》指出,到2020年,中国将建设30个适用气候变化试点城市,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达50%。在此背景下,研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应用情况对于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理论支持作用。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概述

1.1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由建设部发布,评价指标体系包括7个指标大类(或一级指标)、24个指标小类(或二级指标)、129项具体的评价指标。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营运管理7类指标组成[2]。该评价体系中7项指标的总分均为100分,这7项指标得分分别按参加评估的建筑该项指标实际的评分值除以参加评估的建筑总评分值再乘以100,得到7项指标的评分值分别为Q1、Q2、Q3、Q4、Q5、Q6、Q7。此外,增加了加分项Q8,7项指标所占权重为W1、W2、W3、W4、W5、W6、W7(表1)。绿色建筑评价总得分公式为:

∑Q=W1Q1+W2Q2+W3Q3+W4Q4+W5Q5+W6Q6+W7Q7+Q8

1.2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方法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1年后进行。设计评价时,不对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2类指标进行评价,但可预评相关条文。运行评价应包括7类指标[3](表2)。在满足7项指标中每一评分项得分不少于40分的前提下,根据最后总得分将建筑划分为:一星级绿色建筑(50分)、二星级绿色建筑(60分)、三星级绿色建筑(80分)。

表2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方法

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既有建筑绿色化评定滞后

图1 全国绿色建筑项目标识类型所占比例[4]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过程中,对于既有建筑的能耗评价适用性不强。在当前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主要是针对新建建筑的设计及运营评价,对既有建筑改造绿色化缺乏针对性评价和监督。中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中,新建绿色建筑占据绝对比例。但事实上,全国既有建筑面积已经超过500亿m2,95%以上的既有建筑为高能耗建筑,能耗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甚远,既有建筑绿色化评定标准至今尚未正式施行。缺乏对既有建筑进行绿色化认定和评价,使得既有建筑在改、扩建及维修过程中依旧产生环境、能源、材料等方面的浪费,大大增加了使用成本。

2.2 侧重规划设计阶段,忽略运营管理阶段的绩效评价

当前,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实施仍然将重点放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忽略施工管理及运营阶段的监督和评价。施工阶段仍然关系到建筑实体形成的重要环节,运营阶段的评价是体现建筑绩效的检验环节,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占重要的地位。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6月底,中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中设计标识项目为4 052个,运行标识仅为262个(占比为6%);设计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46 434.94万m2,设计标识项目建筑面积为42 881.91万m2(占比为93%),运行标识项目建筑面积为3 553.03万m2(占比为7%),如图1所示。可见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应用的过程中仍侧重规划设计阶段,忽略对于运营管理阶段的绩效评价。

图2 全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区域性统计)

2.3 各地绿色建筑推行情况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各省市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陆续出台了地方绿色建筑评价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条件、建筑类型、建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各地绿色建筑推进和实施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其中江苏省、山东省、广州市及上海市等地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和建筑面积较多,而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和推行阻碍较多,目前仍没有制定地方绿色建筑评价实施办法。此外,中国的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多适用国外或其特有的绿色评价标准,如图2所示。

2.4 监管机制不完善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主要以项目评价为主,在绿色建筑评级过程中,超过60%的绿色建筑项目由地方政府城建管理部门进行评价,政府既承担着绿色建筑认证工作,又承担着监督和管理工作,即“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会影响对于绿色建筑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4],使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和绿色建筑推行过程中公信力下降。

3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实践经验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促进绿色建筑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绩效评价的前提和基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AM、日本的 CASBEE、加拿大的CBC及澳大利亚的NABERS体系。

表3 部分发达国家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对比情况

3.1 各国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比较

文章选取了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AM、加拿大的GBTOOL及日本的CASBEE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比较,借鉴其实践经验(表3)。

3.2 国外绿色建筑评估应用评价(表4)

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AM、加拿大的GBTOOL及日本的 CASBEE是世界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中国大陆地区是除美国之外,使用LEED认证排名项目数量最多的区域。

表4 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应用评价[6]

4 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用的措施建议

4.1 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015年,国标《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发布,自2016年8月1日起实施,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工作正式提上日程。既有建筑在绿色改造评价指标体系上与新建建筑区别较大,其绿色改造的技术要求和难度比新建建筑更高,推进难度更大。因此,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应该得到充分重视,使得既有建筑改造绿色化与新建建筑绿色评价共同成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建筑使用的标准,并重视对既有建筑改造项目绿色化评定工作的推进,增加国内绿色建筑标识项目中既有建筑的比例。

4.2 注重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考察和评价

绿色建筑的评价不应只关注在建造阶段是否节能,更应该关注在运营和管理阶段的能源消耗、适用性及环境友好性。借鉴美国LEED评价体系及日本的3S建筑评价理念,考虑报废拆除环节的可持续利用,注重再生资源和循环可利用材料的使用,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因此,中国绿色建筑的评价应该放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注重全寿命周期中的建筑绩效评价,贯穿设计、建设、运营乃至拆除的整个过程,考虑建筑的经济性、适用性、循环利用性能。

