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秋
曾几何时,年轻的90后创业者们被捧上了天,然而大潮退去,才发现那么多人在裸泳。
曾被外界吹捧的年轻专属的张扬个性,现在成了满屏的“骄奢与傲慢”……
说“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20岁出头的人
在成功融资后,面对白花花从天而降的银子,感叹“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也才20多岁的创业者,“骄奢”成了第一要过的关。
前一阵闹得沸沸扬扬的“空空狐”事件,让人再一次看到一个肆意挥霍投资人钱财的年轻创业者形象。
原本是一出“创始人重病被投资人无情踢出公司”的悲情剧,在引发大众口诛笔伐后,忍无可忍的投资人周亚辉站出来反击,怒爆空空狐28岁创始人余小丹,在不到一年半时间里,就几十个人,却花光了投资人5000万左右的现金投资款,对自己的业务、管理没有反思,面对投资人没有羞愧,反而推卸全责。
神奇百货16岁创始人王凯歆,在被GQ深扒之前,呈现在大众面前可是个敢想敢为、独立自主,有着逼人才气与年少轻狂的“天才少女”。
最终证明,那只是大众和投资人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
靠一场秀,就轻松获得数千万元,试问哪个16岁能抵挡得住这诱惑。
跟助理去排队打车,她怒吼:“那帮普通人要排队,凭什么要我排!”
在深圳地段最贵的澳城花园租了房子,但她一天都没住就搬去了酒店包房。
买2000块一件的衣服,住3000块一晚的套房,打上万块一套的水光针。
曾经那些美好的品质,现在成了飞扬跋扈、性格乖张、作风奢靡……
今年2月刷爆朋友圈的《就算老公一毛钱股份都没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创业者》,作者把自己的老公塑造成一个勤勤恳恳、无私奉献,最终因太老实而被奸人踢出局一毛钱都拿到的“老好人”。
随后剧情又迅速反转,几位知情人士站出爆料,这夫妻俩早在几年前就拿了200万元分红了,而且男主拿完钱后,就坐享江山不干活了,还每月领着公司过万工资。
他们拿这些工资和分红去干啥了。
恩,大概就是买了辆奔驰,去毛里求斯度了蜜月,作者本人好几个LV包包,结婚婚纱穿的是几十万一套的Vera Wang名牌……
创业要体面,年轻就要挥霍 享乐就是释放天性?
正如聚秀资本合伙人江南愤青说的,一个创业者最终失败,落脚在自身或因性格、或因智力,但很多时候是道德层面。
90后作为新生代,大多不像父辈爷辈那样有吃苦经历,在获得高额融资后,普遍无法忍受低品质的生活。
在他们看来,年轻就是要喝最烈的酒、泡最美的妞、吹最大的牛……
在快乐工作,张扬青春,年轻就要挥霍的浪漫主义感召下, 享乐变成理所当然、释放天性的事。
创业者越来越懂得疼自己,同时更懂得包装自己,忽悠别人。
一位大学4年领助学金的穷朋友,创业后账上刚有了点钱,就开始买豪车买行头。
当问他公司刚起步,有必要把这些钱花在这些“面子工程”上吗?
他笑着说,这你就不懂了吧,“做生意要体面,太寒酸人家一看就觉得你没料,没见过什么世面,反而不会和你合作。”
当时我有点懵,难道勤俭节约、低调务实在现今的生意场上,已经是“土”和“没料”的近义词了?
不是不懂管理 是要自由民主和人性化?
许多90后创业者要么是海归,要么是刚出大学校园,自诩要抛弃老一套反人性的工作制度,创造轻松活泼,自由民主的人性化企业文化。
例如,实行比硅谷的弹性工作制还要弹性的“随意工作制”,上班时间自己定,想几点来就几点来,想几点走就几点走。
但毕竟国情不同,人跟人之间的差距不同,“民主”这东西要放我国,分分钟就是打土豪分田地,要乱套。
别说是国内了,就是国外一些互联网公司搞这套“放飞自我”的体系,都分分钟把自己搞死。
例如,曾在美國很火的应用Zenefits,功能是免费提供给企业使用,提供入职、薪酬管理、医疗保险和员工福利管理等工具,因为投资人看好其模式,成立仅13个月,就融资6亿多美元。
本来这公司发展得好好的,年轻的创始人非自己作死:全公司实行派对文化。鼓励员工的方法是直接喝酒庆祝,同事可以在公司总部的楼梯间里喝酒、抽烟和嘿嘿嘿,隔三差五就一群人到拉斯维加斯举办“总统狂欢夜”……
结果是,员工都无心干活了,服务混乱到被频频投诉,现在已经找不到影了。
尤其是互联网、新兴产业公司,喜欢标榜自己的自控力和自驱力。殊不知人都有惰性有劣根性,如果仅一个“释放天性”就能打造出一条战斗力十足的创业队伍,那管理学的那些个书是不是可以烧掉了?
实际上,那些失败的案例表明,从年龄上讲,20余岁的创业者大多存在管理经验不足等硬伤,把公司管理美其名曰“民主”和“人性化”,不过是用堂而皇之的说辞,来掩饰管理上的不足与偷懒罢了。
出名就要趁早 一万年太长只争朝夕!
由北大4个90后学霸创办的共享单车ofo,在短短两年融资超过44亿人民币,在与死对头摩拜的扩张竞赛中,最近被爆公司从高层到基层,贪腐现象严重。
由于区域经理全权负责招聘和发薪,只需要向上级多上报5-6个修车师傅名额即可,每月就可以多捞两三万的“空饷”,且上级从来不会追查。
前些年的90后创业明星、“一起唱”创始人尹桑,在公司濒临倒闭时才如梦初醒,反省因为急于做大做强,没有预料到资金的风险。没有基本的财务预算意识和财物管控能力,忙着跑马圈地,等资金快花完了,才发现没有粮食过冬了。
足金海归尹桑不懂怎么把控手上的钱,连高中都没读完的王凯歆就更不知道作为创业者,钱要怎样花才合理了。
在谈到自己的过错时,王凯歆曾说,自己犯了和凡客创始人陈年一样的错误,盲目相信空降的职业经理人,盲目扩张人员和产品线,没有合理管控公司现金流。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否则就不那么痛快了”。
不知中国多少年轻创业者受这句话误导,总觉得创业一万年太长,才20出头就天天摇旗呐喊只争朝夕,浮夸着浮躁着,重视能治肚饿。
不要因为走得太快太远 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曾有一段时间,年轻的90后创业者们被捧上了天,然而只有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虽然他们烧的是投资人的钱,消耗的是大众猎奇的注意力,追着后面跑的是各路媒体记者,但是大好的时光,梦想与人生,可都是创业者自己的。
创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和人性的对抗。如果意志薄弱,创业者也不过是一个有了钱的“小孩”,谈何实现梦想,拥有比他人更惊艳的人生?
在众生喧嚣中,年轻的创业者要懂得沉淀自己,知有静才有动,做那颗永远挂在天上的启明星,而不是一闪而过的流星。
祝福年轻的勇士们,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