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明明
壹
高晓松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办演讲,
他很认真,讲他看到的世界,理解的生活。
讲生命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每个人赤手空拳来到这个世界,
就是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他讲得很用心,也很博学。
座位上的年轻校友很呆鸡。
讲座结束了,一个女孩提问:
“高老师,你觉得我是应该去国企还是外企?”
高晓松脾气很好,但那一刻他很尴尬,也很无语。
“我准备了很久的演讲,不是为了给你解答这个问题的!”
“你可以去问成功的商人,他们比我更擅长。”
从此以后,他决定再也不去大学讲课。
也不愿意去大学当客座教授。
他说:“现在的教育,只教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老师没有风骨,学生不再求知!”
贰
1917年1月9日,北京雪花飘飘。
蔡元培正式就职北大校长,在就职演说上:
“大学不是贩卖毕业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
“大学生要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蔡元培
1917年,梁漱溟23岁。
在报纸上发表过几篇论文,听说蔡先生在北大当了校长。
就把自己出的书寄给蔡先生,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想到北大当学生。
蔡元培约他到校长室,坚定地告诉他:
“你的水平可以来北大当老师!”
梁漱溟不自信,“我不行,我只有初中学历。”
“你不是喜好哲学吗?我自己喜好哲学,
我们还有一些喜好哲学的朋友,
我此番执掌北大,就想把这些朋友乃至未知中的朋友,
都引来一起研究,彼此切磋。你怎可不来呢?
你不是要当老师来教人,你当是来共同学习好了。”
梁漱溟
23岁的梁漱溟就这样来到北大教书,
正式注册他课程的学生只有90人,
几节课下来,旁听生200多人,
教室坐不下,只好改到北大第二院大讲堂上课。
陈独秀,1916年住在北京正阳门一个胡同里,
过得并不好,每天除了吃饭、睡懒觉,
就是听戏,逛窑子到处玩。
看上去像一点谱儿也没有的年轻人。
蔡元培找到他,
“你来北大当文科学长!”相当于现在系主任。
陈独秀回了句:“不去,我的理想是回上海办《新青年》!”
陈独秀一直拒绝。蔡元培就三顾茅庐。
为了引才,还给陈独秀这个白丁伪造了东京日本大学学历。
陈独秀
只要你有才,我就愿意拿我的人格给你担保!
“学历不重要,真才实学才是五四精神的通行证!”
不管你是留洋学生,还是小镇青年。你有才,我们等你,
你没才,那就板砖伺候。
叁
仗义疏财,惜才如命
为了保护学生,老师可以以命相博。
林语堂
林语堂是清华大学老师,1919年到美国留学。
当时生活完全靠美国的“半个奖学金”。
日子过的很难,胡适就说:
“你回国以后到北大来教书,北大每月补贴你四十块美金。”
林语堂夫人廖凡女士病了,动手术需要花500美金。
胡适就寄去500美金。
之后,林语堂去了莱比锡大学深造。
生活更是无比艰难。
胡适又寄去了1000美金。
至始至终,胡适都说是北大为了让林语堂回国,
北大给的培养费。
等林语堂回国,找到北大校长蒋梦麟,万分感谢。
蒋梦麟很意外,说压根没有这回事。
林語堂这才知道,原来是胡先生为照顾自己面子,
一直是以个人的名义帮助他。
胡适资助过的学生有吴晗、罗尔纲、李敖、沈从文等等,
那时候读书人为了一个义字,仗义疏财,宁愿自己清苦,
也要让有才学的年轻人去读书,不论贵贱,
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胡适
1917年,北大招生,
胡适看了一篇作文,给了满分,
希望学校能录取这位有才华的考生。
他找校长蔡元培,蔡元培当场同意。
可当委员们翻阅这名考生的成绩单时,
却发现他的数学是零分,其他各科成绩也不出众。
由于蔡、胡两人的执意,
学校还是破格录取了这名学生。
这个学生叫罗家伦,11年后,他成为清华大学校长。
所以五四时期,有一句话叫:
“谁当清华大学校长,谁数学考零分!”
罗家伦当了校长,也开始破格招学生。
他招的学生,大学问家钱钟书数学15分,
大历史学家吴晗数学零分。
傅斯年
傅斯年是五四运动的“游行总指挥”,
本来是学生的和平请愿,最后变成了街头运动。
许多学生都开始上街游行,
担心学生受伤,北大许多老师跑到街上找学生。
傅斯年晚年到了台湾,当台大校长。
学生经常游行,他怕学生受到伤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