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科学的不解之缘

2017-07-03 14:30冉浩
金色少年(美绘小文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名录恐龙蚂蚁

冉浩 文 /

光阴拐角处

我与科学的不解之缘

冉浩 文 /

冉浩,河北保定人,动物研究者、作家、特聘研究员、科学松鼠会成员,研究领域为社会昆虫学和古生物学。已发表国际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出版图书多部,发表各类科普文章超过500篇,代表作为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蚂蚁之美》。确认了中国蚂蚁物种至少上千种,丰富度分布特点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提出了白蚁(或其祖先)很可能是白垩纪恐龙骨骼的重要分解者,并且在早侏罗世就已经开始承担这样的生态功能的观点;认为椎体的融合在动物界并不鲜见,恐龙椎体的融合能够强化脊椎,也许会带来进化优势,等等。

我的童年和大家的都差不多,规规矩矩地在学校上课,安安分分地做一名学生。本以为就这样平淡地度过我的学生时代,直到蚂蚁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我才走进了科学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同时也为丰富这个未知的领域一直努力着。

蹲在蚁窝边

多年以前,我还是个孩子,一个傍晚,我偶然拨开了树下的泥土,第一次看到了蚂蚁巢穴里的样子。黑乎乎的蚂蚁们在地上慌乱地爬动,从巢穴里掉出了很多白色的“小蛋蛋”,工蚁们试图把这些“小蛋蛋”回收,藏起来。而我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也抢起了这些“小蛋蛋”。我把它们装进火柴盒,带回家里。从此,我与蚂蚁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探索蚂蚁世界的过程中,我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成就感,我似乎终于找到了一个属于我的世界。我到处找蚂蚁、抓蚂蚁来养。当然,我也开始逐渐了解它们。我发现,蚂蚁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骁勇,它们也会逃跑。当我截断它们后援的时候,前面的部队立即就会溃散。而处于劣势的蚂蚁也可能使用欺诈的手段,即使已经不可能再有援兵的时候,它们依然会列队出征,似乎后面有无穷的兵马……小蚂蚁真的不简单!这一切都太神奇了!

来一些网站吧

我尽自己所能,从图书、电视上了解了一些关于蚂蚁的浅显的知识。我系统接触蚂蚁的理论知识,则是在进入河北大学学习生物专业以后,确切来说是在入学第二天——我在还没有拿到借阅证的时候——我这个内向的家伙就鼓起勇气,假装若无其事地混进了学校图书馆的阅览室。到阅览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喜欢的书逐一找出来抄写或复印,特别是那些有关蚂蚁的章节。

由于当时的网络几乎没有蚂蚁的资料,我和我多年的搭档——刘彦鸣很快就决定做一个蚂蚁网站。

为了更加了解蚂蚁,我俩搜索到了《中国蚂蚁》一书的作者、旅美的王常禄老师的电子邮箱,然后壮着胆子给王老师写信。我们居然收到了王老师的回信,也得到了周善义和徐正会两位专家老师的很多支持与鼓励。

2002年的时候,蚁网渐渐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今天,蚁网已经是最大的华语蚂蚁专题网站。后来我建立的物种网,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生物博物学网站。

蚂蚁,该有个名录

我在蚂蚁爱好者的路上前进着,观察、记录、阅读、做小实验,渐渐地开始有了专业的味道。从2005年开始,我决定把原来的蚂蚁网站升级成数据库,并开始构建中国蚂蚁数据库系统,也制成了一个网上检索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可以按照描述、分布、中文名称、拉丁学名等对蚂蚁进行检索,也可以用二分法进行检索。

同时,我在业余时间也加入了周善义和黄建华老师合作整理蚂蚁的项目,并依托蚁网的数据库支持,和他们共同完成了蚂蚁名录的整理。整个项目共整理记录的蚂蚁超过1 000种。算上尚未发现的蚂蚁物种,我国境内的蚂蚁应该在1 500~2 000种。

这是我国蚁学家在新中国成立后对蚂蚁物种资源的首次系统整理,其中大部分成果已经以系列论文的形式逐一发表,只有一个增补名录尚未发表。

我们之后,有一个外国友人通过文献整理,对我国的蚂蚁物种资源进行了汇总,虽然他有取巧的嫌疑,种类统计也不全面,但也是对我们名录的有益补充。

至此,中国蚂蚁物种资源的基本情况算是摸清了。

应该有一本书

在我建设蚁网的时候,我一直希望有一本书,不是讲分类的那种,而是从行为、习性等方面来介绍蚂蚁的。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那些和我一样在蚁穴外兴致勃勃观察蚂蚁的孩子,也让他们与科学结缘,从而认识这个千姿百态的世界。

当时,国内只有一本译著《蚂蚁的故事》,那是当代蚁学大家E.O.威尔逊与人合著的,这是一本叫《蚂蚁》的重要学术著作的大众简化版,写得相当不错,可惜介绍的都是外国的蚂蚁。我们国内竟没有一本自己的类似的出版物。

也就是在这时候,我萌生了写这样一本书的想法,通过它系统地把这些年来自己了解的蚂蚁介绍给大众,也算是给自己做个总结。恰好有朋友也建议我来写一写。大概是从2006年,我开始动笔写了起来,半年时间写了五六万字,读者定位是中学生和成人。

后来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胡洪涛编辑来找我,问有没有可能写一本蚂蚁的书。我便直接把那尘封的半本蚂蚁书稿拿给他看,结果很对胃口。于是,我们便敲定,将前面的半本书稿重新修改,然后继续写。2013年,《蚂蚁之美》一书的初稿完成。经过几次校正,终于在2014年出版。这是我第一本独立写完的书。

这本书的口碑还算不错,为第十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2016年又入围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的名单。

科普与科学并重

其实,我的人生向导是一群蚂蚁。是它们带领我去认识、了解自然,而我所做出的成就动力,皆源于对蚂蚁的热爱。

现在,我依然奋斗在科学研究与科学传播的道路上。

我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蚂蚁等社会性昆虫上,比如它们的分类、遗传、行为、生态;我也研究古生物,比如恐龙颌骨上的脱齿由感染造成,比如恐龙椎骨因为关节病而长在一起,比如恐龙在地面留下的脚印、化石,等等。

由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蝙蝠有规律地飞行发明了雷达,而树下拨开泥土见到的蚁穴同样为我开启了未知世界的大门,令我想要一窥究竟。同时,我在为大众写一些科学文章,也一直认为,科学传播者必须跟上科学发展的形势,在写作之前要充分了解题材的背景和进展。这样写出来的图书或文章才可以真正帮助那些热爱自然的人,成为他们通往自然科学的敲门砖和工具书。

我发表的科普文章和出版的图书,以生命科学为主,并不限于蚂蚁,也希望可以与大家分享科学,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名录恐龙蚂蚁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陶行知教育名录
同贺名录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恐龙大逃亡
第十二章 再见,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