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文
【关键词】 农村教学点;艺术类课程;困境;應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9—0032—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临泽县完成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之后,城区学校、中心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共享,但农村教学点的师资队伍状况却不容乐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教学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师资队伍现状。(1)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临泽县在教育结构布局调整过程中,将年轻教师选调到了城区学校和中心校,留到农村教学点(小学部)的教师年龄普遍偏大,由于教师满员,新教师得不到补充,笔者所在的沙河学区从事一线教学的28名小学教师中50岁及以上达到13人,近乎一半,教师平均年龄达到48.4岁,青年教师严重缺乏,学校缺少青春活力。城郊附近农村的孩子,大部分流向城区学校;农村条件好的家庭,也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往城区学校就读。(2)缺少从事艺术类课程教学的教师。留在教学点的教师,大多是80年代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是民转公、招工后以工代教的,虽然取得了教师资格,但这部分人毕竟没有受过专业教育,尤其是没有受过艺术类课程的专业或业余的教育培训,从事一二年级教学、班主任等工作还可以,要从事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就有些勉强了。
2. 艺术类课程教学现状堪忧。(1)音体美课程缺乏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教学点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具有艺术类课程专业知识的教师奇缺。为了开足开齐课程,只能把音乐、美术、体育等艺术类课程安排到语文、数学教师名下兼课,大部分教师根本没有音乐、美术素养,艺术类课程教学应付现象普遍,虽有“交互式一体机”、“畅言教学通”来助教,也只能停留在唱唱歌、学学绘画的层面上,至于乐理知识、绘画技巧等理论性的知识,只能是望洋兴叹了。体育课教学也是如此,由于没有专业知识,一些教师只能以游戏、打沙包、跳绳等传统项目为主了,笔者亲眼看过好几个教师的体育课,一些教师连最起码的体育课常识都不知道,怎么能上好体育课?由于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艺术类课程教师,教学点的艺术类课程现状实在堪忧,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是一句空话。(2)艺术类课程教学时间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农村教学点教师少,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因公因事耽误了语文、数学课教学,只能挤占艺术类课程来补上,搞活动耽误了语文、数学教学,也只能挤占艺术类课程来补,这就使得本来就被边缘化的艺术类课程教学时间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二、应对策略
1. 加大培训力度,全员参与。面对农村教学点的困境,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组织有艺术专长的教师对所有教学点的教师分期、分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要求每个教师必须接受艺术类课程的专业培训。培训应该从基础知识入手,系统地进行培训,持之以恒,逐步深入,把培训任务和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当中,以此激励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把教师从繁重的手写教案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教师去参加培训和教研,切切实实提高教师的艺术教育素养,以弥补艺术类课程教学的短板。
2. 建立合理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提升农村教师艺术素质。相对于教学点来说,城区学校和中心校具有艺术类课程专业知识的教师资源丰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建立教师交流的激励性机制,鼓励具有艺术专长的教师到教学点支教,同时承担学区内教学点教师的培训任务,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点艺术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教学点的办学水平。
3.实行专业教师巡回走教方式来带动教师艺术素质提高。学区内有专业教师的,可采取巡回走教方式,一边承担教学示范和督查任务,一边承担教师培训帮扶任务,促使教师专业发展。如此坚持几年,农村教师的艺术素质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4. 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提升农村教师的艺术素养。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调动全县的专业人才制作PPT、微课等培训素材,让农村教师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参加培训学习,也可用来进行校本培训,教师还可以用来助教,真正体现“一体机”助教的实效。
总之,农村教学点受编制的限制,配备艺术类课程专业教师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培训来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来解决,只要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农村教学点教师的培训,措施得力,让所有教师都具备“一专多能”,艺术类课程教师缺乏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全面实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才能有人才保障,临泽教育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