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鹏,黄 聪
(陕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西安 710062)
2015年大学生篮球赛事改革对CUBA竞争格局的影响
——以第18届CUBA东南赛区男子组为例
刘 鹏,黄 聪
(陕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西安 710062)
运用巴雷托分析法对第13—17届CUBA东南赛区男子组竞赛成绩进行分段表达,同时对比改革后的首届(第18届)CUBA竞赛成绩,探究赛事改革前后该赛区竞争格局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结果发现:首先运用联赛改革政策的高校成绩普遍提升,部分传统强队在联赛改革后受到较大冲击,传统第二集团球队成绩整体下滑,改革后东南赛区的竞争格局发生部分转变。在此基础上,针对各队“本土”球员的培养、“注册运动员”的选择使用,以及联赛赛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等提出建议。认为本次赛事改革极大地整合了大学生篮球的赛事资源,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CUBA;联赛改革;东南赛区;竞争格局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于1998年创办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球迷的喜爱及社会各界的支持,目前是我国影响力最广的大学生篮球赛事。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CUBS)创办于2004年,发展初期凭借政策优势,一度成为我国竞技水平最高的大学生篮球赛事。2015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进行改革,将CUBS并入CUBA,新的联赛将同在CUBA一个品牌下进行。
第18届CUBA东南赛区男子组的比赛于2016年4月落幕。其中,广东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厦门大学这四所最先运用了2015年的联赛改革政策的高校纷纷崛起,广东工业大学更是一举夺冠。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东南赛区霸主、“9冠王”华侨大学仅获得赛区第5名的历届最差成绩;前全国冠军中国矿业大学更是在基层(江苏省)预选赛中折戟,东南赛区男子组的竞争格局伴随联赛改革政策的实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对2015年大学生篮球赛事改革前后联赛具体政策的变化进行分析,对改革前CUBA东南赛区近5届成绩以及改革后首届(第18届)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探索改革对于CUBA的影响、改革前后CUBA东南赛区竞争格局的具体变化及其原因。同时,提出相应建议帮助各队完善建设,促进CUBA整体水平的提升。
1.1 研究对象
以近6届(13—18届)CUBA东南赛区各队的竞赛成绩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巴雷托分析法
巴雷托分析法是用来识别事物主次矛盾,并对其进行重点至一般程度排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以某一具体事物为研究对象,根据占整体的比重,将事物的各组成部分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组成部分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为该事物的重点组成部分,对事物的整体发展方向具有最强的影响效果;B类为次重点,对事物的干预效果较A类小;C类则对事物发展的影响最小。通过此法可以寻找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及多数的、却对事物影响较小的次要因素。如刘成、司虎克通过巴雷托截取法科学地归纳出我国优势奥运项目的项群分布与特征,客观地指出了我国备战奥运过程中优势项目的分布,为国家备战奥运时的项目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1]。一个联赛或联盟竞争格局的变化通常会由几支实力较强队伍的竞争力变化决定。本文欲采用巴雷托截取法对CUBA东南赛区近5年的竞赛成绩进行分段表达,综合展示东南赛区的竞赛格局,同时结合改革后的首届(第18届)联赛的竞赛成绩,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建立理论基础。
2.1 2015年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改革前后的政策差异
表1 2015年CUBA联赛改革前后的政策差异
2015年9月,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做出重大改革,将CUBA与CUBS合并,新的联赛将同在CUBA一个品牌下进行,由阳光组、高职高专组和精英组共同构成完整联赛。其中精英组即为改革前的CUBA,本文也将改制后精英组赛事作为重点加以研究。表1为改革前后的联赛具体政策方面的主要差异对比。
