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月
打开电视,看见林忆莲成为某综艺节目的评委,首次亮相的时候,是要唱一首歌的,林忆莲唱了她的代表作,没错,那首歌是李宗盛写的。听着音乐,看着荧屏里显示的歌词,脑海里却尽是李宗盛的形象,想到李宗盛在某场演唱会上,与林忆莲隔空对唱,掩面落泪。
隔空对唱这个事情,看起来挺诡异的。与张国荣、梅艳芳隔空对唱也就罢了,林忆莲明明还是可以请到现场,与李宗盛现场对唱的,捧前夫的场,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林忆莲没去,要么是没空,要么是有空也不想去。没去也不意味着什么,只是让人觉得,爱情这个东西才是真正诡异的,它在的时候才子佳人、感天动地,它不在了,深情就成了水,风干晒透,没了。
作为看客,每当看到林忆莲却想到李宗盛,这不知道是哪种情感使然。或与情感倾向无关,只是觉得,李宗盛给林忆莲写过太多的歌了。他写过的最好的歌中,有许多是写给她的,她唱的最好的歌中,有许多是他写的。这给公众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就像看到奥黛丽·赫本,就会想到格里高利·派克一样,过于经典的组合,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美好的期待,哪怕这个组合再也无法走到一起,人们也愿意把记忆停留在他们的辉煌时代。
一个人留在另一个人身上的影子,不会被时间和空间洗掉,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起码在他们相聚的时候,有个人用情太深。具体到李宗盛身上,他倾尽当时的才情,写出了一首首动人的歌曲,这些作品就是另外一个他,陪伴在一个人的生命里,就算她不再爱他了,在演唱他的作品的时候,仍然无法阻挡他的出现,在被作品定格的故事中,有些恒定不变的事物,仍然可以被观众看到。
在听林忆莲唱歌的时候,心里有一个揣测,她在调动情感试图打动观众的时候,内心会不会出现李宗盛的影子?不出现,或者用另外一个人的情感力量来灌注这首歌,是一件挺尴尬的事;出现,是另外一种尴尬的事——试想一下,见都不见,却要在音乐中重温旧情,滋味是不是像喝一杯温吞吞的茶。或许,最好是不再唱任何与他有关的歌,但从商业的层面考虑,这又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每個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贾樟柯的电影台词能让人释然一点。非得让貌合神离的情侣一辈子在一起,为公众提供某种楷模效应,这倒不是像祝福而更像是绑架了。人们要学会用平常心,来看待那些被誉为“神仙眷侣”的人,像个俗人一样分道扬镳。情歌永远是情歌,故事永远是故事,它们都不是现实生活。任何作品,都是从苦涩的生活土壤中提炼出来的精神花朵,之所以作品可以长时间保存、流传,功劳不全部是作者的,作者只是负责种出小苗,后来则是读者、听者在用情感浇灌它,让它一直新鲜不枯萎。
相处的过程会诞生许多秘密,这个秘密当事人不会知晓,你说话的方式,常用的口头词语,表情中的细微动作,往往会藏有另外一个人的影子。你以为那个人离开许多年,你在心理上已经不再对他有任何依赖,但在言行举止里,那个人分明还在你的气质与气场里。另一个人在你生命里留下的痕迹是轻是重,取决于当时你们相爱时的用力程度,如果一个人拼了命也要给你留下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象,那么它一直会在,一直会在,直到人都不在了,那痕迹还会为后人所记得。
“爱情比人本身还要伟大”的说法,也出自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