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
【摘 要】 实践证明,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即识字教学情境化可以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方块字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件、人物的机会,在识字的基础上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通过研究学习和实践,课题组老师探索出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生活情境、自然情境以及社会情境成为识字的最大课堂,让识字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地学习。
【关键词】 识字;情境;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2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生要大量识字,才能比较顺畅、自由地大量阅读,进而通过阅读主动认识和理解自我和社会生活。可见,识字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识字量要求达到1600个左右,并要求学生要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使识字教学达到增量不增负,这一直是低段语文老师探究的问题。在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不断在探索、尝试各种识字方法,以达到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的目的。反思识字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机械识记带来的识字回生率高、错别字多的状况,创设丰富多彩、高效的教学情境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由浅入深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教学时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即识字教学情境化可以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方块字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件、人物的机会,在识字的基础上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
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利用游戏、课件、图画、音乐等方式拓宽识字途径,提高识字能力,在课堂上创设大量的教学情境,落实学生的识字教学。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可事实上却往往出现了很多无效的情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还影响了学生学习情绪,课堂自然就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目前,虽然情境的创设运用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并从不同的学科和角度进行了各种方式的探讨,但在低年级教学领域,作为专门的课题去进行研究的还不够深入,欠缺具体可行的策略、途径和可操作性的方法,值得在教学中探索研究、总结经验,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情境化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下面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和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可长期以来,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一直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那么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人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呢?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地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时时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形式的新颖,变枯燥为生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采用直观手段。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不约而同的迷上“动画片”。针对这一现象,识字教学时,可以把多媒体声像系统作为先导,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如教“春”字,先出示“三个小朋友在阳光明媚、杨柳依依、草绿花红的环境中游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使他们形象感受“春”是四季中第一季的含义。接着,凭借画面上三个小朋友在阳光中游玩的情景,与汉字“春”建立起识记联系,把“春”分解成“三”“人”“日”三个部件,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编识字儿歌:“三个小儿乐悠悠,红日晴天去春游。”然后,小结记字方法后指导书写。这样通过动画、儿歌等形式,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识字,效果十分理想。
2、开展游戏活动。小学生天性喜欢游戏,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刚刚从绚丽多姿的游戏、玩耍的世界中踏入校门,如果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不但达不到识字的教学目的,而且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因此,要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儿歌、操作、动手模拟等活动,让他们的眼、耳、脑、手、口等一齐“动”起来,以“动”激活识字教学。比如,琅琅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低年级的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把一些字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进行记诵,有利于学生主动识字。如教学“情”时,因“青”的构字率较高,前面也学过了“清”字,所以,利用识字儿歌:“山青青,水清清,心头有事情。看东西用眼睛,出太阳天气晴,说话嘴边常带请。”把“清、青、请、情、晴、睛”都编了进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记住了“清”这个字,复习了“情”,还渗透学习了“睛、情、青、晴”,妙趣橫生。汉字是象形文字,在儿童识字的初级阶段,这种音、形、义综合感知的办法是一种效果明显的好办法,能极大地引起儿童的识字兴趣,非常符合儿童的识字规律,而且巧妙地把汉字学习和口语发展结合起来。
二、结合文本意境创设情境,出发学生想象力
在情境中学习汉字,也是利用汉语作为母语,随时随地都是实践机会的优势。在课文提供的文本情境中学习汉字,契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验汉字的内涵。
案例:一年级上册《识字5》教学片断
复习上节课所学后,继续学习新字。
师:字音读准了,词也学会了。这些词都读懂了吗?现在我们倒大海边辨认一下(大海图)。我把这些卡片发给大家,请你们给大海边的景物挂牌子。拿到词卡的同学先读给大家听,然后再去挂。
(生贴词)
师:大海多美呀!沙滩上多好玩,让我们光着小脚丫去看一看,玩一玩。我们一个景点一个景点去游览。你能把每一个词读出一个画面来吗?自己读读。
师:怎样才能读出画面呢?老师是这样边读边想的,读“沙滩”这个词时,我就想沙滩多大呀,沙子软软的,细细的;读“贝壳”时,我有想沙滩上的贝壳真多呀,千奇百怪,五颜六色;读“脚丫”时,我眼前就出现了小朋友们光着小脚丫在沙滩上捡贝壳的画面。就这样我由词想到了画面,由图画又想到一个个词是怎么写的。
跟老师一起读。
同学们也试试,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放电影。
该案例中,教师首先出示大海图,让学生把景物的词卡贴到相应景物旁边,这样就在游戏中完成了有头脑中的形象找到相应的字符的目标。在引导学生逐行朗读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是由词语联想形象的锻炼,教师用语言描述自己头脑中的情境,就是在读书时的思维活动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从抽象字符中也能读出具体可感的东西。在识字结束后,教师范读整篇,并告诉学生边读边放电影。这样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象,不仅可以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和体验,更有利于走入文本整体的意境,得到审美熏陶。
