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宇琦
导语:
早年颇受戛纳青睐的中国影片、中国影人,近年来似乎和戛纳绝缘了,去年的戛纳更是“零封”了中国影片。故早些时候许多人认为,今年戛纳“70岁生日庆典”,中国影人又只能当看客了。
可待到电影节正式开幕,我们才发现这样的担忧似乎是多余的。
中国人又一次占领了法国南海岸。
不管是各类红毯、活动,还是戛纳的街头巷尾,中国面孔可以说随处可见,甚至成为了一些会场的主角。
很多网友甚至感慨:没有作品还硬要凑过去,真是丢人。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在只有一部电影入围电影节的情况下,中国的影视人去戛纳干什么去了?
戛纳今夜“星光璀璨”
中国的观众们可能对戛纳的红毯有阴影了。
几年前,范冰冰第一次亮相戛纳红毯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时还有人高呼“范爷威武”、“为国争光”。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王思聪等意见领袖的发难,现如今一提到这些在没作品的情况下走红毯的明星,很多人反倒是要大喊“尴尬症要犯了”。
加之近来网上盛传的这份戛纳价格表,更是让很多人坚信,这些年来占领戛纳红毯的中国明星们,都是花钱去买热度的。
但亮相戛纳的中国艺人们,都是去蹭红毯的么?
其实仔细研究一下几年亮相戛纳各类红毯的中国艺人,你会发现大家都还是“有来头”的。简单概括一下,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幾类:
第一类,戛纳的主角:范冰冰、杨子珊
本次出席红毯的中国艺人中,这二位想来是最没有争议的。
范冰冰作为本次评委会的成员,可以说是本次戛纳当之无愧的主角之一。
尽管在评委会名单公布之初,范冰冰的入选引发了一些质疑,但她至少她能出现在红毯上,是没有丝毫水分的。
杨子珊出现同样是“当之无愧”。今年中国导演李睿珺的作品《路过未来》入围“一种关注”单元,作为这部“中国独苗”的影片的主角,杨子珊与导演一同出现在了戛纳的红毯上,并因着装获得了不少好评。
第二类,商业的宠儿:王珞丹、秦海璐、洪小乔等
作为商业属性最强的电影节之一,戛纳自然收获到了来自商业的关注。许多大品牌为了扩大影响力,除了会和戛纳官方展开一系列合作,还会邀请一些商业价值较高的艺人作为其代言人出席戛纳的各类活动。
中国艺人作为开拓中国市场的关键,自然也会被邀请出席。
本届戛纳上,包括王珞丹、秦海璐在内的一些国内知名女演员,都是作为商业代言人出席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受邀出席红毯的艺人比较特殊,那就是“网红”。
此次戛纳红毯上,中国的网红们可以说吸引到了不少注意力——尽管更多的都是网友们的抨击。
但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走上红毯的网红都是花钱来蹭红毯的,也有一切确实是官方邀请的。例如主播洪小乔,她之所以会站上红毯,是因为她所在的直播平台和戛纳官方有一些合作,而她也作为平台代表被邀请到了活动现场。
第三类,公益大使:杨洋、李宇春
杨洋和李宇春,也都是上一个分类中的一员,他们也都有“商业任务”在身。
但除此之外,他们也还是戛纳官方所邀请的“正牌嘉宾”。
作为戛纳的主办方,拥有Gucci等大品牌的球三大奢侈品集团之一的开云集团,每年都会举办一个戛纳期间唯一的官方晚宴。
这个晚宴只邀请200位嘉宾,门票想买也买不到。今年有幸入选的中国艺人就是杨洋和李宇春。
这个晚宴同时也是开云集团一年一度的Women in Motion颁奖典礼。该活动旨在为女性电影人争取更平等的待遇和发展空间;每年戛纳电影节期间,都会邀请与电影与视频产业相关的女性举办多场论坛,并为杰出女性电影人颁奖。
能出席这样的活动,也算是在为公益事业,奉献一份力量。
第四类,庆生小分队:杨紫琼、贾樟柯、舒淇等
这一分类比较特别,这些明星都是组委会为了庆祝戛纳70岁生日而特地邀请的。
杨紫琼、贾樟柯、舒淇等人都是戛纳的老朋友了,甚至可以说是戛纳最喜爱的一波华人电影人。因而此次戛纳过生日,自然要叫上这些老朋友一起聚一聚。
在23号晚上的庆典仪式上,贾樟柯与演员舒淇等数十位影人还被邀请登台,共同演唱生日歌,为戛纳70周年祝寿。
第五类,尴尬的毯星:……
这类艺人,无需多说,门票的价钱已经贴到了上面,而据说往年花三十万,就能开闭幕红毯全包了。
看着本次红毯上一些叫人尴尬的造型,以及一些网红不增反降的人气,还是想劝他们省省吧。
戛纳:是舞台,更是谈判桌
除了在红毯上一展风采的中国艺人,真正席卷戛纳的其实应该是中国的商人们。
上文已经说到,戛纳是现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影响力最大的电影节之一,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评奖、展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一个环节而已。