通过表1可知,2015年改革前后的CUBA联赛的政策差异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选拔机制的变化。由于将CUBS并入CUBA,参赛队伍的规模进一步扩充,原先各赛区前四名出线参加全国16强赛的制度已不能满足赛事需要,因此将各赛区前四名出线改为各赛区前六名出线,与之相应的,全国16强赛就变为全国24强赛。第二,运动员参赛资格的变化。改革充分考虑到“注册运动员”的参赛诉求,允许取消注册关系的运动员参加CUBA联赛,但为保障比赛公平,同时结合2013年CUBS改革措施,规定必须经过两年在校学习生活的学生才可以报名参赛。这样既综合考虑了“注册运动员”的诉求,又能防止运动员及其参赛队“钻空子”。第三,运动员上场时间限制。改革前的CUBA运动员都为未经专业队或职业队训练的通过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的高水平运动员,其主体身份仍是学生,因此参赛时间不受限制;而改革后的联赛加入了“注册运动员”,虽然其在入学后放弃了注册关系,但因其受过专业训练、竞技水平较高,故对该类运动员的上场时间作出严格限制,主要为“注册运动员”实行4节5人次、场上同时不得超过2人、第四节为1人次的参赛规则。该规定类似于CBA中“外援”的比赛时限条款,充分照顾各方利益,促进联赛平衡竞争。
2.2 改革前CUBA东南赛区竞技实力水平层次
在改革前的5届CUBA赛事中,获得冠军、亚军、3—4名、5—8名、9—12名的队伍数分别为2、3、6、11、14。本文采用巴雷托截取法,分别给获得冠军、亚军、3—4名、5—8名、9—12名的球队赋值6、4、3、2、1分,将各队得分按其百分大小依次排列,然后计算出各校的累计百分比,按照主要特征累计百分比[0%—60%)、[60%—90%)、[90%—100%]三个区间的标准进行A、B、C分类,旨在通过数据清晰地呈现改革前CUBA东南赛区男子组参赛队的实力格局。
表2 第13—17届CUBA东南赛区男子组成绩统计表
由表2可知,在改革前的近5届CUBA东南赛区男子组比赛中,共有19支球队获得过赛区前12名。其中,华侨大学、浙江大学等4支队伍的累计百分比在0%—60%之间,位于A类截集范围;南昌大学、华东师大、华东交大等7支队伍累计百分比在60%—90%之间,位于B类截集范围内;上海交大、浙江师大、广东工业大学等8支队伍的累计百分率在90%—100%之间,位于C类截集范围。通过累计百分比区间划分可以发现,目前东南赛区呈现出较为清晰的“集团竞争”格局,各队可借此明确自身及对手的实力定位,使日常训练更加有针对性与指向性。
第一集团(争冠集团),即A类截集范围的高校。这些队伍占据着近年来CUBA东南赛区前四名中的大半席位,可以说东南赛区的冠军角逐几乎都在这四支队伍之间进行。
第二集团(冲击全国赛集团),即B类截集范围的高校。属于具备一定竞争力、正不断努力缩小与争冠集团差距的队伍。这些队伍在历届的赛事中通常位于5—8名,在东南赛区的主要目标是争取进入前四名,力争打入全国赛。
第三集团(竞争力上升空间较大集团),即C类截集范围的高校。第三集团为基本具备参与赛区选拔实力的高校,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为在联赛中多次取得9—12名的成绩,难以进一步提高;二为CUBA新军,参加联赛时间较短,由成绩所积累的赋值较低,其实力需要进一步检验。但不论哪一种情况,该集团的主要目标都是争取在短时间内提高球队竞争力,力争冲击赛区8强。
第四集团(竞争力较低集团)。即参加过CUBA东南赛区预选赛,却从未进入过前12名的球队,仅在各省、直辖市基层预选赛中偶尔出线,但在东南赛区难求一胜。具体包括南京邮电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队伍。第四集团高校运动队的首要目标是提高球队竞争力,确保在基层赛中出线,进而争取在东南赛区中拼下1—2场比赛的胜利,争取进入赛区排位赛。
由表2可知,在改革前的近5届东南赛区分区赛中,仅有4支球队参加过决赛,其中华侨大学夺得4次冠军,宁波大学1次,中国矿大与浙江大学虽然未获得过冠军,但都曾获得冲击冠军的机会,因此,根据巴雷托截取法与现实情况判断这四支球队是真正意义上具备冲击冠军实力的球队,因而能否打入赛区决赛成为一支球队是否进入赛区第一集团的显著标志。除了这4支球队外,仅有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为数不多的球队取得过前四名的成绩,但这些队伍获得5—8名的次数较多,与南京航空航天、南京理工大学、汕头大学、集美大学并处在“保8争4”的第二集团中。因此,当一只队伍能够进入到赛区四强就成为其有资格进入第二竞争集团的显著标志。而浙江师范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球队常年在9—12名或12名外徘徊,未曾进入过8强,这类院校的备战目标主要为冲击前8名;而上海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则作为CUBA新军,虽然都取得过赛区前8名的优异成绩,但在联赛中起步较晚,其实力还有待进一步检验,该类队伍的主要目标是尽快适应CUBA比赛,积累经验,提升竞争力,力争逐年进步。而南京邮电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球队仅参加过东南赛区比赛,很难进入排位赛,并且其在基层赛的地位也不甚牢固,该类院校对东南赛区整体格局的影响较小。
2.3 改革后CUBA东南赛区各集团竞技实力的变化
实行并轨改革后的第18届CUBA东南赛区分区赛于2016年4月在浙江大学进行,因运动员参赛资质发生一定变化,拥有“注册运动员”的球队共有4支,位列全国四大赛区首位,其中广东工业大学共计参加两届CUBA东南赛区预选赛;上海交通大学共计参加三届CUBA东南赛区预选赛;而南京财经大学与厦门大学则都是首次参加CUBA联赛。
表3 近6届CUBA东南赛区最终名次
注:★为拥有“注册运动员”的参赛队。
通过表3对比近6届东南赛区各参赛队所取得名次,可以发现东南赛区的竞争格局在本届赛事中发生了以下变化。
2.3.1 “搭车”球队成绩提升显著
