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丛
摘 要:党员干部作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升自身执政能力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可以说,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将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各项政策制度的贯彻落实,决定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对此,我们需要结合以往工作经验,积极研究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在切实提高其执政能力的同时,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执政能力;党员队伍;建设;党建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执政党要有强烈的紧迫感以及责任感,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时,时刻注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此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型、服务型、学习型的新政党,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1]。
一、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必要性
党员干部是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参与者以及落实者,其执政能力将直接关系到党的政策落实效果。与此同时,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必要性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在新时期,老百姓不仅希望有好的教育、稳定的工作、满意的收入、可靠的社会保障,同时对于生活居住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等要求也在逐年增加。这种多样化的需求促使政府要将人民的诉求作为自己的目标,并为此不断提升自身执政能力,以应对社会发展建设中的各种艰难险阻;第二,应对新形势下经济发展需求。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呈平稳上升态势,但是受近年来次贷危机以及债务危机等事件影响,我国经济建设也开始出现经济下行、产能过剩以及失业人口增加等问题。而如何更好的发展经济,不仅需要国家出台好的政策,还需要党员干部能够凭借自身优秀的执政能力来贯彻落实这些政策。可见,想要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二、新形势下强化党员队伍建设效果的有效策路
1、建立健全相关体制,积极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
新时期,我国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与核心,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并将制度贯穿于党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为党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第一,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我们应该对党内现有学习机制、激励机制以及党员联系群众机制等进行改进以及完善,并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以及纯洁性的长效机制,以此来作为保障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重要依仗;第二,作为制度的落实者以及执行者,各党员干部需要切实做到遵守规章制度,并在广大党员中树立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特权”的观念,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制度学习、遵守、维护等方面的活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来促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建设;第三,制度执行要严格。制度的优劣不在于其内容,而在于制度能否落到实处。对此,我们需要在党内强化制度执行的力度,并制定严格缜密的督查、考核以及奖惩办法,来对规章制度的落实进行保障,使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建设可以真正意义上的落到实处。
2、积极改变党员队伍的服务方式
现如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思想意识层面的多元化发展,都给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需要转变以往的工作思路,以创新的理念来为群众服务。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党员队伍总是过于独断专行,一味忽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以及真实愿望。在时代发展演变下,这种服务观念以及方式方法正逐渐暴露出很大弊端,与我们党执政为民、以人文本的执政理念背道而驰。所以,作为党员,我们需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良好沟通、协商与交流,服务的各个细小环节都需要认真考虑,既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又能获得群众的大力支持与理解[2]。另外,党员队伍要时不时地深入基层,走到群众中间,倾听他们的诉求,了解他们的愿景,相互体谅、相互包容,从而最大限度的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加大党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力度
尽管党的执政能力不能只看党员队伍的整体政治素养,但是提高党员政治思想素质依然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对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党员队伍的理论学习,增强党员的理想信念、先进性意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党员思想,从而在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前提下,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另外,党员教育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要确保教育内容的思想性以及实用性,使黨员可以从中有所收获,并以此来解决党员队伍存在的思想认识等方面的问题,且教育形式也应该灵活多样,加强对实际生活的联系,以保证教育的实效性。
三、结语
总之,党员队伍是稳固党执政地位的重要因素,其素质高低以及人员党性的强弱,都会给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造成影响。对此,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相关体制,积极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改变党员队伍的服务方式,加大党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力度,从而全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亚玲.十八大后关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管理学家,2014.
[2]林亨清.浅论如何加强与改进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3(6):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