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自霞,李艳丽
(河南科技学院医院内科,河南新乡453003)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对比研究
翟自霞,李艳丽
(河南科技学院医院内科,河南新乡453003)
目的探究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指导,研究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0%,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值得推荐与应用。
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反流性食管炎;对比
反流性食管炎是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占据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50%,该疾病男性多于女性,其临床症状为反流、烧心感,如果食管狭窄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现象[1]。造成反流性食管炎的原因是多因素所引起的消化道动力阻碍和黏膜损伤,对患者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现阶段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方法便是抑酸,而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是常见的治疗药物,为进一步分析两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择4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择本校医院在2015年5月~2015年11月接诊的4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方案》[2]中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标准,并将患者肝肾疾病、消化性溃疡、胆结症、1周内服药患者列入排除标准。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中包括男11例,女9例,年龄17~25岁,平均(18.2±2.1)岁;5例患者反酸、8例患者吞咽困难、3例患者有烧心感、4例患者胸骨后疼痛;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7~24岁,平均(17.9± 2.3)岁;9例患者反酸、3例患者吞咽困难、2例患者有烧心感、6例患者胸骨后疼痛。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指导,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阿特维斯(佛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87),于每天早餐30 min之后口服40 mg奥美拉唑,1次/d。实验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32),于每天早餐30 min之后口服40 mg奥美拉唑,1次/d[3]。连续治疗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反酸、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症状进行积分评定,即每一个症状积分为0~3分:严重度0分,无症状1分,症状较轻2分。并在治疗结束之后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观察是否出现水肿糜烂溃疡或者充血症状。
1.4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参考文献评价指标:(1)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内镜检查食管黏膜正常;(2)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内镜检查食管黏膜受损程度减轻;(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内镜检查食管黏膜受损程度无改变或加重[4-5]。
1.5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对比在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经临床不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对比(x±s)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经临床不同治疗,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有1例出现腹泻,不良反应率为5.0%,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腹泻,不良反应10.0%,未见其它不良症状,经临床治疗,腹泻患者均痊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消化类疾病,主要的发病原因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所致的胃与十二指肠内容反流到食管中,导致食管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形成反流物浸蚀。反流性食管炎会导致患者LES的功能降低,反流物质量增加,并且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被破损。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为:胸骨下出现烧灼的感觉,并且出现咳嗽、头低位、弯腰、腹水的症状,在吞咽食物的时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咽下困难,如果临床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食管黏膜炎性反应损伤,甚至会出现食管溃疡或者食管狭窄,上消化道出血,对患者的生活治疗造成影响与阻碍[6]。反流性食管炎的检查主要是进行食管低酸实验、通过胃-食管闪烁显像法对患者胃-食管的反流量进行评估,通过内镜进行检查等。若患有反流性食管炎,则需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腹部B超、胃镜、胸片以及血糖等的检查,以此确定患者是否患有乙肝、艾滋等疾病。根据Savary的分组标准可将反流性食管炎分为以下4种级别,Ⅰ度:轻度炎症,LES正常稍红;Ⅱ度:炎症较重,无溃疡,LES明显发红;Ⅲ度:表面上皮脱落,内镜很容易确定为反流性食管炎;Ⅳ度:食管狭窄。依据相关研究表明,黏膜损伤范围与食管酸暴露的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其关键便是将胃内pH提升到4以上。
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是比较常见的抑制胃酸的药物,能够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的基本症状,能够控制炎症,其中奥美拉唑是第一代PPI,抑酸效果比较明显,起到治愈炎症的作用。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作为新一代PPI,是奥美拉唑(Omeprazole)的S-异构体,该药物主要使用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中,若与抗生素连用,能够有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且能够有效预防消化道溃疡的复发[7]。该产品的分子式为:C17H19N3O3S,在使用该产品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要遵循医。常见的反应是头痛、腹泻、腹胀、呕吐。
虽然奥美拉唑也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适用在消化性溃疡出血,十二指肠糜烂以及反流性食管炎中,但是其效果没有埃索美拉唑显著,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最大的区别便是生物利用度较高,能够保持患者胃内pH数值>4,且具备耐受性,不良反应较少[8]。为进一步分析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择40例患者,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经治疗,采取埃索美拉唑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奥美拉唑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奥美拉唑组,具有十分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类药物治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说明,临床中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治疗效果明显,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最佳药物,值得推荐与应用。
[1]邓秋飒,刘丽青,谢静秋.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32):127-128.
[2]丁维岭.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0(26):59-60.
[3]陈宁.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对比[J].中国药业,2013,22(6):25-26.
[4]刘士顺.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对比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25):43-44.
[5]蔡双燕,林珍娥.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周和8周疗效对比[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4(6):342-344. [6]HuangWeize.Flowesophagitisclinicaleffectcontrast[J].Contemporary Chinese medicine esomeprazole and omepr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reflux,2016(5):140-142.
[7]牟宪臣.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5(19):106-107.
[8]薛振龙,奚美娟,于民,等.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28):24-2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8.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