广东工业大学曾是CUBS传统强队,曾获得三次CUBS全国冠军,在其首次参加的CUBA比赛(第17届)中获得赛区第5名,无缘全国16强赛(当届为赛区前4名出线);而在本届CUBA中获得了东南赛区冠军的历史性突破;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参赛(第16届)便取得赛区第10名的成绩,随后一届(第17届)进入8强,本届比赛获得历史新高的赛区第3名,冲进了全国24强赛;南京财经大学首次参赛即获得江苏省基层预选赛冠军,东南赛区第6名,搭上了参加全国赛的“末班车”;厦门大学首次参赛同样取得第11名的好成绩。以上四所高校最先搭上了联赛改革的“顺风车”,率先运用了“外援”政策,同时这四支队伍在与东南列强竞争的同时,本身又互相竞争,其取得的运动成绩更加难能可贵。
2.3.2 传统豪强的挣扎
华侨大学是全国公认的“第一豪强”,累计获得过13次赛区冠军,9次全国冠军。但在本届联赛中仅取得赛区第5名的成绩,若非全国赛参赛名额的增加,华侨大学很可能无缘全国赛;另一支豪强球队中国矿业大学曾获得第12届CUBA全国冠军,在上届(第17届)东南赛区分区赛中获得亚军,而在本届CUBA东南赛区基层赛中仅获得江苏省第四名,甚至无法参加赛区预选赛。竞争对手实力的快速提升加之自身人才“断层”流失,使得这两支球队不能很快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成绩快速下滑。
2.3.3 新生力量带来新活力
在本届比赛中有三位“新人”,分别是南京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与广州大学,三所高校都顺利进入排位赛,其中南京财经大学取得赛区第6并获得参加全国赛的资格,而厦门大学与广州大学都是首次参赛即小组出线,并最终取得第11、12名。新生力量的出现冲击着东南赛区的竞争格局,为东南赛区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鞭策着各队不断进步。
2.3.4 白热化竞争中的第二集团
第二集团成员成绩稳定保持在4—8名,有时甚至可以进入4强,参加全国赛。但在第18届赛区选拔中,华东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与南昌大学分列7—10位,华东师范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小组赛即遭淘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层预选赛未能出线,名次出现整体滑坡。“新人”的出现加剧了第二集团的竞争,在力争进入第一集团的同时,还要防止被新生力量及第三集团超越,竞争日趋白热化。
2.4 新格局的产生
伴随着以上种种变化,东南赛区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华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两支传统豪门虽然在本届赛事中取得的成绩不甚理想,但主要原因是其目前都正处于新老交替的“阵痛期”,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磨合,仍然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浙江大学、宁波大学再次进入四强,依然可以对冠军发起有力冲击。广东工业大学凭借本届东南赛区冠军挤入第一集团。上海交通大学凭借历年来不断攀升的成绩直到本届进入4强,达到了进入第二集团竞争的标准。绍兴文理学院已连续4年未进入排位赛,其中3年在基层赛未出线;汕头大学同样连续3年未进入排位赛,近2年未基层赛出线;集美大学也已连续2年未在基层赛出线,远远落后于其他第二集团对手,其竞争目标应向第三集团靠拢,首先要保证赛区预选赛的参赛资格。南京财经大学首次参赛即取得第6名的成绩,与之相似的队伍还有厦门大学与广州大学,在肯定其实力的同时需要对其成绩的“含金量”作进一步检验,因此将这三支球队列入第三集团。此外,第四集团各队需努力提升各自实力,在力争基层赛出线的同时争取进一步取得突破。
3.1 努力培养“本土”球员
通过收集整理本届赛事的运动员名单与技术统计指标可以发现,本届东南赛区联赛有4所高校拥有“注册运动员”,其人数分别为:广东工业大学2人,上海交通大学2人,南京财经大学4人,厦门大学5人。而各校的最终名次与其拥有的“注册运动员”数量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正相关,说明“注册运动员”数量上的优势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成绩上的优势。相反,“注册运动员”的“限时令”还使得拥有较多“注册运动员”的队伍在比赛中排兵布阵变得更复杂,在场上受到的限制更多,不利于球队的磨合与战术的执行。因此,各高校应积极提升自身造血功能,促进“本土”球员快速成长,才是取得理想成绩的根本途径。
3.2 合理“输血”补充弱势位置
对比赛进行分析发现:广东工业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实力快速提升的原因除了自身培养运动员的成熟外,对本队弱势位置的人员补充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广东工业大学自身内线球员与后卫球员的储备充足,该球队的主要得分手为可打2、3号位置的罗杰,但通过往届比赛可以发现,当对手掐断罗杰与其他队员的联系时,球队即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因此,本届联赛广东工业大学为两名外线“注册运动员”报名参赛,进一步加强球队外线的冲击力,丰富了球队的战术打法,而实际效果也的确显著,在球队三分球命中率提升的同时,场均三分球命中数较上届几乎翻倍增长,并最终通过均衡的内外线配合获得本届赛事冠军。而上海交通大学在历届比赛中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球队篮板球的保护能力较差,可轮转的内线队员较少。针对以上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分别为两名内线“注册运动员”报名参赛,球队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场均篮板球提升近9个,而场均得分也提升12分多,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因此,各球队在选择“注册运动员”时,要切合本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球队短板进行合理补充。
