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加纳之钓饮他乡水

2017-07-03 14:10加纳流浪的雪
垂钓 2017年6期
关键词:龙虾鱼儿

文/图 加纳·流浪的雪

浪迹加纳之钓饮他乡水

文/图 加纳·流浪的雪

为响应公司“工期紧、任务重”的号召,此次前往加纳我只象征性地携带了一支1.2米长的海竿。不料,受天然气短缺所困,在加纳的工程前期非常清闲,我的钓具顿时显得捉襟见肘,空闲之余我就去海边散步。尽管对赶海不在行,却也乐在其中,颇有所得。

加纳的阳光格外温和,洒在脸上让人倍感亲切,用竹质竿手把线钓鱼,到海滩捉蟹、捉海龟等活动成为我闲工时的娱乐项目。赶海过程中,流光溢彩的万宝螺、贝壳令我频生惊喜,非洲朋友投来的憨厚笑容令我倍感欣慰。至于龙虾,隶属深海,我奢望不得,但雨季为我提供了与龙虾亲密接触的机会。

雨季是龙虾产卵的高峰期,龙虾们集体冒险游至浅水湾的礁岩区繁衍后代,渔夫们便在近海撒网捕获龙虾。我第一次见到龙虾是2009年7月,是在计财部长吴迪拷贝给我的两张图片上,虽然没有见到实物,但我心向往之。

龙虾煮酒

时隔一年后的某个清晨,一个黑人小伙子头顶白色塑料桶站在宿舍区门外,见我戴着红色安全帽走出来,便热情地冲我喊:“Boss , big lobster(老板,大龙虾)。”我走上前去,他将白色塑料桶放下,只见桶中的龙虾(锦绣龙虾,又名锦带龙)足有五六斤重,真是太震撼人心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我以20塞地(1塞地折合人民币4.7元)的价格买下。工友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龙虾,都很好奇,纷纷拍照留念。

这只龙虾虽大,却无法满足各种做法的要求,不过煲一锅龙虾粥足够满足13个兄弟的胃口了。因这一次交道,我结识了这个名叫弗朗西斯(Francis)的渔夫,我们互留电话,并和他约定有好鱼联系我。

每每响起弗朗西斯的电话:“Mr Zhao ,I'm coming .Very very fresh fish!(赵先生,我来了,非常非常新鲜的鱼)”我们开荤的日子就到了,石斑鱼、红鱼、阿萨瓦(本地土语,学名叫姑鱼)、银枪鱼、大小龙虾令我们大快朵颐。

期盼已久的天然气来了,这预示着我的清闲日子结束了。不过,我偶尔还会接到弗朗西斯的电话,用他带来的大个儿的龙虾解馋。

忙了近三个月,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大部分人员回国,只有我和星仔、阿文、阿的(曾子的)四人留下来做收尾工作。这时弗朗西斯又给我们带来了美味——一小编织袋龙虾,足有15斤,平均每只二三两重。正所谓美味不可多得,吃多了也就没有了新鲜感,大家都感慨以后再也不吃龙虾了。不过,回国后确实无法吃到这么新鲜的野生龙虾了。11月底,阿的、星仔回国,能够享用龙虾盛宴的只有我和阿文了。

在我回国前,弗朗西斯又送给我一大惊喜,为我带来了两只短爪龙虾,朋友戏称它为海战车。海战车壳体较普通龙虾稍硬,通身斑驳。剥开外壳,附着在肉质上的外皮麻麻点点。将虾肉摊开,撒上蒜蓉、辣椒末、姜末,再淋上些生抽,入蒸箱蒸8分钟。出锅的龙虾较普通龙虾更有韧劲,微辣中带着丝丝蒜香,绝对是下酒的好菜,只可惜酒在这里是稀缺品。

我若没有时间去小渔村,几个相熟的渔夫便会将好鱼送到宿舍区来。弗兰西斯来得最勤,我在他那里买到的龙虾最多;克里夫不常来。不过,克里夫是最执着的一个,若碰不到我,他就在宿舍区门口等,遇到有人询价他均一口回绝。

六年来,每每翻阅照片,便会想起这段往事,无论是水煮、清蒸还是煲龙虾粥,让人记忆深刻的永远是那聚集一桌的朋友情谊。六年后,当弗朗西斯再次站在宿舍区门口出售龙虾时,他竟然忘记了我的模样。确实,六年对于他来说只是当下的日子,龙虾也只是他谋生的一种手段,而六年对于我则是一条记忆长河,龙虾不仅仅是一道美味,更是让我难忘的记忆因子,越积越多。人们在不断变化,龙虾也经历着蜕变。

