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华 骆丰 刘靓珏
·药学研究·
黄连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膜通透性的影响
林少华 骆丰 刘靓珏
黄连素;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膜通透性
黄连素(俗称小柴碱)是从毛莨科植物(如黄连)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季胺类异喹啉生物碱,作为抗菌药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笔者分析黄连素感触前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培养液中酶活性的变化,了解黄连素对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现报道如下。
1.1 菌株来源12株分离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的痰液样本,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复分离的菌株不重复计入。所有菌株均经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 2 Compact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确认为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茁-内酰胺类等抗菌药物多重耐药的菌株。
1.2 仪器试剂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酶活性测定采用德国罗氏Cobas 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所有配套试剂使用原装试剂,培养基购自杭州怡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黄连素购于浙江省杭州市华东大药房。
1.3 方法
1.3.1 菌株培养将经过血琼脂培养基接种传代的鲍曼不动杆菌新鲜培养菌落于无菌生理盐水中,分别配制成相当于0.5麦氏单位的菌悬液,再用MH肉汤稀释150倍(菌液终浓度为106CFU/mL)备用。黄连素用温水溶解,再用MH肉汤进行稀释,配置成终浓度为256滋g/mL。
取1滋L菌悬液接种于含黄连素的MH肉汤中,并以空白MH肉汤作对照组,于35益培养18~24h。
1.3.2 检测方法黄连素处理前后培养菌分别用无菌微孔滤膜过滤,取滤液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每份样本重复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实验参考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1.3.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不含黄连素培养液的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予黄连素处理后细菌培养液中AST、ALT、LDH酶活性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显示黄连素与鲍曼不动杆菌一起培养时,可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得大量的胞内酶外漏。见表1。
表1 黄连素处理前后各酶活性结果(U/L,)
表1 黄连素处理前后各酶活性结果(U/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菌株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1 2 3 4 5 6 7 8 9 1 0 11 12对照组18.3±1.2 25.4±1.4 20.1±1.8 34.7±2.2 43.2±2.7 22.8±1.5 28.1±1.1 33.5±1.6 46.7±2.2 15.9±1.4 26.4±1.6 31.6±2.1实验组27.4±1.5* 34.2±2.1* 39.7±1.9* 53.6±2.2* 65.9±2.5* 42.5±1.8* 46.3±1.6* 59.1±2.4* 62.8±2.6* 35.5±1.7* 44.2±2.2* 51.6±1.8*对照组16.3±1.8 35.7±2.2 24.8±1.9 31.6±1.7 46.2±2.1 19.5±1.6 25.2±1.5 33.8±1.6 28.5±1.3 40.2±2.1 24.9±1.6 31.6±1.7实验组32.1±1.2* 55.4±1,7* 41.8±2,1* 58.2±2.6* 72.9±1.6* 39.3±2.4* 43.7±1.5* 55.3±2.1* 46.4±1.8* 59.7±2.2* 41.6±1.8* 53.8±1.9*对照组28.3±2.3 26.9±1.8 31.2±2.0 38.4±2.5 49.1±2.6 24.7±1.5 16.4±1.7 36.2±1.5 28.6±1.4 41.2±1.9 38.1±2.1 42.8±2.3实验组47.2±3.1* 42.9±3.3* 57.6±2.9* 61.3±2.7* 72.8±3.0* 49.1±2.5* 38.9±2.0* 54.5±2.6* 51.1±1.6* 58.9±2.3* 61.4±2.6* 66.4±2.6*
近年研究显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感染日益增多,已经成为重要的医院感染条件致病菌之一[1],并且由于耐药性不断增强,尤其是多重耐药性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2原4],给临床的抗感染治疗提出了挑战。Ab的耐药机制复杂多样,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认为其中之一即是膜通道蛋白的缺失或渗透性下降,使抗菌药物在菌体内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浓度,从而导致耐药性的发生。
黄连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对多种革兰氏阳性、阴性菌以及真菌病毒、原虫、线虫等均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罗音久等[5]研究发现,黄连作用后使部分超级耐药大肠杆菌恢复对所有氟喹诺酮类的敏感性,表明其对大肠杆菌耐药性有一定的消除作用,而其机制不得而知。
当细菌细胞膜结构发生改变,其通透性明显增强,胞内酶就会大量外漏,细菌培养液中酶活性就会升高。本研究发现,含与不含黄连素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提示当黄连素与鲍曼不动杆菌一起培养时,可大大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得大量的胞内酶外漏。因此,笔者认为黄连素能够通过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而逆转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其机制还需要继续研究。
[1]俞云松.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1世纪革兰氏阴性杆菌的"MRSA"[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09,2(2):65-67.
[2]Davis KA,Moran KA,McAllister CK,et al.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extremity infections in soldiers[J].Emerg Infect Dis,2005,11(8):1218-1224.
[3]归巧梯,苍金荣,刘英,等.2010~2012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3,28(4):139-142.
[4]葛学顺,陶晓军,陈维开,等.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7):1162-1164.
[5]罗音久,曾中良,杨俊卿,等.中药消除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性的作用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6,5:7-9.
(收稿:2016-09-25修回:2016-10-26)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杭州310018)
林少华,Tel:13958110265;E-mail:5174437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