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院位于丝绸之路的东方重镇——“唐长安城”中轴线朱雀大街东侧,于2007年5月18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2010年3月31日开始对公众免费开放。全院总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其中博物馆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陈列面积5500平方米、文物藏品库面积4500平方米。院址以著名的唐代建筑、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为中心,由博物馆、唐荐福寺遗址、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博物馆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创意设计,体现了“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方形台座与方形馆体厚重敦实,圆形玻璃大厅从中拔地而起,隐喻了新的历史萌生于厚重的历史积淀之意,与小雁塔以及荐福寺古建筑群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西安博物院开馆至今已有十年,在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陕西省文明单位、平安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是国内目前少有的集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和现代化展馆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习近平、贾庆林、刘延东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到馆视察,圆满完成了塞浦路斯、冰岛等国重要接待任务300余次,累计接待观众700万人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西安博物院现有藏品111457件,包括青铜器、玉器、金银器、瓷器、石雕、碑刻、印章、陶器、三彩器、书画、经册、碑帖、珍善本书及杂器等,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0441件。院藏古籍10万余册,有37部^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藏品序列完整、品类齐全,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馆内形成了基本陈列“古都西安”为主,专题陈列“宝相庄严——长安佛教造像艺术专题陈列”“天地之灵——院藏古代玉器精品陈列”为辅,各类临时展览为拓展和延伸的陈列格局,突出展现周秦汉唐文明,多角度展示古都西安文化魅力。
开馆至今,我院一直致力于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服务,着力在公众教育、陈列展览、文物保护管理、遗产保护管理、学术研究、文化产业、参观环境等方面不断拓展提升服务社会与公众的能力。
在公众教育方面,我院已从最初单一的参观讲解服务发展为现在形式多样的公众服务工作。现有专职讲解员23人、志愿者讲解员313人、专家讲解4人、200台多语种语音导览机,可为观众提供中、日、英三种语言的人工讲解和导览服务。通过“西博大讲堂”“乐知学堂”“快乐中华节”“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彬彬有礼中国人”“跟随西博去探秘”“流动博物馆”等各类主题活动拓展公众教育渠道,开展常态化的公众教育活动。
在陈列展览方面,先后举办、合力咯类临时展览81个。其中,“翰墨丹青——大秦岭国画展”“金辉玉德——西安博物院藏金银玉器珍品展”“丰腴之美——唐代仕女生活展”“环肥燕瘦——汉唐长安她生活”“安徒生童话进入中国百年纪念展”等展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院自主策划的展览“丰腴之美——唐代仕女生活展”“环肥燕瘦——汉唐长安她生活”,先后在多地进行了巡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依托在藏品上的优势,我院积极整合资源,与兄弟馆之间形成合力,配合参与文物内、外展,扩大对内对外文化交流。馆藏文物参加美国“中国秦兵马俑展”、瑞士“中国陕西出土文物展”、日本“大遣唐使展”、台湾省“大秦文明特展”、国家博物馆“丝绸之路展”、故官博物院“并蒂莲花——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等国内外文物交流展览108个,参展文物1945件(组)。
在文物保护管理方面,高度重视科学管理与保护,多措并举,使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科学发展轨道。完成了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实现了全部馆藏文物信息的数据化。针对院藏文物特点,设立了文物保护综合实验室,并取得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乙级资质和修复二级资质。我院在文物保护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也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肯定,如采用创新性的碑石文物贴膜保护法,改善了露天碑石文物的保护和展示效果。
在遗产保护管理方面,在日常监测的同时,我们协同有关部门加强遗产环境与控高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保护与研究,学习国际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做法,使遗产保护与国际接轨。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小雁塔塔基科技保护工程、塔内木楼梯维修工程、荐福寺古建筑群电气线路和消防管网改造工程,以及藏经楼、钟鼓楼、大雄宝殿、方丈殿等文物保护维修工程。还与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同开展了古建筑数字化的前期研究工作。
在学术研究方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专业队伍的培养,促进科研工作提升。先后加入了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等9个行业协会,是西安博物馆协会的依托单位。选派职工参加博物馆管理、文物修复与保护、古籍修复与保护、文物鉴定、陈列策展、遗产管理、社会教育等相关培训,培养管理及技术人才。编辑出版了《西安博物院》《带你走进博物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丛书——小雁塔》等专业书籍,职工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204篇。举办了“西安地区中韩历史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小雁塔抗震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
为了给观众提供更为舒适的参观体验,我院近年来不断优化参观环境,先后完成了人工湖水循环处理项目、流水景观工程、标识系统改造、观众综合管理系统等项目,對临时艮厅以及佛教厅、字画厅、玉器厅、藏经楼、慈氏阁等专题展厅进行了陈列调整。目前,正在对基本陈列进行改陈,年内将完成。
开馆以来,我院一直积极推动AAAA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等各项创建工作以及小雁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在服务管理、业务研究、环境风貌、接待水平、展陈效果、遗产保护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提升。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14年,随着“丝绸之路长安至天山廊道路网”申遗成功,小雁塔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院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5年,我院迎来了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调研,这对我院的工作是极大的促进与推动,也对我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院时强调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少走弯路、更好前进。”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要求,体现了对文博事业的关心重视,为我院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增添了强大动力。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西博人用辛勤的汗水,一步一印记,—年一台阶,铺就了一条前行之路。在十周年来临之际,西安博物院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西安市政府已将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改造项目作为政府重大工程正式启动。这一项目的实施,对完善遗址保护、改善区域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建设“品质西安”具有重大意义。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有信心、有责任,也有能力将西安博物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博物馆,让博物馆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传承中国智慧、展现中国力量的“大学校”。
下一个年,西博会更好。
西安博物院院长 余红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