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乐坛“仙葩”窦唯发布了新专辑,但是引起大家关注的,却是他的吉他手陈涌海。因为陈涌海并不是一般的吉他手,他可是中科院半导体专业毕业的博士,现在已经是一名博士生导师,江湖人称“摇滚博导”。明明可以靠头脑,却偏要玩摇滚,这“跨界”跨得也是任性!所谓伟大的头脑都是相通的,细翻历史,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热爱“跨界”的科学大家!
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罗素先生,有句经典名言:“我为什么而活着,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文采斐然。但一些同学可能会问,他不是以数学家的身份出道的么?
1890年,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他的数学老师怀特海非常赏识他的才华,两人便一起搞起了学术研究。随后,罗素开始了对分析数学基本概念的研究。后来罗素与导师怀特海共同完成的《数学原理》,被公认为20世纪科学的重大成果,同时被誉为“人类心灵的最高成就之一”。
除此之外,罗素还特别爱码字和发表意见。他写作的领域包罗万象,其作品有哲学著作《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颇有影响力的反战小册子《战争恐惧之源》,重要的政治著作《社会重建原则》,甚至还在报纸上写过“唇膏用法”和“如何选择雪茄”之类的专栏文章。想必,正是数学的缜密思维和随时的练笔,才能让他成为一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学家吧!
说起鼎鼎大名的“科学顽童”乔治·伽莫夫,他作为一位物理学家最大的成就自然是关于宇宙大爆炸早期的原子核合成理论。而他发表这篇严肃论文的时间偏偏挑在了4月1日愚人节,够幽默吧!
而伽莫夫关注到氨基酸编码则更是出于偶然,当时他抱着“蹭会”的心态去参加了冷泉港实验室召开的一个研讨会。在会上另外两名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介绍了他们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当时脑回路比较清奇的伽莫夫一听,心想,DNA链上的核苷酸一共四种,它们组成的氨基酸不就是个排列组合嘛!不同的氨基酸在蛋白质里出现的频率各不相同,那蛋白质里的核苷酸也可以测出比例,这就是一套密码呀!于是,伽莫夫就成了第一个把密码学用在氨基酸上的人。虽然当时的伽莫夫对化学和生物学一窍不通,但是这个新鲜的思路却很快让沃森和克里克推算出了真正的“遗传密码”。
正是靠着这样无限打开的脑洞以及幽默感,让伽莫夫不仅在科学领域游刃有余,还成了科普界的一代宗师。他毕生出版的25部著作里有18部都是科普畅销书,而那本《物理世界奇遇记》更是让很多人很快熟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如果你对科学家的印象都是戴着眼镜,文质彬彬,走两步都喘的文弱书生,那就错了。强健的体魄才能帮助科学家们熬过艰苦漫长的学术研究。
20世纪初,丹麦足坛的霸主是AB俱乐部,俱乐部主力中有一对亲兄弟,哥哥尼尔斯·玻尔是门将,弟弟哈那德·玻尔是前锋。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上,弟弟代表丹麦夺得了足球银牌,而哥哥只做了候补。据江湖传闻,在一场迎战德国队的比赛中,德国人外围远射,但哥哥尼尔斯却靠在门柱上思考数学题!
不过在二人挂靴之后,弟弟哈那德在剑桥大学当上了数学教授,建立起了周期函数研究的基础。而哥哥尼尔斯更是一路开挂,在哥本哈根大学潜心研究物理学,成为和爱因斯坦一时瑜亮的科学巨星。1921年,尼尔斯在演讲中论述了光谱和原子结构理论的新发展,诠释了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同时对72号元素的性质作了预言。第二年,第72号元素铪的发现证明了玻尔的理论,他对原子结构理论的贡献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奖。据说当时丹麦报纸在报道这个消息时,用的标题却是《著名足球运动员尼尔斯·玻尔被授予诺贝尔奖》。
早在没有PS和美颜相机的黑白胶片时代,海蒂·拉玛就已经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了。仅有明星光环的加持还不够,她还是一位发明家,发明了“扩频通讯技术”,人送外号“CDMA之母”。
1937年,海蒂成功打入好莱坞,她的美貌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可是当一个花瓶显然不是海蒂的追求,于是她便很快投身到科学研究中。海蒂从影之前所学的就是通讯专业,通过和丈夫参与商业会议,海蒂逐渐掌握了无线通讯技术。
海蒂意识到,无线电信号有时会出现阻塞,但通过不断和随意地改变无线电波频率,可以防止信号阻塞的发生,从而防止干扰。1940年初,她又从自动钢琴中得到灵感,实现了“跳频”技术,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扩频通讯技术”。随后,这一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后来,一家公司在海蒂“跳频”技术基础上研发出了CDMA无线数字通讯系统。
在科学史上,从一个学科跨到另一个学科,或从一个专业跨到另一个专业的“大神”大有人在。不过他们也并非只是靠着超人的智商,更多的是对自己专业的刻苦钻研,以及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全力投入。其实只要你摒除杂念,专心致志,或许你所擅长的跨界,就会在不经意之间突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