3.3 挑选“注册运动员”要着眼于质量
虽然有四支球队拥有“注册运动员”,但表现却大相径庭。广东工业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的两名“注册运动员”在队伍中占据非常重要的战术地位,在场上的作用与取得的效果非常显著,两人的三分球得分几乎占全队三分球得分一半;上海交通大学两名内线“注册运动员”对于篮板球的保护效果显著,其中傅骏豪场均得分全队第一,解决了历届联赛球队内线疲软的大问题。反观南京财经大学与厦门大学,“注册运动员”数量虽多,却没有稳定的突出表现,多项技术统计也反映,这两支球队“注册运动员”的贡献非常有限,却占据参赛名额,对于“本土”球员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球队在挑选“注册运动员”的过程中要更加谨慎。
3.4 顺应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化改革
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体育教育、体育产业的发展潜力被进一步发掘,学校和社会对拥有高水平运动技能的高素质、高学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通常将“专业运动队”与“学校运动队”严格区分,导致我国众多人才必须要在“技能”与“学历”之间做抉择,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随着高校与地方运动队的接轨、校园联赛运动员准入制度的改革,以往的联赛竞争格局被打破,联赛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联赛文化也因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的结合而进一步繁荣。与此同时,为体现教育公平,对于“注册运动员”的限制措施也应进一步完善,如厦门大学报名的“注册运动员”数量接近球队总人数的一半,这对联赛和球队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限制“注册运动员”在队伍报名时的名额比例以保障学生球员的根本权利,是维护联赛纯洁性的重要举措之一。
校园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我们应向其投入更多的关注,竞赛制度特别是学生运动员准入制度的变革不仅会对我国顶尖水平校园联赛的竞争格局产生影响,甚至会对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机制产生深远影响。从2015年起,CUBA与CBA开通了选秀通道。通过选秀,越多越多的“校园高手”得以加入职业联赛,选择一支适合自己技术风格及战术素养的球队磨砺自己。如,2016年通过选秀加盟山西汾酒男篮的前太原理工大学男篮队长王洪,曾经得到时任主教练许晋哲的赞赏:“王洪的个人技术已经达到CBA水准,欠缺的只是经验,如果进一步努力完善自己,完全有机会进入中国国家队”;中国国家女子篮球队主力队员、WCBA北京首钢队队员邵婷可以称作学生运动员的楷模,邵婷的学生生涯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度过,硕士毕业后进入职业联赛,并在打联赛的过程中完成了自己博士的深造,还通过自身实力入选了女篮国家队。以上实例都充分说明,如今大学生联赛的竞技水平已达到一定高度。不仅如此,许晋哲(前山西汾酒男篮主教练)、许利民(北京首钢女篮主教练)等都表达过大学生联赛培养出的运动员在对战术的理解、执行与创造力方面甚至强于常规模式培养出的运动员。
赛事改革政策给予谋求转型发展的专业运动员一个自我上升的渠道: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建构理论知识框架,加之高校对于这类社会特殊群体的需求,都能够为这类运动员提供“后发先至”的机会。而专业球员在进入高校提升自身文化知识储备的同时,也将专业的训练理念及方法带入所在学校,提升球队实力,也提高了联赛的观赏性。可以说,2015年的中国大学生联赛改革对篮球运动的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对于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其他分会的赛制改革、准入机制调整等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可以预见,赛制改革将推动更多谋求全面发展的专业运动员加入到CUBA联赛中,这对于提升大学生联赛的观赏性、影响力及品牌价值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学校与专业队的联合培养模式对于实践“体教结合”具有创造性突破,将进一步扩大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材范围,不仅可以避免竞技体育人才的资源浪费,还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服务型人才。