4.3 稳步推进绿色建筑标识第三方评价制度

2015年10月住建部发布了《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促进绿色建筑的快速健康发展,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逐步推行绿色建筑标识实施第三方评价。实施和完善绿色建筑标识第三方评价制度,下放政府职能,通过独立的第三方认证促使绿色建筑评定市场化。绿色建筑第三方评价机构是指经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独立于买卖双方的具有专业绿色建筑评定的独立法人机构。绿色建筑第三方评定的实施主体包括评价机构和评价委托人[5],具体的实施程序如图3所示。

4.4 提高评价体系的灵活性及融合性

对比国内新旧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适用范围由原来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到各类民用建筑。此外,新标准对绿色建筑专项设计的技术规定更为明细,大大提高了定量分析的比重,提高了操作性。但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因评价对象进行灵活调整的功能,例如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对多功能的综合性单体建筑,应按评价条文逐条对适用的区域进行评价,确定各评价条文的得分,再取平均值确定得分。如果在评价过程中没有灵活考虑综合体单体建筑不同使用区域所占的比例,难免使评价缺乏针对性。提高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灵活性和融合性,一是各地在制定新的绿色评价标准时,应结合气候、资源等条件,对地方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二是各地在评价标准实行过程中,对新标准中的“加分项——提高和创新”评价过程中,允许申请者在申请绿色建筑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三是在对于多功能综合性单体建筑的评价应该考虑不同功能区域的比例,或按照价值贡献进行评分后取平均分。

图3 绿色建筑第三方评定流程图

4.5 加强引导,强制性和激励性政策并施

为了推进《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实施,实现2020年城镇绿色节能建筑比例达到50%的目标,部分地区已明确规定新建民用建筑必须100%为绿色建筑;政府投资的教科文卫及办公项目的建筑、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m2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应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6]。当前,在新建建筑及改造项目建造实施过程中,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作为强制性规定进行推行,对于达到绿色评价标准的新建建筑及改造项目不予验收及使用,对于违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新建建筑和改扩建项目要进行处罚。同时还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性措施,鼓励开发商、施工单位及使用者都主动趋向于绿色节能建筑。国家应建立绿色建筑市场激励机制,对房产开发商开发的、达到评定等级的绿色建筑,从税收和土地取得方面,给予开发绿色建筑的企业按照不同星级等级不同的优惠措施。

5 结 语

随着“大绿色、大融合”时代的到来,绿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象征。绿色建筑也代表了建筑业当前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要求。绿色建筑首先要坚持绿色方向,以提高建筑的使用质量(节能、健康理念、全寿命周期及可循环);二是推进绿色建筑产业化,降低建筑业能耗;三是满足绿色城镇化发展要求,服务于新城镇建设。这对国内的绿色建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徐振强.“十三五”助推我国绿色建筑事业上新台阶[EB/OL].(2016-02-24)[2016-10-12].http://www.ce.cn.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3]宋凌,张川.绿色建筑关键定量指标的取值分析[J].建设科技,2015(22):50-54.

[4]王祎,王随林,王清勤,等.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析[J].建筑节能,2010(02):64-67.

[5]杨静静,梅凤乔.我国绿色建筑认证制度完善路径研究:建立第三方认证制度[J].建筑经济,2015(10):88-91.

[6]叶凌,程志军,王清勤,等.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计分方式浅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增刊):1-8.

[责任编辑:王荣荣 英文编辑:刘彦哲]

Applied Research 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reen Buildings in China

HUANG Li-yan

(School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Suzhou University,Suzhou,Anhui 234000,China)

Objective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realize saving resources,protecting environment and improving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whole life cycle of the construction.Methods By using the weight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this paper compared the weight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and public buildings in energy saving,water saving,material saving,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construction management,operational management and other factors in the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buildings in the evaluation content,the number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evaluation methods.Results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reen evalu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such as the lagging of green evaluation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s,the neglect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operational stage,regional difference in application and the lack of regulatory mechanisms.Conclusion Therefor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building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The key to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to promote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s,achieve building whole life cycle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set up a third-party evaluation system,and strengthen the rating system integration.The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work should be more objective and make the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more systematic,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green building;weight analysis;comparative analysis;third-party evaluation system;evaluation method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城乡统筹背景下皖北农村人居环境现状与对策研究”(SK2015A570)

黄丽艳(1985-),女,安徽宿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房地产开发与工程管理。

F 721.7

A

10.3969/j.issn.1673-1492.2017.07.007

来稿日期:2016-10-12

猜你喜欢
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绿色
绿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基于健康光环境设计运维的WELL建筑标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较分析
上海市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
江西建材(2020年4期)2020-02-15 13:40:05
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角度分析暖通空调设计方案
制冷(2019年2期)2019-12-09 08:10:20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再造绿色
百科知识(2008年8期)2008-05-15 09: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