龙虾蜕壳的过程很有意思,蜕壳前龙虾会吸足水分,使身体极度膨胀。头部与身体的连接处是壳体极度薄弱的地方,也是吸水膨胀幅度最大的地方。每当这时,龙虾会寻找海岩或者比较坚硬的物体,用头部顶住此处,以撑开胀口,这是蜕壳过程中比较艰难的一步;待胀口撑开后,龙虾会泄去体内多余的水分;之后,10只脚和身体配合头部向上扬,一步一步地将头部壳体翘翻蜕出;最后,身体两侧的第五只脚反复蹬向腹部节体,壳内柔软的躯体向头部方向蠕动,伴随着头部上扬的动作,躯干一节一节地蜕出壳体之外。在此过程中,长须以及腿部逐渐脱出壳体。当下体蜕出完成时,龙虾的躯体先大弓,之后一个优雅的尾部弹跳,助力完成最后的蜕变。整个蜕壳过程需要10分钟左右,期间龙虾没有任何抵抗力。龙虾每蜕壳一次身体较原来增长四分之一。

浮钓镜鱼

浮钓镜鱼(三点鲳)最可心的饵料是虾肉,加纳的海虾和淡水虾的价格有着天壤之别,海虾和龙虾的价格相当,大概50塞地1千克。淡水虾虽然容易捕获,但却很难在海边买到。实在没辙我就到特马海鲜市场购买海虾,因为用作饵料的海虾质量无所谓好坏,我就专门购买那些色相衰残卖不动的,弄得卖虾人摸不到头脑。罗帅早就准备好了用于浮钓的浮标,只待良辰吉日出发。

2016年5月28日,星期六,一大早罗帅就开始张罗钓具,信誓旦旦地要去浮钓“钓鱼岛”,老高、尚秉在一旁帮腔,弄得我左右为难,只好让他们先去,我办完事情后就到。8点多,我忙完正事,带上5.4米手竿和浮钓线组(小浮标下挂6枚4号钩配重铅)赶去与他们会合。

8点半左右,我到达钓鱼岛门口,刚好有渔船回程。我就在渔船上买了43只龙虾,大概3千克左右。我还未到钓点,就听到他们三人的欢呼声,我快步上前查看钓获,塑料袋中已经有十多尾通体净白的镜鱼(三点鲳)了,不过个头儿不大。

我坐在一块平整的大石头上慢慢理线、调标,在一旁观战的老孔走过来帮我剪虾肉上饵。

上饵的钓组刚入水,浮标就被拉黑了,我忙不迭地挑竿,一尾镜鱼被我飞上岸。我在此处垂钓了20分钟,大约钓获20尾鱼,几乎无一空竿,就连在一旁静静观战的老孔都按捺不住要挥竿垂钓了。老孔首次执竿便获得了非凡的战绩,单飞、双飞、三连竿,让他大呼过瘾。

老高、罗帅在原来的钓位钓得腻烦了,便转战到码头端部试水。尚秉独自一人坚守阵地,不时换上重坠钓底,成功擒获一尾小虎斑。中午时分,罗帅跑回来向我们显摆钓获,他中了一尾海底鲫,老高中了一尾剥皮鱼(又名扒皮鱼、马面,一种皮质坚韧的鲀属科鱼类)。这两种鱼皆为海钓中很难遇到的稀罕物。中午收竿清点鱼获,我和老孔进账四十多尾,其他三人进账38尾。我们的晚饭有着落了,菜单是香煎镜鱼、清水煮龙虾,好丰盛的小酒配餐呀。

2016年6月4日,自上次浮钓镜鱼之后工友似乎没有过足钓瘾,老高收拾渔具,张罗着去大石砬子钓浮,罗帅、尚秉随声附和。

临行前,尚秉告诉罗帅不要穿拖鞋,罗帅却不以为然,尚秉再三提醒,罗帅却一意孤行,看来这是一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主。前往钓点的途中,我们遇到四个在沙滩上练习足球过人技巧的黑人,其中一个竟累倒在沙滩上,我被他们的毅力深深折服。40分钟后,我们到达此行的钓点——大石砬子。此时正值潮尾,大石砬子西侧已经有三个黑人在垂钓了,他们全部采用钓底的钓法。

