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2017-07-04 06:37许青娟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许青娟

【摘 要】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畢业生困难群体在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家庭、毕业生自身的角度提出了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指导与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11-0134-03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市场形势严峻,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日益凸显。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在数量也呈明显上升趋势。为做好高校的就业工作,促进毕业生尤其是就业困难群体的充分就业,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应当成为高校就业工作中重要内容,亟待高校的高度重视。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整体关注,热忱关怀,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

笔者认为,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是在“毕业生就业难”这一事实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从广义理解毕业生困难群体是指受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因素影响,不能顺利求职就业或就业胜任能力欠缺的毕业生群体。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弱势地位最终是在求职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但是其形成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主要由外在客观因素和内在因素导致,比如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家庭背景、先天因素、心理状况、择业理念等,都会导致或催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形成。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对策。

1 社会应发挥其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主导地位,关注并促进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

(1)积极鼓励企业接纳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拓宽其就业渠道。政府应针对企业出台相应的接纳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优惠政策,努力建立企业与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机制。例如,企业在制订招聘计划的过程中,建议企业为困难群体设置合适的岗位,而政府在人事代理、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奖励和优惠政策。

(2)政府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或失业的大学生纳入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做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能充分发挥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政策的作用。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政府的相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竞争力。

(3)企业作为双向选择的主体一方,应当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比如,针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岗位,缓解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压力;此外,企业还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立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扶持基金,为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成才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4)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帮扶体制。教育、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应建立一套可共享的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信息档案,针对困难群体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联动帮扶活动。

2 高校要在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就业教育、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之上,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关注程度,有针对性地制订并落实个性化指导与服务方案

(1)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校作为输出人才的主要阵地,应当根据社会和企业岗位的要求调整在校生的课程,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这是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关键所在,也是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困难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2)建立动态信息档案,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措施。高等学校应针对“可能性困难群体”建立一个从入校到就业的动态信息档案,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帮扶措施。具体做法如下:在新生入学后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对新生的家庭状况、择业观念、心理状况、就业意愿等情况进行调查,对有可能步入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学生的相关信息进行登记,同时联合学生工作部门对这一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与指导,包括从学习到生活、从心理到就业培训的系统性的帮助。比如,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在缓解其经济压力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自信心;对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的同学,通过讲座或座谈会等形式与之交流和沟通,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形成。

(3)加强关注,提高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自身的求职择业能力。针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求职难这一现象,高等学校应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综合素质和求职竞争能力。例如,针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压力,引导其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吸引他们参加各种竞技比赛,以锻炼其人际关系处理与抗压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其强烈的竞争意识;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帮助他们激发自身内在推动力,主动地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强化各种能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采用模拟面试的方式,让这一群体尽早体验职场竞争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并帮助他们掌握求职过程中的技巧与方法,让他们在求职的过程中能以从容、自信的精神面貌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4)关注困难群体的心理状况,加强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在承受就业压力的同时,其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心理压力比其他学生大,高等学校应对此问题予以高度重视。首先,学校要在掌握学生动态信息的基础上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心理状况予以高度关注,掌握他们就业心态的变化。此外,要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更多的人文关怀。相比较其他学生,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心理较敏感,因此在帮扶的过程中,应考虑到被帮扶对象的心理感受,切不可让帮扶工作成为他们的心理负担,要让他们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参与竞争。其次,高等学校应通过思想教育、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重要环节促进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心理素质,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和消极的就业心理,帮助他们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5)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殊就业渠道。高等学校应将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在保证就业公正、公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推荐与服务工作。应与地方就业部门和用人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收集供需信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与校企合作单位加强沟通,积极推荐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主动联合当地工会、残联等部门,积极开展专项就业帮扶活动,充分利用多方社会资源,通过组织专场招聘、优化推荐岗位、重点组织培训等多项措施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殊就业渠道。

(6)完善跟踪调查制度,提供积极有效的就业指导与服务。高等学校应在掌握动态信息的基础上,针对这一就业困难群体,做到“放出去的风筝不断线”,与未顺利就业的毕业生保持密切的联系,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求职状况,并继续为其提供就业推荐与服务。同时,高校档案管理机构应免费为其保管档案。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在资助中心中设立“就业帮扶基金”,在经济上帮助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顺利求职与就业。

(7)对已就业的就业困难群体开通绿色服务通道,真正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让这一群体顺利就业。对他们而言,成功就业往往是在社会、学校、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来之不易的成果。因此,高校应为其开通就业服务绿色通道,为他们解除就业的后顾之忧。例如,指导、促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上报就业数据,尽快为其办理就业《报到证》,还可以通过邮寄等方式直接寄送给毕业生或用人单位;根据本人意愿,主动将其户档关系转到其户籍所在地或工作单位所在地。

3 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家庭应理解并尊重毕业生本人职业生涯意愿和择业观念,鼓励并支持毕业生的求职就创业活动

(1)尊重毕业生的职业生涯意愿。作为毕业生的家长、亲朋好友,应对毕业生的求职真正做到不抱怨、不施压,让毕业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参与竞争,这样做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下,毕业生自主创业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高质量就业的衡量标准。毕业生家庭应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尽可能地支持毕业生创业。

4 毕业生本人作为就业主体,应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注意心理健康、转变择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具备职业规划意识,及早准备、及早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具有内在的激励作用,能使其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因此,大学生应强化职业规划意识,及早规划、及早准备,提升能力,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2)积极储能,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砝码。毕业生的能力是顺利就业并胜任岗位的硬件要求,因此从就业的角度出发,毕业生应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不断积累自身的知识储备。

(3)注意心理健康,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增加自信。困难群体应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之上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悦纳自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让自己融入群体,增强自信心,这是成功成才的前提。

(4)转变择业观念,准确定位。畢业生要客观分析自身的条件,转变传统的择业观念,要客观、理性地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生存就业为出发点,准确进行职业定位,把握“先就业后择业”的求职理念,先解决立足问题,再谋求发展。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促进劳动力水平提升和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在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中,我们应特别关注那部分不能顺利就业或就业胜任能力欠缺的困难群体,重视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因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关系到毕业生人身价值的实现,关系到毕业生家庭的幸福,关系到我国人力资源建设与劳动力水平的提升,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需要全社会、高校、家庭、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参 考 文 献

[1]李红霞,刘文军,胡德平,等.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的特征、成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

(5):4-8.

[2]马廷奇.大学生就业援助:模式选择与制度创新[J].江苏高教,2014(3):105-108.

[3]曹晓媛.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4):82-84.

[4]邓兵.大学生就业心理挫折分析及对策[J].沧桑,2009

(1):214-218.

[5]律晶晶.试论如何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核心竞争力——以加强就业服务与指导为入手点[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6):25-29.

[6]熊彼得.经济发展概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
试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
基于创业教育角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浅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策略分析
关于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问题的思考
就业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探索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抓好学生就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