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县级机关幼儿园 张鹏程
思秋韵落叶之美,话生命终结教育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县级机关幼儿园 张鹏程
在丹桂飘香的日子,我与孩子们共游秋韵中的人民公园,满地的落叶勾起了孩子们无尽的探索欲望——“老师你看,这里有个小扇子!”“你知道这是谁的叶子吗?这是银杏树的叶子。”“我知道,我家也有这样的叶子。”……望着满山坡的秋叶,真可谓“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老师,地上的叶子是死了吗?”孩子的这一提问让我惊讶,未经思索便回答:“它没有死,只是长大了,可以离开大树妈妈自己做游戏了。”潜意识让我有意地回避了关于死亡的话题,但是,落叶的教育意义仅仅只是观赏吗?或只是让孩子们理解四季的更替?仔细想想,孩子口中的“死”其实不无道理——一片叶子的凋零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这是客观事实——对于孩子的认知需求,我不应该刻意回避,应该以一种正面的态度引导幼儿科学地理解。
前不久,在给饲养角里的垂耳兔喂食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只躲在木屋里一动不动的兔宝宝,好奇心将孩子们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小兔子怎么了?”孩子们焦急地问着,而我却不知道怎么回答。“小兔子好像是死了。”有人轻声地说道。小兔子的离去给孩子们多多少少带来了些心灵上的触动,有的孩子眼睛蓄起了泪水。我按照惯例安慰说:“小兔子去了很远的地方,它留下了一动不动的身体是跟我们道别。”
在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中,叶子弗雷迪从春天枝头的一颗小芽,在经历了阳光灿烂的夏季、走过金风送爽的秋季之后,最终在白雪皑皑的冬季从枝头落下。绘本呈现了难以言表的生死离别,其中,对生命意义以及死亡的解释能教给孩子面对死亡的态度——每片叶子都会凋零,就像每个人都会离开,弗雷迪面对死亡也有过害怕与胆怯,可当他发现自己装点了秋天、缤纷了四季、享受了生命,于是他能够平静地落下来。
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小豆豆家的狗洛基死掉了,小豆豆能够理解妈妈心里的难过,也能够独自坦然地面对洛基的离开。因为在洛基死去的前不久,小豆豆的一位同学泰明去世了,校长没有回避这件事,而是让孩子们去参加泰明的葬礼,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与泰明告别。因为有了值得怀念的回忆,小豆豆一定会把他们放在自己的心中想念。
我们常常不愿在孩子们面前直面“死”这个字眼,以期给童年的他们留下童话般的美妙回忆。但这样真的好吗?在这个充斥着儿戏般“生命重生”幻想的世界中,幼儿从高处一跃而下成为“奥特曼”,甚至成年后在不堪压力下跳楼自杀等,都凸显出生命终结教育的不足。而且,由于传统观念中对于“死亡”的避讳,人们往往又会以“生活在天堂”“睡着了”“化蝶高飞”等表达方式来误导幼儿科学死亡观的形成。由于对生命终结认识不足,总有些调皮的孩子会摘下种植角里的花花草草,究其原因竟只是好玩。“花儿也是有生命的,把花摘下来它会疼,会死掉的。”这样的话语让大多数孩子感同身受,再有孩子想伸手摘花的时候,总会有孩子上前阻止:“花是有生命的,把花摘下来花会死的。”
生命终结教育是生命教育的组成部分,能使幼儿理性地面对死亡、珍惜自己的生命。死亡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对孩子无需避讳也无法避讳。教师需要帮助幼儿正面理解死亡,引导幼儿坦然面对,从而教育幼儿热爱生命、珍惜生命,鼓励幼儿积极投入生活,在积极的生命情感的教育中认识“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教 育 感 言
“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全方位健康”是WHO对健康的定义。
纵观世界,心理疾病和对生命漠视引发的事件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生命终结教育的缺失显而易见。肯定生命终结教育对孩子调节情绪的帮助与积极乐观情感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