第一个黑人帅哥见我在为他拍照,立刻站在大石头上挺直身板,右手持线板,右侧腰间系一个编织袋状的鱼护,看起来格外精神;第二个老者在钓点间穿梭,看样子已将钓点熟稔于心,身侧的鱼护中装有各色鱼种;第三个中年男子始终坐在大石头上,采用手拉线的方法垂钓水边,将鱼儿咬钩的情景尽收眼底。他的鱼护是一只鱼桶,桶中装满了多尾七纹豆娘鱼、一尾灰额刺尾鱼(我曾经在钓鱼岛渔村买到过几尾,酱焖后味道鲜美滑嫩)、两三尾镜鱼。

老高钓底,罗帅、尚秉钓浮,我站在一旁欣赏风景,随时准备为人民服务。

老高首开纪录,钓获一尾小虎斑。他将小虎斑剪成鱼饵再钓,罗帅和尚秉用虾肉做饵钓浮。尚秉的钓线抛出去不多时,浮标就开始在水面上跳舞,提竿上岸后一看竟中获一尾镜鱼,我跑上前去帮忙摘鱼。罗帅的钓法最厉害,一竿连中双尾,只见他屁颠屁颠地赶过来让我帮忙摘钩。不料,他一不留神把脚崴了,不禁蹂躏的人字拖罢工了。他一瘸一拐地挪到我身边,见我一脸坏笑非常生气,这就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高见他们二人钓获颇丰,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只好放弃钓底改为钓浮。风浪越来越大,浮标时隐时现标相不稳,我们只好收拾钓具返程。我们在这里垂钓了两个小时,共钓获13尾鱼。

来访蚁丘

《买陂塘》有《雁丘》之说:为留待骚人,来访雁丘处。而在加纳,我见到最多的是蚁丘,所以题名为来访蚁丘。

2016年8月11日,我四进加纳。从广州白云机场经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ADDIS ABABA)机场转机至加纳,总里程12932公里,用时14小时。飞机落地的瞬间,机舱里响起一片掌声。这是黑人的传统,一来感谢机组人员高超的驾驶技术以及一路的辛苦服务,二来感谢上帝让飞机安全着陆。

2016年9月4日,周末,伟哥召集大家去阿达。在首都阿克拉以东通向阿达的路上,硕大的蚁丘比比皆是,遗憾的是我还未来得及拍照,它就消失在卷起的沙尘中了。我当即决定回程时专门拍摄一下。阿达的海景虽然迷人但也无法让我提起精神,终于等到了回程,我心心念念地赶往蚁丘所在地。看到蚁丘的一刻,一切仿佛闪亮起来,蚁丘位于树下逆光处,仿佛头顶僧帽、身披袈裟的圣僧在面树诵经,透出一股神圣的气息。

我换个角度再拍,蚁丘又仿佛一位阅尽沧桑的长须驼背老者在倚树纳凉,我生怕惊扰了他的好梦,便轻轻离去。

行至中途,阿凯突然停车大喊,“这里有一个!”这座蚁丘位于路边,其后是旷野莽原,仿佛一位隐者孤标傲世。在蚁丘的旁边,一家老小在出售西红柿,老妪抿嘴微微招手,妇人露出纯朴的笑容,孩子躲在一旁羞涩观望,此时就连框中的西红柿都随之生动起来。

说起蚁丘,就不得不提两样物件:一个是在国内已经成为国家保护动物的穿山甲,一个是只在国内原始森林中才能见到的蚁后(白蚁)。

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其中的蚁就是指蚁丘的主人——白蚁。一期工程时,宿舍里的木质门、窗、床、桌椅无不被白蚁侵蚀,白蚁可谓为害四方。即使现在依然能在雨后灯光下看到雄飞雌从的壮观景象。这是白蚁中的带翅工蚁,它们性成熟后便在雨后飞出蚁丘,聚集在灯光下寻找自己的伴侣。待伴侣确定,它们便寻找合适的场地成立家园,一座座蚁丘便逐渐形成。

听闻最大的蚁丘有四五米高,要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蚁丘要维持这么高大上的建筑,需要庞大的建筑队伍——工蚁、兵蚁,若没有可观的繁殖体系也是无法办到的,所以这个母系家族的蚁王、蚁后任重道远,创造这样伟大工程的蚁后究竟有多大无人知晓。我见过的最大的蚁后体长十一二厘米,肚子白白胖胖的,其他部位出奇地小,小得放在我的手掌上身体呈悬空状态。

