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寒
摘 要:第二课堂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树立观念、开阔视野、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有效载体。第二课堂是高校对第一课堂的合理延伸和补充,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创新人才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第二课堂的建设贯穿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有效促进大学生前面发展。本文从第二课堂的概念及开展意义、第二课堂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来全面分析如何有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推动高校人才全面培养。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高校承担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刻不容缓,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根据“社会培养需求”,在大学生培养方面尤其要注重学生分析、表达、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适应性,而对于高校来说,传统的创新教育模式以第一课堂为主要渠道,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建立创新过程所需的理论知识,而第二课堂的教育主要是强调“实践教育”环节,贯穿育人全过程。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第二课堂的教学优势,提高大学生知识巩固、技能娴熟运用、人际交往、创新创业等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第二课堂的概念及开展的意义
(一)第二课堂的概念
第二课堂是指学校在教学设计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而开展的一些列实践活动的总和,是与学校课堂教学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的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主的教育方式,是课堂教育活动的延伸。第二课堂运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等手段,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合理运用在各类课外活动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最终促进学生全面提升素质。
(二)第二课堂开展的意义
第二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综合性的理念,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第二课堂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和沟通机制,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的交流互动,促进专业课教育与学生思政教育共同参与,共同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第二课堂是一种学生成才衡量标准,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人才的标杆;第二课堂也是一个开放式的成长空间,它可根据学生不同个性培养人才的综合性制度结合体;第二课堂更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平台,它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更多全面自我发展的有效空间,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
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坚持把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第二课堂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以农学院开展情况为例
根据金职院办[2016]29号文件发布执行近一年以来,农学院在执行过程中做了一定的思考,促进了大学生开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及创新创业竞赛。
(一)第二课堂执行情况
1.社会实践活动
农学院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作为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学院组建了一个社会实践平台——科技助农团,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将周末服务广场、社区志愿服务、植物义务养护等作为社会实践的内容,组织学生利用假期与课余时间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尽可能大的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2016年9月正式实施第二课堂以来,共有17381人次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共计50693小时。
2.校园文化活动
根据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农学院将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第二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和内容,形成全员参与文化校园建设的局面,在学风建设、诵读经典、婺文化进校园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促进学生积极开展并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宿舍文化活动、各级各类文体活动等,不仅浓郁了校园文化氛围,而且彰显了涉农专业学生的青春活力,为学生提供了开展校园文化的阵地与舞台。
3.创新创业、学科技能竞赛
利用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竞赛、学科技能竞赛,有效促进了学生自觉地加入挑战杯、互联网+、学科技能竞赛中来。2016-2017学年,共有7个学生团队申报浙江省大学生新苗计划、10个学生团队加入挑战杯比赛、7个创业团队参加互联网+创业大赛;学生积极参与小动物骨科技能竞赛、园林景观设计大赛、食品检测等技能竞赛,共计411人次,比2015-2016学年从质量上、参赛人次上均大幅提升,学生从被动参加到主动参与,增长了学生的科技知识,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研究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二)存在问题
现阶段,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评价机制还不完善,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系统的规划与培养,所以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与不足。
1.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没有统筹规划
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在于充分履行育人职能,这取决于青年成才规律、素质教育发展规律和第二课堂建设的认识,其归根结底就是加强高校第二课堂育人阵地的建设。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共同作用。第二课堂其实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但目前存在许多活动的开展为了搞活动而活动的情况,缺乏与第一课堂的系统考虑与设计,没有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作為整体规划,内容形式单一,跟不上涉农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步调。
2.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成长需求的不适应性
教育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自由度较大,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专业技能、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社会适应性活动,但相较传统课堂来说,存在着盲目性、随意性、主观性强与计划性、稳定性、连续性差等问题,存在着许多与学生成长需求不适应的弊病,也存在着满足不了学生发展需求的问题,例如,缺乏活动场所、活动多而杂、学生理解不到位、学生重视程度不同等情况。
3.第二课堂活动还未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
第二课堂活动目前还除于一种松散的运行状态,管理也缺乏系统的规划,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还未完全得到验证。目前,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自由度比较大,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手段与机制,目的性、科学性不强,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效果没有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尚未建立科学的跟踪、调查、反馈机制,很少有人会去考虑如何科学的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
三、解决对策
(一)注重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机结合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与管理,并非弱化第一课堂,相反,我们要更加注重第一课堂的宝贵经验,尤其是推动第一课堂对第二课堂的建设。对高校而言,特别是涉农专业的高校而言,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一个实践平台和重要途径,要以第一课堂为主,加强第二课堂管理,全面提高大学生素养。在制定第二课堂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时,需要考虑两者的进行设计与整合,从而正确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促进育人系统的整体优化。
(二)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创新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主动参与教育、发挥主体作用的意识越来越强,也表现出了多元化需求的表现。学校在第二课堂搭建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发挥积极引导作用,为学生搭建平台,挑选学生感兴趣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紧抓学生心理特点,从组织、宣传到内容、形式等队方面不断创新,引导学生去接受一些高雅有内涵的活动,让第二课堂活动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能力提升。
(三)建立和完善第二课堂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就评价体系而言,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力有助于开展各项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高校在对第二课堂的评价迎更多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如创新意识的提升、创业意识的培养、学科技能的提升、实践能力的加强等,应该把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放到首位,从学生的发展性指标来进行评价,建立和完善第二课堂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对第二课堂教育的评价考评。通过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反映出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整改意见,使第二课堂教育真正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贴近高等教育培养需求,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
[2]陈兵.第二课堂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学理论,2011(18).
[3]杨海燕,段晓燕.浅析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1(20).
[4]時椿茹,蔡潇,刘世双.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36).
[5]邹晓东,韩旭,姚威.科教融合:高校办学新常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