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爱上阅读的

2017-07-04 04:49郝景芳
意林12+ 2017年5期
关键词:武侠原著红楼梦

郝景芳

阅读分享:阅读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使命,终生学习是很多成功人士的标签。身为中学生,我们的阅读也要有规划、有选择。好的文学作品可以熏陶我们的品性,所以好读书的同时,也要读好书。

我是一个阅读启蒙非常早的小孩,从一两岁开始,母亲就给我读书,那时候没有绘本,就只聽故事。

二年级有人送我一本《一千零一夜》,三年级迷上《红色童话》及其他童话。再后来囫囵吞枣看了各种学科,没看懂太多,就知道世界很大。有一些知识让我震惊,比如中子星,那是我对浩瀚宇宙最早的惊鸿一瞥。

十岁之后的阅读进入另一个阶段,开始代入自我角色,开始向往爱。读《红楼梦》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四年级得到一本《金陵十二钗》的画册,就想去看故事。《红楼梦》原著四本,完完整整读完。我当时不知道这是一部伟大的书,只是喜欢看美女,喜欢命运的册子。代入感最强的是黛玉,觉得她好,又替她着急,为何不懂口头让人,最终记住的是她为“知己”付出生命。

四年级随父母去英国居住近一年,这是我非常幸运遇到的资源。小学放学极早,就去市立图书馆,图书馆的中文图书部比国内都大。第一本读到的书是缩写版《简·爱》,当时真是震撼:爱得那样有尊严。后来继续寻找爱情,读中文缩写版《双城记》《蝴蝶梦》《呼啸山庄》。那里面都有阴森森的悬疑和爱的模板,喜欢瑞贝卡,希斯克里夫疯魔又迷人。

后来偶然间发现街上的租书店,开始看漫画。漫画五毛钱一本,暑假每天五六本,省吃俭用的钱,全用来租漫画。到最后街上所有租书店都租了一遍,再也找不到什么值得看下去的漫画。于是开始租武侠、租言情、租商战。看完武侠不再迷恋漫画的柔美,对未来的想象也变成如何行走江湖。

初中是我第二个幸运的资源环境,遇到一位语文老师,温柔而有才,班里几个朋友形成很好的阅读氛围。那个时候想看一些更有趣的人,读过三毛,读过沈从文,读过张爱玲。老师推荐了一位新锐作者叫余杰,《火与冰》很尖锐,谈到政治时事。成年后回顾,能看出其中许多缺陷,但它在少年心里播下对政治的兴趣。

到了高中,渴望更新奇的视野。直到有一次读《看不见的城市》,卡尔维诺像是给我打开了一片天地。后来再看《百年孤独》简直惊艳,《一九八四》也是那时候进入视野。那时候才知道好文学的样子。于是重新读一些文学的原著,看到小时候看不到的文字的力量。

从幼年到中学的阅读大致如此,大学之后开始阅读更多门类,读哲学、科学、历史以及更多小说,那是后话。

现在想说的是,对我个人而言,从新奇到代入感,再到自我提升,这几个阶段是蹦不过、绕不开的。最初的十几年对人生角色的好奇,转化为对一切戏剧感的囫囵的爱,直到过了这阶段,才懂文学旁观。由此,父母的宽松是我的幸运,安全环境、充足资源、野蛮生长。他们给予环境,但从未设定要求。

我从未要求自己脱离幼稚的兴趣,最终只是内心的需求,推我前行。对阅读而言,这是我最看重的事。

(一米阳光摘自《青年文摘》)

猜你喜欢
武侠原著红楼梦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气球上的五星期(三) 仙人掌上的夜晚
大侦探福尔摩斯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警察与赞美诗
极限之光
续红楼梦
星火燎原 助力武侠
星火燎原 助力武侠
网络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