5月,同事从小黑手里买来一些蚁后。我从同事那里匀过来几条,将其与从印尼带来的东革阿里(马来西亚三件国宝之一,是继青蒿素之后第二种防治疟疾的中药,特别是对男士兼有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作用,所以又被称为男人的第三根拐杖)、从国内带来的枸杞一并放入二锅头中浸泡。

我上网查了一下蚁后的药用价值。蚁后具有治疗风湿的功效,兼有防癌的作用。刚好我的左膝有关节炎,于是我隔三岔五就喝一小杯药酒,没想到自雨季到来至今,我的关节炎竟然没有再犯。

调味上品——棕榈果

在主体工程空闲时,我们又承接了炼油厂的一个小型项目,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加纳当地的小吃摊。小吃摊位于炼油厂的对面,菜品主要是酸辣汤、青菜沙拉拌米饭(内含一小块鱼肉或者羊肉),两三塞地一餐。这样的价格只有炼油厂的职工才吃得起,其他人只能吃一塞地的糊糊,糊糊是用木薯及大米以8:1的比例制作而成的。

糊糊制作简单,用木棒将煮熟的大米舂碎,直舂到如黏糕一样的成色,再将煮熟的木薯切成块状加入大米中继续捣舂,直至做成糊糊状,这种食物成本极低。除了糊糊,日常食物中还有一种发酵的酸糯米饭。其制作方式与糊糊差不多,只多了发酵这道工序,这款食物主要是蘸酸辣汤吃。我吃过一次,味道与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吃过的窝窝头类似,幸好有酸辣汤,否则难以下咽。

酸辣汤的制作倒是有些讲究,我询问多次却都一知半解,大体是某种花果捣碎后作为调味品加入汤中与主料熬制而成。2016年11月22日,我下班路过黑人食堂,看到在木板上晒着许多药材,连忙向旁边的黑人帅哥请教,他告诉我这是palm nut,一种调味品。另一位黑人也说palm nut,可以让食材变得更加美味。这个palm nut是加纳产的棕榈果,把它放在木臼里用木棒轻轻地舂,待果肉脱核后将核捡出,将剩下的肉捣成糊状,再用纱布攥出橙黄色的汁加入酸辣汤中熬制。

对于小吃部出售的两三塞地一份的金黄色的辣炒米饭,我和阿军吃过一次,与一些青菜沙拉搭配食用,酸辣中带着异香,还是比较美味的。这种异香就是palm nut——棕榈果的香味。

六年前,在特马市九区贸易市场里只出售西红柿、土豆、辣椒等较为单一的蔬菜品种,称不上农贸市场。如今再去九区,果蔬已占据市场商品一半的份额,是名副其实的农贸市场了。果蔬品种有生菜、黄瓜、白菜、茄子等等,调味品中也出现了葱、姜、蒜、香菜,从日常食物的变化中可见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加纳也在一步一步地从西方价值观中摆脱出来。

在诸多水果品类中,我最喜欢的是身材丰腴的牛油果,它的个头比工地宿舍区售卖的大了许多,属于果中上品,价格不贵,10塞地(折合人民币17元)4个,任你挑选,4个加起来有二三斤重。青青的未熟透的牛油果要放置几天,当果皮由青色变成绛红色时就可以食用了。值得注意的是,不可以使用塑料袋之类的容器催熟,否则必烂无疑。牛油果肉入口绵软,带着淡淡的奶油香味。

本地产的芒果个头小,果肉多丝,吃上一个你就变成了满嘴黄须的怪物。而舶来的红芒(美国红芒)个头大,果肉香甜且极少含丝,深受大家喜爱。

沙滩捉蟹

我来加纳工作多年,早想策划一次沙滩捉蟹的活动,回味一下童年的时光,为此我详细地记录着潮涨潮落的规律。这里的大潮期在每月的初一、十五前后两三天内,初始于清晨和傍晚,每天的潮涨潮落时间较前一天推迟一个半小时左右。

2016年5月16日晚上6点多,我和浩子、文子、尚秉4个人迎着黄昏去赶海。不足10分钟的路程,我们就已目睹了小渔村坠入夜幕的美妙时刻。此时正是螃蟹上岸打洞的繁忙时间。

