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超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高考,如果只为了高考,显然有很多的不习惯和不适应,甚至有人认为是失败。数学教学,特别是高中数学不能无限强调数学的逻辑性,这种教学方法让中低程度的学生无所适从,历史上的新数运动就犯了这个错误。高中数学是整个数学体系的极小一部分,知识点不足以支撑整个数学的逻辑性,而且大部分学生只是应用数学,不会成为数学家。 本文简析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老师教学方法灵活新颖、生动形象,教学思路清晰流畅。擅长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擅于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找到解决学生问题的办法。全面熟悉教材内容,熟知考点、考纲。老师要多思考怎样以“学”者的视角看待数学课堂,要认识到教师的基本价值取向应该以人为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未来,还要关注学生的当下体验。在实践中要把从书本上学来的好方法结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不断改进教学,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学生本身,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自己的课程。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大众数学”教育思想
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必定是面向大众的数学教育,即“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每个人都要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应该得到不同的发展”,建立“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数学教育”。本轮课程改革,就是希望教师能够引导所有学生在面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未知的数学领域,大家相互间能相互讨论、协商,交流,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去共同探求,共同去寻找真理。每一堂课,每一门课,面对一些核心课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协商、讨论、交流,相互启发,从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用书上怎么说的,老师是怎么讲的这种模式进行教学,那么就会在新一代国民身上埋下文化的种子,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种质疑的精神,形成这样一种相互讨论、相互尊重的氛围。
二、积极开展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
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可以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开展讲座,也可以遴选校内优秀老、中、青教师代表进行示范课展示,还可以组织青年教师、老教师教学大比拼,安排各教研组分组学习,促进教师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探索真正的优质教学之路。比如通过精彩纷呈的同课异讲活动,可以让所有青年教师、老教师同场竞技,进行教学大比拼。活动可以以大教研组为单位,按指定地点开展教学大比拼活动。老教师由各组教研组组长或备课组长其中一人参与;除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教龄20年以上的青年教师,则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现场抓阄的办法,确定参与教学比拼的老师。在现场教学大比拼的同时,其他教师则认真听课与记录笔记,并进行口头点评,各抒己见。同课异讲活动中,老师们尽展才华,将生动多样的教学大比拼演绎成一场难忘的盛宴。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开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新課程背景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需要时间和历练。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脉搏,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粉笔与黑板结合的时代已经结束,但越来越多的融入现代媒体元素,板书设计仍然是教师基本功之一,课堂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多样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犹新。好的教学方法一定是三维教学目标融为一体,不是外在分割的。只要尊重学习规律,让学生经历发现科学真理的全过程,认真、严谨、客观,尊重科学这些品质全部蕴含其中,只需要你认认真真的扎扎实实地做,目标就在其中了。三维目标,不是三个部分,它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维度归零了,它的整体就归零了。它是一个相依相成的一个状态,不是一个彼此隔离的一个状态。
总而言之, 当我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职责的时候,以课程和教材改革为标志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并昭示其强大的生命力。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其要求。此次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跟义务教育阶段不一样,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差异、尊重选择,一次选择不够,两次选择,三次选择。为此,各高中要不断改善教学环境,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建构辅助资源,有效实施课程管理,体现多元评价,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岭.高中数学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有效性的理论思考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1):61-64.
[2]焦彩珍.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05):70-73.
[3]康媛媛.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师素质结构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86.
[4]袁楚容.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J].求知导刊,2014,(06):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