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雅杰
摘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关于在线教育普惠行动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呼唤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呼唤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呼唤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引领的中职课程改革创新。立足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现状分析、中职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以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切入点,探索“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对策措施,以期实现信息技术与中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中职教育;精品课程;教学质量;网络教学资源;课程领导力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6006803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信息通信技术变革实现新突破的发轫阶段。……到2018年,‘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取得显著进展。”[1]国家信息化规划在线教育普惠行动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呼唤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呼唤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呼唤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引领的中职课程改革创新。笔者将针对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现状分析、中职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探索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对策。
一、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2]。它是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课程设计理念,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执教特色,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辐射推广作用,对学生就业与生涯发展有重要价值的优秀课程。2003年教育部作为“质量工程”的先期启动项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高等教育(包括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工作;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中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 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建成2 282门,其中高职高专精品课程614门。2009年各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对申报的专业进行了综合评定,共有478个精品课程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实践证明,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培養高规格的职业应用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带动了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中职学校课程开发和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精品课程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高职院校成功的经验值得中职学校借鉴。
1中职教学质量现状分析
当前,中职教育质量不高,专业课尤其是实训教材滞后和短缺、优质教育资源少、教学手段单一、“双师型”优秀教师匮乏等,诸如此类的现状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改观。中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资源和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部分学校或地区重视度不够,一线教师教学信息化意识不强; 第二,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较差; 第三,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满足不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第四,精品课程项目建设“重硬轻软、重建轻用”,优质教学资源匮乏等等。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到职业教育教学中,从而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创建一种新的教育机制是当务之急[3]。
2“互联网+”时代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伴随着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4G技术的推广,网络环境得到空前改善,互联网在线教育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目前,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开发精品课程、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实施教学还处在起步阶段,而且推广起来困难重重,但是,以突出技能培养与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决定和彰显了精品课程的建设推广应用将大有可为,必将推进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改质量。建设精品课程的意义就在于:(1)精品课程建设可以深化课程改革,促进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宣传和政策引导,逐步改变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识,促进社会认可,从而改善中职学校的生存环境。(2)精品课程建设可以调动和激发中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3)精品课程建设能够达到改善中职学校实验实习条件的目的。根据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中职学校应努力改善现有的办学条件,完善各种试验实习设备。(4)精品课程建设能够转变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将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工学结合的课程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教、学、做”一体,“手、脑、心”并用的教育理论和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规范化教学道路,体现中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二、中职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对策措施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精品课程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推广,可使广大边远的、教学力量薄弱的中职学校师生共享宝贵的优秀教师资源,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4],可以激发受益中职学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体验中职教育精品课程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1中职学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在对黑龙江省部分国家中职示范校、省级重点专业学校进行调研座谈中了解到,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期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地方,具体表现如下:
(1)动画制作效果不尽如人意。由于中职学校自身不具备制作动画、视频的技术能力,课程教学的知识点特别是重难点大部分是专业课中职业技能操作的关键点,教师在提供动画制作脚本时,设计了技能点的视频、动画,与学校合作的技术公司没有制作出脚本列示的动画效果、制作质量不理想。
(2)课堂教学实录效果缺乏真实感。精品课程建设涉及的公开课录制和制作中,应该由学校专业或学科带头人现场讲课,采用直播录像。有些学校没有实现真人授课,利用画面和配音讲授录制而成,形成模拟授课而不是学校教师真正的课堂教学,教学的画面感、教师的模拟形象与课堂教学实际相差甚远,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力不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3)精品课程建设没有实现后期的维护与更新。据调研了解到,黑龙江省三批国家级中等职业改革示范校共20所,先后依据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标准,结合各校的重点专业相应地开发了精品课程。与此同时,开发系列校本教材、编写了课程标准、实习实训课程实施方案、电子教案,建立了试题库,制作了课件、微课等等,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教研成果仅限于本校内部使用,有的学校完成了精品课程建设,经过国家示范校验收评估后就搁置了,很少用于教学,更谈不上后期随着课程改革和课程内容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维护与更新。
(4)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没有实现共建共享。黑龙江省中职学校,除了国家级、省级示范校开发了精品课程,还有相当数量的地市、县级职教中心不具备开发精品课程的实力,这些学校在地域、师资、学校管理、基础建设等方面还处于弱势;而这些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同样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需要得到公平的学习和教育机会;这些学校的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提升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更需要通过参与精品课程的开发建设,实现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成长。在学校、教师不具备建设精品课程的条件和能力的情况下,目前由于没有建立省级、市级精品课程资源、网络教学平台,因此,根本没有实现区域内精品课资源的共建共享。