光束是水中生物的天敌,无论是潺潺溪水中的小鱼,还是浅浅流沙中的小蟹,当手电筒的光聚到它们周围时,它们便不知所措,或者惊慌逃窜,或待在原地一动不动。在手电强光的照射下,螃蟹们耸起高高的爪子狼奔豕突。有的螃蟹找不到自己的洞口,急中生智就地挖沙自埋,结果将大半个身体暴露在沙滩之上;有的螃蟹逃入沙洞深处,让人无可奈何;有的螃蟹躲在洞口处静静观望,我们可顺着洞口的延伸方向一脚踩下去断其退路,将其擒获。

捉蟹固然让人快乐,但也有失手的时候,即使戴了手套也会被蟹钳夹到,那滋味非常难受。就在我们为捉蟹忙得不亦乐乎时,尚秉高喊:“师傅,快来我这里,我踩住三个。”我急忙下手去抓,其实是两只蟹,一只软壳蟹正纠结于刚蜕出的壳体,另一只则可能是守卫它的螃蟹。据说螃蟹蜕壳时旁边有其他硬壳螃蟹陪伴。

捕捉的失利、被夹的痛楚都不能掩饰此刻未泯的童心,宛如回到儿时。蟹子数量差不多时,我们就收工返回宿舍。回到宿舍后,我们将蟹揭盖去污,留下蟹肉,经盐水、姜片水煮后食用。梭子蟹肉香味浓,白色沙滩蟹肉质清甜,味道最美,红色沙滩蟹介于两者之间。

有了第一次吃蟹的清香回忆,我就心心念念地期盼着第二次捉蟹的美好经历。六一儿童节晚上,我再次召集人马,拎桶、抄网一路奔向小渔村海滩。

在手电筒的强光照射下,螃蟹在沙滩上左冲右突,这可乐坏了兄弟们,一个大呼夹到手了,一个高喊快拿桶来……约1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共捉了六七十只蟹,又得一顿小酒伺候了。

都说事不过三,可当我们第三次去沙滩捉蟹时,其带给我们的乐趣丝毫不减。这一次我们一共5个人,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共捕获五六十只蟹。这些蟹继续用清水加姜水煮,我的蚁后泡出的小酒可要遭殃了。

日出海花红似火

晨练时,我接到船老大萨恩崴的电话:“乔伊,明天能否一起出海?”难得他主动约我出海,我欣然应允。我将此事告诉了朋友,没想到朋友也要跟着去。朋友不会游泳,也不清楚自己是否晕船,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竟然敢大胆出海,这样的勇气令人佩服。

次日一早,我和朋友按照约定的时间出发。行至百米,在丁字路口处碰到开着三轮蹦子(带车厢的三轮摩托车)的萨恩崴。他招呼我们上车,然后小心翼翼地开车前往小渔村。涡轮桨设备是萨恩崴的宝贝,无论是运输还是安装,他都小心翼翼,拒绝他人靠近。

加纳几内亚湾的雨季步入中后期,平时很难看到的太阳今日却映得东方红霞满天。一叶叶小舟奔向红日,消失在红似火的霞光中,这景色真是美极了。

我们推船下水,朋友则站在岸边遥望大海。瑞查治掌舵,弥桑坐在船头,而后依次坐着姆斯斯、我、朋友及萨恩崴。6点整,萨恩崴启动涡轮桨,大船缓缓驶入大海。渔夫们利用这段时间拴钩、系手把线。

四五十分钟后抵达目的地。由于不熟悉钓点结构,我们的钓船锚了16次才成功,对此我也是醉了。此时海面上浪高3米多,浪速不大,蔚蓝的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让人眼花缭乱,我没有出现上次晕船的情形,倒是信心满满的朋友此时已经吐得七荤八素了。

9点钟,姆斯斯首开纪录,钓获一尾1斤多重的红星石斑鱼。红星石斑鱼红色的背,橘黄色的腹部,鱼鳍周边泛蓝,华丽得如同少女的青眉,蓝白相间的斑点闪耀着夺目的光晕。红星石斑鱼的背鳍前端有四支利箭,钓友稍不留神就会被它刺伤。

自姆斯斯钓获红星石斑鱼后,这里的鱼讯就停了。萨恩崴收线上船,指着饵钩上的海毛虫对我说:“乔伊,只要看到海毛虫吃钩就说明此处已经没有鱼群了,我们换地方吧。”