每年五月,大量商人、影视公司的代表们,也会大规模涌入戛纳,想要在谈判桌上狠赚一把。
此前有报道称,“戛纳电影节已经可以打造出一个交易额高达10亿美元的市场,全世界70%的电影交易都是在戛纳进行的。”
尽管也有人对这一数字表示了质疑,觉得太夸张了,但戛纳已经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交易平台这一件事显然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商人们显然不会放过这么个好机会。
往年由于市场等原因,中国商人在这一环节的参与并不是很多。但近年来随着非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市场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资本也把目光对准了这里。
今年,微影时代就在戛纳买下了九部电影在中国的发行权,其中包括《温柔女子》等五部入围竞赛单元的作品。
而利用戛纳这个平台来做宣传,也成了很多人的重要选择。
功夫巨星洪金宝今年就亮相了戛纳,他除了到红毯上走了一圈外,还在这里宣布了已与天影传媒达成合作。天影传媒也在戛纳宣布了未来两年的重点影片:包括计划投资3.5亿人民币制作的《摸金天师》。
各式各样的中国论坛、中国转场,也都在戛纳如火如荼的展开着。
关于如何进一步开发中国的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如何布局海外市场,都成了戛纳这些天来的重要议题。
就在戛纳电影节国际村,由中国电影基金会下属的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牵头建立的中国馆,就成了中外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今年中国馆便策划了多场制片公司负责人见面会,向有意寻求合作的国际影人介绍中国的电影市场环境。
中国资本丝毫没有受此次戛纳缺少中国味的影響,反而对这个成名已久的“谈判桌”,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了。
不必妄自菲薄,但也要看到差距
由此可见,中国面孔出现在戛纳上并非如一些网友所猜测的那样,是热脸去贴人家冷屁股。
因为尽管这些年中国的影片不太受戛纳待见,但不代表说戛纳对中国的市场、对中国的影视人不重视。
我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妄自菲薄的心理,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把戛纳想象得太神圣了。
在很多文艺青年心中,戛纳犹如一个圣典,不可侵犯。但本质上,戛纳和很多电影节一样,是希望可以在追求艺术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创造商业价值。
要知道,戛纳电影节期间,戛纳的旅游收入占到了全年的四分之一。
而不光是红毯、晚会可以明码标价,就连入围都可以“买卖”。
此前就有网友在知乎上爆料了“短片角”这一单元的内幕。
通过商业的资本来进行运作,本就是戛纳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看得太低。
能入围戛纳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没能入围也不见得是有问题的。
毕竟作为一个电影节,戛纳也有自己的倾向、自己的喜好,所以在选片甚至评奖上难免不是百分百客观。譬如被有的人人称为“二十一世纪最伟大影片”的《穆赫兰道》就在戛纳遭遇了滑铁卢。
现如今中国主要的电影风格是否满足戛纳的要求,中国观众喜欢的戛纳是否喜欢,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拿来作为考量的东西。
但反过来也必须认识到,中国的艺术电影这些年在衰退这个事实。不管是在人才储备上,还是整体的创作氛围、创作质量上,都已经被国外拉开许多了。
我们应该借着这些年戛纳对中国市场重视程度的加深,中国在影片之外在戛纳中实际参与度的提升,向欧洲电影好好学习学习,取取经。
不管是如何办好一个电影节——我们也有将北影节、上影节打造成国际性大电影节的想法,还是如何拍出好的电影(特别是艺术电影)并为其开拓市场、让其落地成功,都是我们可以从外国电影人那里学到的东西。
此次戛纳,在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青年电影人才计划”助推下,就有6位优秀青年制片人的电影项目被选中前来参加戛纳电影节制片人工作坊的学习交流活动。
我想,比起一两部电影入围戛纳的竞赛单元,这样一种学习交流的机会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是更为难得、更为重要的。
希望等到戛纳80岁、90岁的时候,我们不仅能在红毯、商业上有更高的参与度,还能用戛纳满意、国内观众也喜爱的作品,为它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