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山东:乡村文明行动第一个五年工作目标全面完成!

2017-06-30 05:16
走向世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移风易俗全省文明

2017-06-21 走向世界杂志

权威发布

昨天,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邀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明办主任刘宝莅,省妇联副主席魏艳菊,省民政厅副厅长冯建国,省住建厅副厅长周善东和省文化厅副厅长张桂林介绍六年来山东省“乡村文明行动”推进情况及重要成果。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办主任、省政府新闻发言人魏长民主持。

县级以上文明村镇个数占全省村镇总数的47%

经过六年多的努力,乡村文明行动第一个五年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35362个,占全省村镇总数的47%。农村环境面貌实现了突破性改观,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镇村全覆盖,顺利通过国家10部委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成为首批通过全国验收、实现全覆盖的4个省份之一,提前5年完成国家任务。我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的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成为国家验收的必要程序;建成善行义举四德榜9万余个,3000多万人上榜,实现了行政村善行义举四德榜全覆盖;“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农村妇女668万人次,乡村文明风尚日益浓厚;建成农村红白理事会8.6万余个,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群众满意率达到95%,我省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全国移风易俗两个试点省份之一。

实施重点项目带动 打造重点工程

以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为突破口,抓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见》,2014年各级财政投入142亿元,完善环卫保洁、垃圾处理体系,全省集中人力和大型机械设备,开展乡村垃圾清理攻坚战,先后清理垃圾6000余万吨。2015年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会议,对率先通过环卫一体化验收的30个县(市、区)进行奖励,对工作后进的50个县(市、区)负责同志进行培训。每年进行两次电话调查,全省排名,通报各市县主要负责同志,对排名靠后、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在全省形成声势浩大的农村清洁运动。2015年7月,各县(市、区)顺利通过省级审核验收,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镇村全覆盖。2015年10月,省委、省政府在胶州和临淄召开现场会,着力推动农村厕所改造。2016年计划推进改厕200万户,实际完成改厕400万户,涉及村庄近3万个。目前完成厕所改造1000多万户,占总户数67%,山东将在2018年实现农村家庭“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同时,在村庄整治的基础上抓好延伸拓展,全省开展了铁路、公路、河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推动城乡环境面貌的整体改善,农村群众对村庄环境治理满意度达到95%。

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抓“四德”工程。

将反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作为改善乡风民风的切入点,2015年14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 进一步促进移风易俗的意见》。2016年7月在莱芜召开全省会议进行动员部署,9月又在巨野县召开现场推进会进行调度推动,重点推进建立红白理事会、纳入村规民约,2016年底基本实现村村全覆盖。2017年4月份召开省市县三级电视电话会议,研究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向纵深推进,提出了“三个延伸”的新工作目标。三个延伸即:在继续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基础上,着力提升婚丧仪式办理水平,强化仪式感,丰富文化内涵;在继续抓好抵制低俗陋习基础上,重点解决高额彩礼问题;在继续治理殡葬市场乱象基础上,落实殡葬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公益墓地建设。目前全省已有14个市由政府承担基本殡葬服务费,年补贴资金2.3亿元,覆盖全省80%的人口,新建改建公墓5718处。下一步将在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全覆盖基础上,推动红白理事会培训全覆盖。2017年6月,省文明办、省民政厅举办全省移风易俗工作师资培训班,对220多名市级培训师进行专题辅导,为全省红白理事会成员培训全覆盖奠定师资基础,目前,全省各市、县(区)红白理事会成员培训工作已相继展开,粗略统计,累计培训人员达3.5万人。为进一步提升农民文明素养和生活品质,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向纵深拓展,围绕居室净化美化、家庭伦理道德、亲子教育、文体娱乐、身心保健等方面,省文明办、省妇联面向农村家庭特别是农村妇女大力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自2014年起,省财政每年拨付经费1000万元,各级给予经费配套,累计举办培训班6.4万场,一半以上的农村妇女骨干接受培训,对乡村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影响。在农村突出抓好善行义举四德榜建设,让更多的善行义举上榜,在家门口为凡人善举立传,营造“人人做好人,好人做好事,好事就上榜,好人有好报”的社会氛围。目前全省已建善行义举四德榜9万多个,3000多万人上榜,实现了行政村善行义举四德榜全覆盖。深入开展“学雷锋,做山东好人”活动,全省每年选树村级以上典型10万多名、县级以上1万多名,“中国好人榜”入选数量连续三年蝉联全国第一,形成了影响广泛深远的好人文化。

以“百镇千村”活动为抓手,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连续5年每年省级财政投入7亿多元,带动各级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25亿多元,实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工程。目前,全省92%的村建有文体小广场,村级综合文化中心覆盖率达到94.8%,建成省级以上乡村学校少年宫1790个,在全省范围内打造了2公里或15分钟等形式的文化服务圈。实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100个文化特色示范镇、各级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达10894个,成为集中反映乡村文明行动成果的示范点。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对基层文艺团体、文艺者的扶持培训,发展20万人的群众文化辅导团队、5600家庄户剧团、30余万支业余文体队伍、45万名业余文体工作者。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命名并保护了7个传统文化乡镇、171个传统文化村落(街区)、66个传统民居,56个乡村博物馆(传习所),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保护。

重视机制创新 强化督导考核

建立领导责任机制

省市县普遍成立领导小组,重点项目分别由省文明办会同业务主管部门双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如建设厅负责环境整治、民政厅负责婚丧嫁娶移风易俗、妇联负责“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等,各部门根据职能,联合行动,仅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先后召开7次联席会议,开展3次专项集中督导调研,有关部门分别抽取业务经费联合奖补县(市、区)1500万元。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分别包重点市、县(市、区),形成了党政领导亲临一线挂帅、有关部门协同发力的有效工作机制。

建立投入保障机制

省财政设立乡村文明行动专项资金,5年累计投入2.26亿元。济南、青岛、枣庄、东营、潍坊、济宁、莱芜、临沂、德州、聊城等10个市设立了乡村文明行动专项经费,其中潍坊市从2011年开始,市财政连续5年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列支奖补资金,每年2000万元,专项用于乡村文明建设。

建立考核督导机制

将乡村文明行动作为文明城市、文明县(市、区)、文明村镇和人居环境奖等评选的重要条件,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列入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2013年起每年两次对全省农民群众进行电话抽样调查,从2016年起又增加了第三方实地暗访环节。通过文明委文件、政务微博公开发布调查结果,并向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通报,排名靠后的地方负责人要在媒体做出表态,形成了有力的工作导向,促进各项目标任务很好地落到实处。

2016年,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以后,山东省文明办迅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将全国会议精神和相关工作要求融入“乡村文明行动”第二个五年工作规划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转型升级。2016年10月,在总结前五年工作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乡村文明行动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组织开展新一轮的“乡村文明行动”。总的思路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以人居环境、乡风民风、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为目标,重点实施人居环境、四德建设、新农村新生活、移风易俗、平安村庄、文化惠民“六大提升工程”,推動乡村文明行动由城乡环卫一体化向“五化”延伸,由重点整治村庄环境向优化家庭环境延伸,由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向提升人的文明素养延伸,力争到2020年,全省80%的村和乡镇达到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镇的标准。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endprint

猜你喜欢
移风易俗全省文明
高庄镇: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
漫说文明
白沙埠镇:争当移风易俗“四大员”
文明过春节
合川区双凤镇:移风易俗有妙招
忻州市:光伏扶贫总量全省第一
我省初步建成全省湿地保护体系
对不文明说“不”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