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201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已于上月在河北石家庄揭晓,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申报的“真彩秦俑”等十大展览从全国2万多个展览中脱颖而出。点击这里阅读「201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完整获奖名单+现场照)」据统计,此次入选十大精品陈列的展览在全国范围内一年的观众数超过了3亿人次。
题材丰富,门类多样
本届评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真彩秦俑”、河北博物院的“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南京市博物馆的“六朝历史文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抗战岁月基本陈列”、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家园·生命”、中国海关博物馆的“漫漫雄关道——中国海关博物馆常设陈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伟大贡献——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广西民族博物馆的“贝侬——壮族文化展”、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的“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首都博物馆的“呦呦鹿鸣——燕国公主眼里的霸国”荣获十大陈列精品奖。
观众在参观首都博物馆的“呦呦鹿鸣——燕国公主眼里的霸国”展
pic/卢旭
此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申报的“西域历史的记忆——新疆历史文物陈列”、武汉革命博物馆申报的“探索与奠基——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历史陈列”等10个展览获得优胜奖。“印度的世界——美国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藏印度文物精品展”“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获得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 题材丰富,门类多样化,整体水平较高,是此次申报展览给评委们留下的最深的印象。“从参评展览内容方面来说,涉及历史文化、革命纪念、遗址遗迹、自然科技、行业专题等各个门类;从展览类别来说,既有基本陈列,又有临时展览,还有馆际合作的交流展;从申报博物馆级别来说,覆盖了央地共建、省级、地市级、县级各个级别。可以说,参评展览可以代表评选年度中国博物馆展览中的精品。”评委们表示。
“在此次终评会中,一共有24家陈列展览入选,其中不乏像中国海关博物馆常设陈列这种行政隶属中央部门的博物馆,同时也有像‘港通天下——中国港口历史陈列和‘东北抗联圣地——梧桐河抗日历史陈列这种行政隶属县级或其他的博物馆。一些县级及其他博物馆虽然在经费上并不充足,却不难看出他们主创团队在布展上花费的心血。”本届特邀社会评委、石家庄经济学院大三学生沈澈说。
新成果、新材料、新技术
近年来,很多博物馆在策划、设计、布置展览时突出“新”字,注重对新成果、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本届参评展览整体也给评委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认为“内容设计领域各馆都特别注重对学术新成果的应用;从形式设计方面而言,各馆普遍注重使用节能环保的新材料、新技术,多媒体展示手段也使用有度,为展览增添了很多新意。”
此次评选名列榜首的“真彩秦俑”展,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集合秦兵马俑发现40年来的彩绘研究成果举办的一次创新性的展览,意在复现秦俑在创作之初“彩色”的真实面貌——在出土后,由于氧化等原因,现在人们看到的秦俑几乎都是土黄色,原有的彩色已经消失殆尽——粉色的脸、朱红的甲带、褐色的铠甲,前所未见的彩色兵马俑让人感到惊叹。
“真彩秦俑”展
“如果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以庞大的规模和数量为世人所熟知的话,那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真彩秦俑展则集中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从独特而细微的视角,由小及大,以微见著地揭示了笼罩在秦俑身上不为人知的色彩奥秘。”评委、福建博物院副院长陈淑琤认为,该展览探讨了色彩与造型、色彩与丧葬礼仪以及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喻,阐释了“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杆”的宏大主旨。
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家园·生命”展依托新的地球观和最新科学研究成果,通过5000多件展品展示了地球家园38亿年来生命世界由无机到有机、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发生、发展,乃至到现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演化历程,结构合理,脉络清晰。“展览运用了大量生态场景和多媒体展陈手段,注重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说明性文字表达科学准确,通俗易懂,符合大众阅读习惯,也必将引发人们对家园环境和生命的思考。” 评委、安徽博物院副院長李治益表示。
重视综合水平和整体策划
从发展历程来看,此次参评的展览已经从以前偏重对文物精品的展览提升到对综合质量的追求,对选题策划、学术支撑、展览理念、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制作布展、宣传推广、文创开发等展览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 评委、上海大学教授吕建昌认为,获奖展览中有很多除了展览内容本身之外,在整体策划的各个环节都亮点频现的个案。比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对“伟大贡献——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宣传中,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密集且多样化,宣传效果好,展览宣传报道数量582 篇,报道展览媒体数量达200 余家,在半年时间里,观众人数已达100万,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同样,广西民族博物馆的“BEIXNUENGX(贝侬)——壮族文化展”与电视媒体合作制作馆藏文物专题片,与报纸媒体合作开设展览知识专栏等,展览宣传报道数量112篇,报道展览媒体数量达10家,年观众量达到137万多人次。依托该展览和民族文化资源,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发了具有壮族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228种,约5万件,销售额达80万元,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记者了解到,本届推介活动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博物馆展览的发展趋势,做出了一定的调整。首先扩大了推介活动的参评范围,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产生良好影响,并符合相关条件的出入境展览,可参与国际及港澳台合作交流奖,通过各项展览的“送出去”和“迎进来”,优秀的展览可以得到国际上更多人的关注,更好地促进国家间文化的资源共享及交流合作,同时有助于拓宽视野,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启发更新颖的展览思路,这也为实现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公共教育等文化职能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平台。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最终目的是要向社会公众开放,而博物馆观众才是展览的目标受众。近年来虽然博物馆十分强调体验,但本届推介活动中仍有展览存在对学术专用名词未加详细解释的情况出现,还有个别展览的文本表述过于学术化,恐怕普通观众难以看懂。”专家建议,一个好的展览,应该在细节上精雕细琢,注重学术话语的大众表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