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承兰
摘 要: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机融合,利用多媒体图文声色并茂的特点,极大地拓展了数学教学空间,丰富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使数学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优化课堂
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如何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特点,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学,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是数学教学的一大难关。而信息技术和数学相结合,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如果只靠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打天下”,而无视学生的“学”是绝对不行的。由于数学没有语文等学科形象、生动、具体,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无味,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要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创造激情高昂、活泼生动的教学环境,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直观生动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催化”。因此,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这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使课堂充满活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那么,怎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变“苦学”为“乐学”,把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理性的传授和令人愉悦的陶冶融为一体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兴趣,而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多种表现形式变“看不见、摸不着”为“看得清、摸得到”,增大信息量,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身心发展的需要,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感受知识的形成,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展现知识发生的过程。因此,数学的学习具有探究性和思考性。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而老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和引导,尽量做到“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重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结论让学生概括,难点让学生突破。”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有力地冲击了傳统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尤其改变了老师满堂灌和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创造丰富多彩的互动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按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习惯爱好选择学习内容,而不是被动地服从。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很多教师走入一个误区,把信息技术单纯地作为教学的手段,而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武器。在备课方式上,仍然是固定的模式,学生的参与只是走过场,这样扭曲了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意义,束缚了多媒体的优越性。因此,教师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互相启迪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实施创新教育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的教已不再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相反是要去鼓励他们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为学生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多媒体的运用就十分可行和必要。多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手动、脑想,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改变了传统模式下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也正符合当今教育发展的方向。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轻松愉悦、悬念疑问、竞争激烈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多思质疑,激活学生的创新热情,变“苦学”为“乐学”,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让他们信心百倍地拓展进取。
总之,只要我们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效率与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优势。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知识、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挖掘潜能的必要工具。优化课堂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