2精品课程建设的原则
精品课程建设是实施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考核方法改革、教材的开发和教学梯队的培养,精品课程在国家、省、市、校四个层面的课程建设中发挥龙头和示范作用。精品课程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發展的原则;坚持知识传授、核心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并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教学思想,体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符合科学性、先进性、示范性;立足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为广大师生和教育受众提供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3精品课程建设的对策
(1)精准定位。对中职教育精品课程建设进行准确的课程定位,避免与高职高专类的精品课程重复。中职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应体现中职教育的特点和方向,要凸显中职教育实践技能的特色。以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为核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重点,以打造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为抓手,建设一批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和先进性,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性的开放性课程。
(2)三级建设。充分发挥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三级能动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制定省、地市级精品课程标准,学校依据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并结合自身的品牌专业特点开发建设,同时应避免区域内精品课程的重复建设和教学方法上的千篇一律,真正使精品课程建设成为促进学校专业内涵建设和推动中职教育发展的动力。建立省级精品课程评估机制,组建由省内外职教专家、企业技术人员、专业教研员组成的评审团队,对由全省各地市中职教研机构择优选拔、选送的市级精品课程,进行省级精品课程遴选,确定并建立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库,对全省中职学校的师生免费开放,实现省、市、校三级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3)资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中很重要的环节是网络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无论在内容还是功能上都应充分考虑教学的需求,使教师、学生和教学受众能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教学资源的建设要紧紧围绕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中职育人模式,重点设计和制作网络教学中需要的资源,如:微课、课件、试题库等,搭建网络教学互动平台,运用开放课堂实施空间教学,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4)打造团队。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实施者,深化课程改革、打造品牌专业、引领示范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和归宿。因此,精品课程本身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支持,这些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要多参与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其一,发挥教师课程领导力[5],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创造性地设计课程教学环境,在课堂层面充分发挥自主权,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定期进行课程评价,发挥其日常教学工作中的课程领导智慧,形成独特的教学方式,有效实施课程教学;其二,大部分学校的精品课程都有课程的教学资源网站,可供学生预习、复习以及与教师网上交流讨论。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线下现场课堂教学、线上网络教学”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开发智慧课堂,丰富教学手段。教师参与精品课程电子网络资源的建设,可以熟悉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了解学生使用状况,诸如师生在线问答、试题练习等教学资源;及时掌握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更新的部分,使得资源建设得以持续完善。其三,精品课程建设中录制由学科带头人主讲的课程教学录像,通过现场视频录像,可以促进主讲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上认真思考、反复打磨,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体现教师的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创新的教学方法、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恰当使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打造一支课程意识力、课程设计力、课程实施力强,技术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
(5)后期维护。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日常性工作,也是实施课程教学的有利工具。精品课程的立项、开发、维护是一项完整的工作体系,不是开发建成精品课程就可以一劳永逸甚至搁置,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更新、新工艺的出现,还需要对课件、习题、教案等教学资源进行及时更新和维护,保证精品课程常用常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高效便捷的学习渠道和路径。
(6)协同中心。建立以专业大类为纽带、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省、市、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协同中心”,整合多所学校的财力、人力、物力资源,组建由职业教育专家、企业技术人员、专业教研员、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精品课程建设研发小组,共同开发精品课程,具体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规划、实施方案的制定、开发课程的遴选、提炼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实现区域内智慧教育及精品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引领,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做、评”紧密结合,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切入点、中职学校在培养教师课程开发、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课程标准的修订实施能力的同时,应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才能进一步加快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社会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号)[EB/OL].新华网,20161228.
[2]何立.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精品课程建设途径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6(4):74—75.
[3]舒底清.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新探索[J].湖南社会科学,2015(5):195—198.
[4]党天丞.中职学校依托精品课程建设网络教学资源的实践性研究[EB/OL].豆丁网,20160605.
[5]王钦,郑友洲.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课程领导力探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7).
Practic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MENG Yajie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The “13th FiveYear” national informatization plan about online education inclusive ac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ll for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 curriculum reform and innovation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courses as the guida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excellent courses, taking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cours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building excellent cours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excellent courses; teaching quality;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curriculum leadership
(責任编辑:侯秀梅)2017年6月第36卷第6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Jun.2017Vol.36 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