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行一句话,叫做“理综烧芯片,文综占内存”,意在调侃理科重视逻辑方法而文科则强调背诵的特点。作为一名刚刚经历过高考的文科考生,在我看来,背诵固然重要,但终究只是一块入门的基石。要想高考文综真正实现突破,决胜于考场之上,其关键还是在于“方法”二字。
教材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政治考试要取得高分,需要对教材上的概念、观点和原理进行准确的引用和表达。政治教材复习的重点在于二者的兼顾。
兼顾: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
我的政治老师曾向我们介绍过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我称其为“三段式复习法”,即分三遍来阅读教材。
第一遍为地毯式阅读,即细读+深读:不论勾画重点与否,要把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每一张配图都理解透彻,一旦有疑问及时向老师询问。这一阶段以理解为主,背诵为辅。
第二遍则将重点放在背诵上面,但绝不是所谓的死记硬背。背诵必须要建立在完整的框架结构之上,如树藤必须要紧紧地攀附着树干(框架结构在学习新课时应当已经完成),要有条理、有脉络地进行记忆。这一阶段是复习主要花费时间的阶段。
第三遍则是一个加固树干的过程,必须反复强化脑中的知识构架。在这一阶段中,你可以不去详细地复述每一个细节知识点,但要凭记忆用纸笔拟出教材的框架结构,再根据结构向下发散,细化到具体的知识点,做到合上书本后能清楚地回忆出每一个知识点在书本的哪一章、哪一节,这是花费时间最少的阶段,但也是最重要的。
诚然,政治教材的复习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但这是夺取高分的必由之路,是一个不可怠慢的基础工程。那么,在做好了复习准备之后,考场上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全国卷政治试卷呢?
客观题:三种方法值得强调
1
这先排误再排异
即先排除说法有误、与教材内容不符的选项,再排除与材料、题目无关的选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让我们在头脑尚且清醒的情况下找出选项中的误区,减少被题干迷惑的可能性。
2
勾画出题干和材料中的关键词
如考查范围究竟是经济生活还是政治生活,主体究竟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究竟是选正确的选项还是有误的选项等,对于这些关键词必须要有高度的警惕,而引起警惕最好的方法就是圈注勾画。
3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常识推理
政治與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尤其体现在经济和政治生活,如汇率变动对生活的影响、两会的召开等等,有时做选择题需要跳出教材知识的局限,回归我们的生活。
主观题:深审问题,细读材料
如何深审问题?
只需要抓住题干中的五个要素:范围、类型、主体、客体、分值。范围、客体与分值基本一目了然,真正的难点在于主体与类型。审主体时需格外注意,一般来说无主体题即意味着多主体题。
对于经济生活来说,主体可能是国家、企业、消费者、纳税人等;对于政治生活来说,主体则可能是公民、人大、政协、基层组织、国际组织甚至司法机关等等,以此类推。
而审题型时,有的题可以清楚审出题型是体现类、原因类或是措施类等,但有的题则需要我们对题型做出转化,如将“怎样理解创新是企业的关键”转化为“创新对企业有何作用”等等。
如何细读材料?
我认为需要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式和步骤来进行阅读。
第一步:通读材料和问题,提炼中心词,找出题目的中心主题。
第二步:细读材料,进行分层,像做语文现代文阅读一样用斜线来对材料大意进行划分和概括。
第三步:搜索关键词,圈画出材料中与教材相关性强的词语,如经济生活中的“效率”“创新”或是哲学生活中的“重点”“联系”等词语。
第四步:脑洞大开,进行发散。这一步是政治主观题夺取高分的关键,比如由“企业兼并”联想到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等等,这一点深深依赖于第一遍复习时对每一个字句的深刻理解,同时需要平时的积累和总结。
第五步则是组织语言,一般来说是原理+材料分析,要将教材术语作为原理摆在最显眼的地方,但同时也不能忽略后面的材料分析。
来源:《高校招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