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静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五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教材以鸡血作为实验材料,但在实验时存在取材困难,操作繁琐,加入蒸馏水的量难以掌握,成功率较低等问题。为此,笔者对实验材料、实验条件和过程进行了多次探索,对相关步骤进行简化,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反复试验和总结,解决了教学课堂时间紧张,操作困难,实验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现将实验改进介绍如下。
1 实验材料的选择
由于动物材料(如鸡血)取材不便,不易保存,且有可能传播疾病。因此笔者选择了洋葱、香蕉、菜花等多种植物材料进行了试验。试验中发现,洋葱刺激性气味太强,研磨过程相对艰难;香蕉黏性较大,不易研磨,而且提取效果不明显;菜花表皮部分细胞分裂旺盛,DNA含量丰富,它的含水量小易分散易研磨,而且材料无色,便于鉴定。综上所述,选择菜花为实验材料最合适。
2 改进后的实验
2.1 实验原理
(1) DNA的溶解性: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大,浓度为0.14 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DNA不溶于酒精,而细胞中某些物质溶于酒精。
(2) 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对DNA没有影响;大多数蛋白质在受60~80 ℃的高温时会变性,而DNA在90 ℃以上才会变性;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没有影响。
(3) 显色反应:DNA和二苯胺试剂在沸水浴条件下作用呈现浅蓝色。
2.2 材料用具
菜花、体积分数为20%的洗洁精、Tris-EDTA-SDS研磨液、二苯胺试剂、预冷的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嫩肉粉、计时器、试管、量筒、玻璃棒、镊子、药勺、大烧杯、小烧杯、研钵、天平、恒温水浴锅、锅、电磁炉。
2.3 实验步骤
(1) DNA的粗提取:
DNA粗提取的实验过程见表1。
(2) DNA的鉴定:
用滤纸将丝状物表面的水分吸干后,将其转移到10 mL的试管中,加入5mL物质量浓度为2 mol/L的NaCl溶液,充分溶解后加入4 mL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5 min,取另一种试管作为空白对照。DNA鉴定的操作及结果见表2。
3 改进后的优点
3.1 试验材料易得,效果明显
菜花在任何一个菜市场上都能买到,不受季节限制,价格低廉,并且处理过程简单,将菜花的花部用绞菜机绞碎,置于塑料袋中冷冻,可以保存3~6个月。这样不仅节省了储存空间,而且延长了储存时间。
3.2 实验仪器、药品大量减少
改进后的实验不要离心机、铁架台、三角架等实验仪器,烧杯的实验数量也大大减少,同时省略了大量药品,如蒸馏水、柠檬酸钠、氯化钠等。对于研磨液的选择,经过试验(表3)得出体积分数为20%的洗洁精效果最好,且配制简单,使得实验成本大大降低。
3.3 二苯胺试剂的改进
教材中二苯胺试剂的配制方法为A液:1.5 g二苯胺溶于100 ml冰醋酸中,再加1.5 mL浓硫酸,用棕色瓶保存;B液:体积分数为0.2%的乙醛溶液,实验时将0.1 mLB液加入到10 mLA液中。这种方法增加了实验的难度,操作比较麻烦,效果并不很好,为此经过反复尝试,发现将浓硫酸的量加大8~10倍后,实验效果特别明显,而且沸水浴5 min即出现变化,至10 min现象非常明显。
3.4 简化了实验步骤,缩短了操作时间
改进后的实验步骤只有5步,操作简单易行,整个实验过程最多25 min即可完成,省时省力。学生人人动手参与,大大增加了学习积极性。本实验在保证了实验时间的基础上,还在去杂步骤中加入了三组实验,比较了不同去杂方法,发现酶解法和高温法去除杂质的效果都很明显。尤其是酶解法,溶液显色为清晰透明的蓝色,几乎没有杂质,而对照组的试管中溶液浑浊,杂质很多。
3.5 实验成功率达到100%
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性强,实验效果非常理想,按步骤正常进行,学生几乎都能提取出大量的DNA,显色反应也很明显,成功率达100%。
总的来说,改进后的实验与教材和教参书上的相比,只需研磨、过滤等简单步骤,方法简便,不需要离心机等设备,实验条件要求低,所用试剂很普通,实验现象明显,成功率高。取材简便,成本低廉。解决了材料储存空间大的问题,缩短了操作时间,增强实验可操作性,一堂课上即可完成教学任务,效果显著,提高了DNA的提取率且成功率高,因此适合在普通中学中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朱正威,孙万儒,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技术实践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劉志春.“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改进和分析[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8(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