[1] 刘成,司虎克.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3(6):104-109.
[2] 刘成,王满秀,熊曼丽.CUBA与大超联赛运行机制比较研究——对我国高校竞技篮球“体教结合”的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70-272+275.
[3] 胡肄军.CUBA与“大超”联赛的比较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6.
[4] 杭兰平,李杉,张睿,等.对CUBA篮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兼谈对“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5):559-564.
[5] 孙世明,孙荣辉.CUBA联赛与高校篮球人才培养的分析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3):120-122.
[6] 刘云,池建.CBA的发展不能离开CUBA的支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4(1):106-108.
[7] 陈春燕.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地位和作用[J].体育学刊,2006,32(3):128-130.
[8] 陈南生,徐金,许慧,等.CUBA篮球联赛发展方略之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7):72-74.
[9] 薛奎,李仕美.关于CUBA赛制存在问题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6):850-851+859.
[10] 黄优强,赵亮,王永.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9):80-83.
The Influence of the 2015 Refor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Basketball Matches on CUBA Competition Pattern——A Case Study of Men’s Group in the 18th CUBA Southeast Division
LIU Peng, HUANG C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By using the Barretto analysis method, the competition results of the men’s group from the 13th to the 17th CUBA Southeast Division are discussed by segmentation. At the same tim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first (18th) CUBA competition after the reform, the competition pattern changes and their cause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are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etition results of the university teams who used the reform policy earlier have been generally improved. Some traditional teams have suffered a great impact after the reform, and the traditional teams from the second-level group have experienced a decline overall. On this basis,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each team’s cultivation of native players, the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egistered players, and further reform of the leagu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reform has greatly integrated the match resourc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basketball, and thus has a leading and exemplary role.
CUBA; league reform; Southeast Division; competition pattern
2017-03-14
刘 鹏(1992-),男,河北蔚县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训练理论与社会发展。
G841
A
1008-3596(2017)04-006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