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雅韵 文心雕琴陈初生的琴铭艺术

2017-07-05 11:37
源流 2017年5期
关键词:张琴古琴岭南

陈 稷

南风雅韵 文心雕琴陈初生的琴铭艺术

陈 稷

中华琴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岭南琴学,源自宋代。南宋末年,皇室南迁,避难冈州,带来了中原的琴师、琴谱,《古冈遗谱》在南粤大地传播,“正始之音由是而南”。明代以降,岭南琴学渐盛,琴人辈出。新会陈白沙,被誉为岭南琴学第一人。岭南琴派,定于清代道光年间,创始人为黄景星,其编汇《悟雪山房琴谱》,采撷诸家英华,俱收并蓄,实为保存唐宋遗音,孕育岭南风格,其功匪浅。自道光至光绪,岭南琴派大盛,名家璀璨。

1. 陈初生在琴上刻字

2. 弹奏古琴

3.为参观者讲解

4. 艺术展上弹奏古琴场面

5. 与参观者留影

6. 在展览馆留影

个人简介

陈初生,字之犊,别署月光丘子、三馀斋主。1946年生于湖南涟源,著名古文字学家、书法家、收藏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暨南大学教授,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暨南大学艺术中心主任、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书法院院长。师从容庚、商承祚教授治古文字学,师从岭南琴派传人谢导秀习古琴,现为广东古琴研究会顾问、广州市岭南古琴艺术研究所顾问。出版有《禁文字常用字典》《商周古文字读本》(合作)《陈初生书法集》《三馀斋诗词联语》《中山王器铭文集联》《三馀斋琴铭》等著作。曾为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人民万岁鼎书写铭文。

至于近世,岭南琴派之代表人为郑健候,郑传杨新伦,杨传谢导秀等人。杨新伦遍访名师,博采众长,形成了刚健、明快、爽朗的独特风格,此亦为岭南琴派之风格。谢导秀多年来广授门徒,把岭南古琴发扬光大。

“南风雅韵 文心雕琴—岭南古琴文化图片展暨a陈初生琴铭艺术展”,把目光投向岭南的名琴和琴人,介绍古琴制作流程,同时展示著名古文字学家、书法家陈初生精心制作的琴铭。琴铭集琴学、诗歌、书法、雕刻于一身,文心雕琴,辞雅书精。

2016年9月22日,由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主办的“南风雅韵 文心雕琴—岭南古琴文化图片展暨陈初生琴铭艺术展”正式开幕。这是广东首次举办琴铭艺术展,也是近年来广东少有的大规模古琴展。展览对岭南古琴的历史进行了梳理,钩沉了岭南名琴和8位著名琴人的历史,展示著名古文字学家、书法家陈初生收藏的古琴和精心制作的琴铭。

此次展出的50多张古琴,每一把古琴背后都有琴铭,文心雕琴,辞雅书精,蔚为壮观。过去常见的琴铭主要用于说明琴的优点、记叙琴的经历,还要注明琴的制作者、收藏者以及制作年代、地点等等。而陈初生所作的琴铭,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了许多扩展与突破。陈初生说,古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含量,琴铭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要作好琴铭,需要会写诗、会书法,还要会篆刻。他原本便精诗文,所做诗文多是《诗经》《楚辞》的传统,移之在琴,便是以瑶琴为玉版,挥洒自如、不落窠臼。

陈初生从2007年开始跟随岭南琴派传人谢导秀先生学习古琴,10年来日日习琴,收藏有60余张古琴,整理岭南琴学文献,精心制作琴铭。陈初生说:“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古琴,了解古琴文化,最起码要分清楚古琴和古筝。同时,希望岭南古琴继往开来,发扬光大。”

7. 为参观者讲解

● 名琴故事

10年来,陈初生收藏了60余张古琴。每一张古琴和琴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陈初生说,“我就是把古琴当做宣纸,拉制作琴铭”,他所藏的古琴琴铭多是自己书写,大部分雕刻在琴背上。

琴铭在记录时代的同时,也传承古琴文化。

◎ 怀月琴

陈初生将自己收藏的第一张琴命名为“怀月”,以纪念自己的出生之地月光丘。“诞吾之地,月光之丘。静言思矣,琴韵悠悠。乐唯至正,龙吟凤鸣。三余意爽,月朗风清。”

怀月琴由北京知名的斫琴家王鹏所制,这把琴由谢导秀老师推荐给陈初生,“我藏琴的起点很高”。

◎ 锡永琴

2015年收藏的一张古琴,陈初生以“锡永”名之,纪念商承祚先生,铭中有云:“书坛巨擘,篆隶人倾。传道授业,大启金縢。抱恙题签,师恩永铭。”1985年,商承祚先生在病中为他的学术著作《金文常用字典》题签,陈初生至今念念不忘,“谨泐斯琴,以传久远焉”。

◎ 希白琴

陈初生也在琴铭中纪念恩师容庚先生、商承祚先生。

2012年,陈初生收藏了扬州马维衡监造的琴,他把这张琴名之曰“希白琴”,铭文云:“吾师容庚先生,字希白,号颂斋,道德文章,世人钦仰。因以希白名此琴,铭曰:铮铮其骨,蔼蔼其容,赓绝发覆,功勒金铜,高山巍巍,流水淙淙,丝桐共振,长颂宗风。壬辰陈初生敬颂。”这段琴铭寄托了陈初生对恩师的无限敬仰怀念之情。

◎ 南华寺佛殿木头制作的古琴

曹溪禅韵这张琴是陈初生最为珍视的古琴,背后的故事非常动人。

2012年,谢导秀率领陈初生等弟子参加丹霞山别传寺新建大雄宝殿奠基庆典古琴演奏会。回程途径南华寺,通信法师带领大家瞻仰六祖真身后,在寺斋堂的柴堆中,陈初生看到残旧的雕花木板,应该是佛殿之物。谢导秀觉得这正是斫琴的好材料。于是,陈初生把这块木板请回,“我在功德箱中捐了几百元,通扬法师亲自护送我拿着木板才出了南华寺”。回到广州后,陈初生请岭南斫琴名家陈一民和徒弟刘笔华把木板分开,制作了四张琴。有雕花的这块木板制作的琴归陈初生。“祈愿此三琴长传曹溪禅韵”。

刘笔华说,当年杨新伦先生曾经有一张益王琴,就是《琴心剑胆》纪录片中他弹奏的那一张,后来这张琴被人收藏,而陈一民保留了这张琴的图纸。于是,陈一民就按照图纸,制作了曹溪禅韵。

刘笔华说,“在制作这张琴的时候,为了保护好原来的花纹,每刷一遍灰,都要雕刻一次花纹”。

◎ 2000年前的汉木制作的琴

陈初生收藏的古琴中,有几张是用汉代的木头斫成。2014年,陈初生在广州购得一张用汉代的木头制作的古琴。他命名曰“华夏魂”,并在上面刻上琴铭:

“一千年挺生之木,两千年不败之身,三千年继响之乐,万亿年华夏之魂。”

猜你喜欢
张琴古琴岭南
忆岭南
芳邻
向往的列宁小学
雨岭南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不辞长作岭南人
寻访千年古琴
看图说画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