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017-06-30 01:18李柳琴
现代交际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分组成员意识

李柳琴

摘要: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同时还可以解决有差异的学生的教学问题,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如何使合作学习有效地开展呢?本文从科学分组、培养合作习惯、合作任务三个方面来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开展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1-0158-0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分组学习增进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彼此交流,尤其是提升了课内教学的学习效果,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较好方式。目前教师在学生的课内教学中只注重形式上的分组围聚,忽略了学生分组协同学习的作用,没有将学生之间的交流结果完美体现。下面就我校小班实验班近几年来学生分组合作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浅显的观点。

一、合理科学的分组

进行合理分工,提升小组之间的协同合作效果,科学、有效地促进成员之间积极的参与合作,协调小组之间的内部矛盾竞争,将是小组组建的实际意义。在合作学习中应充分听取小组成员学生的意见,建立平等互助原则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等进行综合性的素质评价,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組内异质的原则(一般以4—6人为宜),每组中配备一名小组长,在活动中担任“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学生学习、问题整合以及学习方向制定,组别之间的沟通与协商。同时,在班级开展活动的时候,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划分,由组长负责小组成员工作细化分工,在活动中需要指定一名学生为记录员,全程记录整个活动,包括小组人员的培养安排、活动实施的步骤、人员的配合等相关细节都要记录下来,便于活动结束时大家一起讨论学习与交流。记录员记录每一组的活动进展状况,方便大家交流,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不足,对促进团队合作学习非常有帮助。这种团队合作学习交流,让每位学生积极地参加到活动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体会到了团队之间的配合,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二、有效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组协同合作既要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作用,还要发挥小组集体的作用。要协调好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教师就应该起到辅助作用,为学生搭建小组合作学习平台,以此促进小组成员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学习的意识

教师在辅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小组的学习要求制定相应的学习规划,提升学生参加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认可小组合作学习观念,为实现小组合作学习达成预期目标并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确保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二)推进学生会听意识的习惯养成

小组成员性格有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烈,听不进他人言语,对同学提出的意见有抵触心理。那么,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唯我独尊的心理,学校应积极地开展各项活动,由学生个体和组成员同时参与,充分发挥个人观点的意见,以此,让同学懂得自我思考,懂得分析客观信息,促进学生主动听取他人习惯的养成。

三、合作学习,任务得当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在学生学习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并不是说所有阶段的学生都适合这种学习模式,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学生各自的特点,制订相应的小组划分计划,目的是督促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养成。

(一)通过比较含糊的概念,促进小组合作探讨

对于答案有争议的题目,此时,要将小组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有效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创建开放性问题,多重分析学习内容

开放性问题需要师生之间的配合,能从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并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析实际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体现“算法多样化”的内容,就可以请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方法: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那么,小组同学就能通过协商,有效地对问题进行解析,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能够促进学生之间更好地合作学习,能让学生通过在活动中的合作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近几年对班级小组合作学习的创建,我深深地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小组的建立,释放了学生的心灵,也缓解了由于老师对班级的直接管理所造成的学生心理的抵触,让学生通过小组来约束自己,能够通过小组来解决自身的问题,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中共同探究、理解知识、提高能力。

责任编辑:孙瑶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组成员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两只挂钟
最强新成员
我家的新成员
分组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消防意识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