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数学教学中的“听得懂”与“做得对”

2017-07-04 08:59王尔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解题状态知识点

王尔梅

数学课堂上“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比较突出,令许多教师头痛,使不少学生苦恼,更是制约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之一。近年来本人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讨,想与大家分享体会,不妥之處敬请批评指正。

一、要区分学生是“听得懂”还是“听得进”

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情况,通常分四种,第一种由于基础差,对学习毫无兴趣,听课犹如听天书,有的思想开小差或影响课堂纪律,而有的出于对老师的尊重就说听懂了一点,这种人约占班容量的十分之一;第二种有学好的愿望,听课也比较认真,但是由于知识面不全,理解能力有限,但他们自我感觉良好,也会常说听得懂,这种人占班容量的五分之一;第三种有基础,听课也积极,态度也认真,能跟上老师的步调,这种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实质上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觉得我能行,这种人最多;第四种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课上或课后能向老师或同学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种学生是真听进了也听懂了,但这类学生仅占班容量的四分之一。

显然,第一种学生思维处于对抗状态,听不进,更谈不上听得懂;第二种学生处于机械接受状态,能听进一些孤立的知识点、零散的概念和公式,他们只能是似懂非懂,只能说听得进,离听得懂相差甚远;第三种学生处于比较积极状态,但由于对自己要求不高,缺乏精益求精的态度,只能说他们听进了,是表面上的听懂,第四种学生因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能严格的要求自己,他们才是既听进了又听懂了。

二、“听得懂”就一定“做得对”吗

由此可见,第一种学生根本未听讲,当然就做不出练习;第二种学生可以模仿例题,套套公式做些极简单的题;第三种学生虽少了一些机械模仿,但遇到抽象性,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第四种学生可以通过回忆,思考找出解决办法。因此,“听得懂”未必一定就“做得对”,听课与做题这两个环节之间还存在一个重要过程,那就是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消化,思考,直至形成能力,教师的教学就在于教给学生把这两个过程有机的联系起来。

三、引导学生在听课和解题中学会思考

变“听得进”为“听得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状态,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之中,并努力实现由“听得进”向“听得懂”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既备教材,更备学生,要多考虑学生的知识层面,接受能力,可能存在的问题,困惑,并努力使自己的教案,讲课的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尽最大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绝大多数学生投身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做学习的主人。

由“听得懂”逐步实现“做得对”。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学要通过学生的努力才会有效果。要想做对题,就要重视解题过程。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结论,更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把你的思路,为什么要这么思考,涉及到哪些问题和知识点,以及知识的拓展都充分的暴露给学生,通过你的板书,让他们看得见,听得明,想得通,能理解。因此每节课都坚持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是每个教师必须做到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完整的教学过程,理解,归纳,整理所学知识,通过课堂练习,课外作业,逐步理解知识,形成能力。

在“做得对”中学会思考。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完成作业及改正作业中的错误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继续和深化。要使课堂教学收到成效,作业的布置要与内容同步,并可适当增加难度,让学生在作业中做到复习、强化、深入思考的作用;对章节的典型习题,应尽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实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作业的不同批改形式,作业批改时的激励性评语,作业批改后的小结和反思,只要长期坚持就会形成复习巩固——作业——小结的好习惯,当然做得对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自觉的学习、归纳总结、强化训练,知识拓展,逐步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从而做到真正的“听得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得对”。

猜你喜欢
解题状态知识点
用“同样多”解题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用“同样多”解题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关于G20 的知识点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