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表扬年度杰出人物?

2017-07-05 00:41
奥秘 2017年12期
关键词:王旦名臣功臣

古代为了表彰先模人物,往往会通过上墙张榜、皇帝下诏全国或竖碑建庙等形式,其导向性很强,容易在官员和民众中产生良好效应。

国家层面采取的方法有:建阁塑像

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凌烟阁,包括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尉迟敬德等二十四位功臣,命令当时的大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都是同真人一样大,由当时的大书法家褚遂良题字,流传后世,荣誉规格特别高。

宋代也是如法炮制,宋理宗宝庆二年,图功臣神像于昭勋阁,包括赵普、曹彬、潘美、王旦等也是二十四位功臣;而到了清代,清初的治河名臣朱之锡,生前以兵部尚书衔,总督河道,驻济宁。从顺治十四年(1657)至清康熙五年(1666),朱之锡就任河道总督10年,鞍马劳顿,疲于奔命,南北交驰,几无歇脚之时。一年到头,奔赴在治河第一线。治理黄河成效显著,最后累死在治河第一线,时年44岁。对这样一位先模人物,他们采取塑像的方式,弘扬他的崇高风范。雍正元年(1725),朱之锡被敕封为河神“朱大王”,列为“四大王”之一,在大王殿立了其塑像,每年春秋两季接受人们的祭拜。

范仲淹

下诏表彰

东汉时期的渔阳太守张堪,文武兼备,在军事上,打得北部匈奴不敢入犯,经济上创造性地落实了光武帝刘秀的休养生息的国策,出现了史学家所称的“渔阳惠政”。张堪不幸病逝后,刘秀为他深深地哀悼、叹息,亲自颁发诏书,褒扬他的功绩。

明代永乐年间汶上知县史诚祖,因为“为政治平宽简”,他廉洁勤政,在断案时比较公正,对待百姓更是宽厚仁慈。百姓迅速从战乱中恢复生产,地方繁荣稳定,老百姓十分拥护他。他被朝廷评定为治行第一。明成祖朱棣向全国下发诏书,表彰他的突出政绩。

刻碑赠号

宋代王旦,历任参知政事、宰相,他虽身居高官,但为官始终是清正廉明,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国家的栋梁,王旦去世后,宋仁宗亲自为他撰写了“全德元老之碑”的碑额。这里的“全德元老”赞扬王旦是个十全十美的元老旧臣,可见其美誉度之高。

同时代的名臣范仲淹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但是痴心不改,他坚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宗旨,一心为国为民办实事。范仲淹这样一位国之重臣去世后,宋仁宗闻讯难过万分,追加范公为兵部尚书,并亲书褒贤之碑。并安排文学泰斗欧阳修为他撰写碑文,欧阳修精心思考,认真撰写,两年方成,碑文热情饱满,词语生动。

清代的著名大臣王杰,在朝身担要职十余年,为官清正,敢于直言,尤其是与奸臣和珅的斗争留下了许多佳话。他和于成龙一样是当时难得的廉洁之士。后来王杰告老回陕西韩城,嘉庆皇帝十分不舍,亲赐给他一把乾隆御用过的手杖和御制诗两首,以表尊敬和器重。其中一首诗中写道:“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

老百姓给予的高度评价:

自古以来,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那些一心为民、脚踏实地、清正廉洁的好官,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至高无上,就是他们去世了,老百姓也会给予他们无尚光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赠号编诗

在西汉时期有个名臣叫召信臣,东汉时期也有位名臣叫杜诗,他们都曾做过河南南阳的太守,而且都有善政,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因此南阳人送了他们这样的美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把他们比喻为父母,可见百姓对他们尊敬之至,后来的“父母官”一词,就是从这里演绎而来的。“召父杜母”也作为成语流传下来,作为颂扬地方官政绩的套语。

明代清官况钟在主政苏州时,为政廉明,务实爱民,深得百姓爱戴,大家为他写了歌谣:“况青天,朝命宣。早归来,在明年。”表达了百姓不舍不离的情怀。同时,苏州人民称他为“况青天”,和“包青天”“海青天”,并称中国民间的三大“青天”。

百姓留任

东汉名臣种暠先任益州刺史,颇有德政,后来凉州羌人发生骚动,朝廷便任命种暠为凉州刺史,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住了羌人,发展了生产,很得百姓欢心。后来种暠被征召升迁时,许多官吏百姓都到朝廷请求留下种暠。执政的梁太后叹息说:“没有听说哪个刺史得人心到这个地步。”于是批准了他们的请求。种暠又留任一年后,升汉阳太守,戎夷的男女将他送至汉阳郡境里,种暠向他们作揖致谢,此时他们已经步行千里都没有车乘,大家才返回。

明代名臣李信圭,洪熙时荐举贤良,授为清河知县。上任后,他一边整顿民风,一面上书朝廷,请免一切防农之务。正当清河景况稍缓之时,不想又遭大旱,饥民遍野,飞蝗蔽日。李信圭又奔走于上官,请放贷济,减缓征派。除去早灾之外,推水泛濫更为常事,每逢此时,李信圭便上下忙碌,又是察询民情,又是请求救济,他家中老母中风在床,李信圭白天忙于政务,晚上侍奉老母,夫妻相敬,兄弟友爱,也为清河吏民作出了表率。因此治行闻知于朝廷,决定擢升他为蘄州知州,然而清河百姓闻讯,出动了五百多人赴京上书乞留,朝廷看到李信圭如此得民心,就授予他知州之职,仍留理清河县事。

竖碑留葬

晋代荆襄一带因连年战事,百姓流离失所。当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羊祜利用边境暂时的稳定,采取减免赋税的政策,鼓励人们发展生产。接壤的东吴军民感其仁政,纷纷归附。咸宁元年,羊祜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当地军民闻讯无不悲痛欲绝。为纪念羊祜的功绩,当地百姓在湖北襄阳山上建立羊公碑,因为大家每次来祭奠他都会流泪,又称“堕泪碑”。

清代年轻的江苏常熟知县于宗尧,上任后就开始工作,他在摸清实情后,便大刀阔斧,从整治吏治入手,使那些久混于官场的圆滑老道之吏,再也无法浑水摸鱼,不得不打起精神为百姓办事。当时常熟最大弊端是漕运。经过他的多方努力,这个长期困扰常熟百姓的漕政弊端终于在于宗尧上任后仅三个月就终止了。然而于宗尧自己却因积劳成疾,于康熙十一年(1672)病故在任上,年仅23岁。消息传出后,人们纷纷捐资为其治丧,就连在此做生意的小商贩也“争投一钱”。待其灵柩将要送回家乡安葬时,人们依依不舍,“号泣挽留”。其情其景,使于宗尧家人大为感动,终于顺从民愿,将于宗尧葬于常熟县的虞山南麓。人们在墓前的神道立一大碑,上题“万民留葬”四个大字。百姓还为他建祠堂,撰写传记,流传后世。

猜你喜欢
王旦名臣功臣
雷厉风行的功臣——李靖
灭害功臣
广州出土五代南汉国名臣李纾墓志铭考略
王旦之清
王旦之清
泥土中的功臣
浅析贾探春与史湘云自卑和中性性格异同
北宋名臣寇准与邯郸
由名臣李泌看中唐的边疆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