我们重新启动钓船转战到第二处钓位,钓船锚定不长时间,船上就响起弥桑的轻吼。霎时间蔚蓝的海面上升起一抹红晕,原来是他的钓线连中两尾红斑,稍小的鱼儿1斤半左右,稍大的鱼儿2斤有余。弥桑布满沧桑的脸上露出笑容。

姆斯斯先后中获了一尾半斤左右重的二长棘鲷和2斤多的红斑。他一边摘钩一边举起鱼儿示意我帮忙拍照,我按下快门的瞬间恰好鱼尾甩出一湾水珠,这一湾水珠被我定格在画面中,形成了人、海、天合一的完美之作。

10点半左右,姆斯斯再次示意我准备拍照,我手持相机站在船边等待鱼儿出水。不一会儿,一颗硕大的鱼头破水而出,激起层层波浪。姆斯斯左手掌线,右手探下船边抠鳃,利落地将一尾横纹九棘鲈提出水面,目测这尾鱼重5斤左右。

这尾鱼出水后,我的钓线也传来中鱼信号。我连忙收线将鱼儿提出水面,中获了双尾鱼。这两尾鱼体重均在1斤左右,活力十足,体形与鲅鱼相似,但较鲅鱼长许多。之后,我上网搜索才知道这种鱼是珍贵的马鲛鱼。

11点左右,姆斯斯中获一尾彩鲷、一尾海鳗,但因海鳗挂在了涡轮桨上,最终只收上来一尾彩鲷。弥桑的鱼饵引来两条贪吃的鱼儿,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两尾通体墨绿带有蓝色斑点的鱼儿显得格外漂亮。待钩子被收至船边时,它们发现了异样,猛地回窜在原地徘徊。我正欲拍摄这一美丽瞬间,萨恩崴急忙对我说:“乔伊,快下钩。”我俩几乎同时将线抛向鱼儿逡巡的方向。这两条鱼儿以精美的弧线划向水中缓缓降落的鱼饵。萨恩崴看了看水下鱼儿的动向,命令道:“乔伊,快收线,中鱼了!”

中钩的鱼儿在水中胡乱地跳跃,待我将其收上船来一看,竟是两尾1斤左右重的鬼头刀,通体呈墨绿色,周身点缀着蓝色斑点,尾端带有一抹黄色,背鳍呈蓝绿色。

之后,鱼讯停了,萨恩崴吆喝着启航,换到另一处珊瑚礁位置垂钓。始终沉默的瑞查治将此次钓程推向高潮。

在新的钓点,瑞查治率先中鱼,而且是连中三尾,前后两尾各1斤多重,中间那尾2斤左右重。之后,鱼情又停了。难道鱼儿也有午休?既然这样我们就开始准备午餐。姆斯斯捧出炭炉,拿出刀具,将鬼头刀剖开。萨恩崴将手把线绕在脚趾上,腾出手来收拾红斑鱼,我则从背包里掏出自带的饮料、馒头、牛肉、饼干与大家分享。

下午1点左右,船上再次传出萨恩崴的呼唤声,我回过头来一看,他中获了一尾1斤左右重的红星石斑鱼。只见鱼鳍一上一下舞动着,简直是一幅红蓝相间、绚丽无比的动态画卷。萨恩崴真是不忘初心,收拾鱼的工夫也不忘记钓鱼。

吃过午饭,我们又转战到第四处钓点,在这里姆斯斯收获了一尾2斤左右重的彩鲷,弥桑获得一尾2斤多重的虎斑,我们载着收获的喜悦扬帆归来。

2016年11月14日,下班途中,我见到一个背影像极了萨恩崴的人,便想走上前去一看究竟,没想到这个人率先转身,然后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真的是萨恩崴,我好久不见的老朋友,他告诉我他建了一艘更大的船,目前正在油漆中,待船弄好了,邀请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出海钓鱼。无论以后是否能够成行,这份感情已经根深蒂固,将永不褪色……

行文至此,我的加纳行记就要告一段落了,之后我要开始印尼穆印以及西非马里的旅程,去看一看印尼原始森林里的甲鱼、野生特产以及西非马里尼日尔河流域的胡子鲇、面包树……

猜你喜欢
龙虾鱼儿
鱼儿游
钓龙虾
聪明的鱼儿
钓龙虾
龙虾的迁徙
“鱼儿游走了”不一定是减法
鱼儿飞起来
鱼儿乐
我要赢者
出现得比人类还早的龙虾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