三、充分利用“语文园地”,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教材中“语文园地”的设计选取了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开放的学习方式,突出了“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励学生自主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激励每位学生都去發现,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语文园地一”中“我的发现”向学生提出“今天发现了两种识字方法,你知道是什么吗?”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哥──歌”“古──故”等13组字,让他们自己说一说发现了哪种识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可在互相交流中,根据自己的实践所得对这些识字方法,进行选择和完善,最终形成自己的读书和识字方法。再如学习“语文园地四”中“我的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扌”旁的字和动作有关,在识字中,先让学生读一读“摔”“拦”“拾”“摸”“拨”“擦”这些字,而后将这些字编在句子里,如:“你摔了东西,我拦住你,又帮你拾起来,摸一摸你的手,拨开你额上的头发,擦掉你头上的汗水”,并引导学生自己来编,这种练习学生最喜欢参与,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的过程中教给学生识记形声字的方法,并让学生在识记生字过程注意发现、运用,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既认识了字,又有总结出汉字形体的一定规律,从而体味到汉字的构字特点,引导主动、高效识字。
四、充分利用汉字的构造特点创设情境
通过创设情境来进行识字教学也符合汉字的特点和造字规律。汉字是独特的表意系统,它由笔画部件组成,有的字形象一幅画,契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有的字表达了完整的含义,有利于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汉字的字理内涵有助于学生的识记应用。
教学“飞”字,教师首先展示一幅蜂鸟飞翔采蜜的图片,蜂鸟的尖嘴朝向左方,双翅展开向上,和“飞”的字形非常相似。在图片右侧是“飞”字,然后教师又出示一首短小的儿歌:“长嘴鸟,小脑瓜,挺胸收腹翘尾巴。一撇一点展翅飞,风吹雨打都不怕。”
教学“爬”字,教师首先出示一幅长鼻子大象形状的滑滑梯,大象长长的鼻子伸向右侧,一个小朋友正从象鼻子上方滑下。在图的左侧是“爬”字。教师又出示儿歌:“平撇短,竖撇长,中竖直,捺脚放。小巴小巴别害怕,团紧身子轻滑下。”
中国文字自古有“书画同源”说,很多汉字本身就是一副表情达意的优美图画。该教师在教学生字时,充分抓住汉字的象形特征,借助他们熟悉的事物和生活场景,激发识字兴趣,抓住生字特征,提高识字效率。儿歌中,除了对汉字形体特点进行描述,也对笔画摆放位置进行提醒,使学生了解笔画笔顺的同时,也记住了字形。
五、贴近生活,主动识字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小学生识字,并不是从零开始的,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儿童就已知一千多个与汉字相应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善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使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信息,产生亲切感,提高识字效率。
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我是从这几方面引导孩子在班级中开展识字活动的:
1.入学教育参观学校
学生刚进入学校,好奇心特别强,很想熟悉学校的环境.从开学第一天起,我就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在参观的过程中认识“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少队部、安稳办、美术室、科学实验室、微机室、音乐室”等等各个部室的名字,在学生逐步认识的过程中,把这些名称打印给学生,巩固识字。
2.相互认识同学的名字
孩子们进入同一个班级,互相都比较陌生,认识小朋友比较快,但小朋友的名字还是很陌生的,这就是很好的识字教学的资源。我让每个孩子制作了自己的姓名卡片,贴在课桌角上,在课余时间互相认识同学的名字。同时,让孩子轮流发作业,也是认识名字的好机会。这种很自然的识字情境,孩子很乐于接受,短短两三周,都可以达到100多个汉字的识字量。
3.借用文具、课本来识字
进入一年级学习,增加了不少课本,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品德等等,文具也增加了不少,这也是很好的识字资源,包括认识课表,都可以进行识字练习。这些既方便了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做好上课准备,也方便老师的管理,一举两得。
4.布置教室,贴上标签,随时随地识字
每学期的布置教室,图书角、植物角、卫生角、黑板报还有各种专栏,这些带有标签的布置学生每天都会看见,包括专栏里的文字、板报里的内容天天都在看,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识字机会。我在班级里开展识字比赛,看谁能最快认识这些字,能把报纸、专栏里的文字读给同学们听,引起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
述这些资源,每个学生都接触得到,利用这些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效果非常好。教师要做这方面的有心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还可以更深入的开发这些资源,让学生在课本外认识更多的字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好方法。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给学校或家里的用品贴标签,利用学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来识字,有益于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学生自制卡片或纸条,写上字词贴在物品上,例如在“筷子”上贴上“筷子”两个字,“写字台”上贴上“写字台”三个字,将家中的一些常用物品都贴满了字条。有的家长把“酱油”“麻油”“醋”上的标签揭下,让孩子自己去辨别,然后贴上自制的标签;把“味精”“白糖”和“盐”分放在三个一样的小盒中,让孩子去区分它们的不同并贴上正确的标签。在给实物贴标签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认识了许多字,而且激发了强烈的识字兴趣。
六、走出课堂,参与实践,拓展学生自主识字的空间
走出课堂,让学生参与实践,自主识字。例如:第一组课文学完后,教材安排了找春天这一内容,我组织学生带着教材中的问题走向生活让学生在家里、學校、野外找春天,并要求学生把找到的“春天”表达出来:自己动手做成卡片,卡片上不会写的字用拼音写出来,或用图片代替,或让爸爸妈妈写出来,学生课余互相交换卡片,互相做小老师一起读一读,学生从中可以巩固课上学过的字,也可以新认识一些字。
把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生活中自主识字。教材源于生活,教材离不开生活。如读了《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称象》《看电视》等课文,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观察,或动手做一做,在实践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巩固生字。再如提示学生在放学的路上注意路边的广告牌、节假日记住节假日名称。注意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随时随地学语文、用语文,课内所学在课外得以巩固,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语文素材的习惯。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要提高儿童识字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汉字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想方设法丰富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不觉得学汉字枯燥无味,让他们快快乐乐地学习,把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李吉林《情境教育实验与研究》、《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3.田合英《如何让低年级识字教学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