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服务产业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7-06-30 13:11潘晶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发展校企合作

潘晶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产物,具有经济与教育的双重属性。高等职业教育一旦脱离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宗旨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近年来,福建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为福建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成为推进福建省产业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人才培养基地。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发展;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6005303

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等方面,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学界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效果,以此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供求关系;二是集中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校企合作;三是探讨专业结构对接产业布局,以此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这些研究都从各自角度出发,分析并梳理了高等职业教育在当地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所发挥的功能,都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综合学界在三个方面的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福建特色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子。

一、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三大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共同产物,它既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因素,又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兼有教育与经济的双重属性[1]。高等职业教育一旦脱离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宗旨,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1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

福建省在设立高等职业院校初期,专业数量比较少,各个院校重复率较高,尤其工科专业少,一时无法满足福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福建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也逐步调整,日渐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模式,这种模式注重面向市场,培养产业化、现代化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在市场调节下,各个高职院校普遍提高了生源质量,注重提高就业率,对专业设置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拓展,构建出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力图提高高职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2重点建设五大专业群

目前,在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领域,福建重点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这五大专业[2]。从专业设置而言,福建职业教育系统积极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方向,充分抓住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多样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学制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模式,涵盖全日制教育、弹性学制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等。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强调实用和灵活相结合,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受教育群体分门别类地提供多样化、多学科、多层次、多领域的职业培训教育机会。

为满足企业对各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积极组织高职院校教学力量,打造专业群建设协作组,针对特定企业培养特色职教人才,促进产业和技术、产业和职教人才互补发展,提升专业群建设的集群效应,努力把高职院校办成国家的“人才基地”、社会的“技术学院”、企业的“职工大学”。

3产教融合日益深入

福建省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日益深入。截至2015年底,福建省注册成立企业法人型职教集团3个,遴选首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39个、其中国家试点5个;开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等6个行业人才需求预测;高职院校产业发展急需的工、农、医学类专业点占55.9%、中职学校占58.23%,分别增加1.22和0.9个百分点。三是提升人才培养适应性。中、高职毕业生“双证书”比例保持在95%和85%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7%和95%以上。2015年,福建省职业院校向各产业、各行业领域输送的技术技能人才超过24万,达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36%,为各大企业公司培训职员59万人次。可见,职业院校已经成为产业大軍的主要来源。目前,福建省55%的高职毕业生、85%的中职毕业生在院校所在地乃至本省就业,成为“留得住”的本土人才,直接带动了福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

二、福建职业教育进一步契合产业发展要求和特点

目前,福建高等职业院校与当地行业、企业联合开展产学教融合协作,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为实现产学研合作及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不小的贡献。例如,福州市纺织产业链主要集中在长乐地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抓住新常态下纺织行业发展需要,积极与长乐市政府合作,联合成立长乐纺织学院,努力培育与福州市纺织产业链紧密对接的专业群;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拥有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现代工业数字化制造等省级特色专业,为服务厦门经济、助推产业发展,及时输送实用人才,该院校与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厦门轨道交通集团签约,联手培养飞机维修、地铁方面的“高大上”技术人才。目前,传统珠宝制作、传统家具设计与制作、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抓住这一契机,与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开展合作,共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适用人才。

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挥作用,服务于本地经济建设。一是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中职毕业生与普通高中的升学机会差距较大。二是职业院校办学同质化较为普遍,60%以上的职业院校开设了应用计算机类、财政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专业。三是校企合作不紧密。对于职业教育,即使学校积极对接企业,但是企业不是很热心参与,担心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随时跳槽,因此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四是人才支撑不足。福建省虽是东南沿海省份,但是与东部和部分西部省市相比,高等职业院校数量总体上偏少,进而导致所输送的职教人才、行业人才对福建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不足,由于总体人才规模偏小,福建省产业发展人才与行业技术工人并缺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加以缓解,特别是在职业教育方面,不少学校硬件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日常教学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教材实效性较差、生源流失率较大、社会吸引力弱化,形成了恶性循环,致使高等职业教育无法跟上福建省产业发展需求,难以为福建省产业向更高层次、更高领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契合的地方经验

1重庆:实现重点专业对重点产业的覆盖

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重庆市注重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融合,构建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匹配紧密、结构合理、覆盖广泛的职教体系,实现重点专业对重点产业的覆盖[4]。目前,重庆市中职立项建设80个市级重点(特色)专业,高职建成60个具有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专业。近3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数年均增长14.3%,学校为企业培训人数年均增长61.6%,有力地增强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此外,重庆市还积极发挥职教移民、职教扶贫和职教富民的功能,积极发展面向农村、面向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促进当地脱贫致富。全市职业院校开设涉农专业42个,涉农专业在校生规模超过2.5万人。同时重点对进城农民、三峡库区移民、扶贫开发对象、高山移民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助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800多万人。

2青海: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

专业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青海省坚持“巩固优势专业,提升传统专业,办好新兴专业,打造特色专业”的原则,紧紧围绕“四个发展”和该省产业发展布局,充分考虑区域产业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认真编制人才培养方案[5]。同时,注重加大市场紧缺专业开发和品牌专业建设力度,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积极拓宽专业服务面,实施品牌战略,打造重点特色专业,做实做细已立项的省级重点特色专业建设。目前,青海省对高职专业做了较大幅度调整,停招、 减招、 隔年招了当前和今后社会需求少、 就业形势不好的高职专业,新增了市场紧缺专业,优化了专业结构,涵盖了农林牧渔、交通运输、制造、电子信息、旅游、财经、医药卫生、公安、法律、文化教育、轻纺食品、土建等12个专业大类。

3河北: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优化专业布局

河北省制定了专业设置动态调整管理办法,及时发布专业设置预警信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与“三区一基地”四大功能地位相适应的专业布局,建立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高职专业群。与此同时,为推动服务河北以支柱产业为重点的示范专业建设,高等职业院校紧紧围绕河北装备制造、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满足中高端、绿色化发展需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重点推进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轨道交通、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电子商务、旅游、健康养老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专业建设。

四、加快发展具有福建产业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

针对目前福建省产业发展特点,高等职业教育要以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为突破点,提高整体办学实力。

1优化职业教育布局

一是改变教学整体布局。合理布局规划高等职业教育,注重提高教学质量,整合相应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优质职教园区。以经济发展、城市建設、教育进步相互协调为目标,建立起以教学和应用互动、个别职业院校和整个职业院校群相结合、中等职业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终实现高等职业人才的发展。二是启动中等职业学校分级达标建设工作,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改造弱校、差校,做专做特做优职业院校;成立一批职业院校联盟,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区域内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三是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高等职业学校这三方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找准各自定位,确定各自发展的方向;推动多元投资主体共建职教集团,立项建设一批职教集团培育项目。

2积极落实产业发展和教学内容相衔接

一是高职院校专业体系设置与产业需求相衔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专业动态发展的机制,优化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专业培养方案,针对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制订行之有效的培养计划。二是课程内容与现行职业标准相衔接。调整课程内容,加快推进课程改革,积极注入现代产业技术要求,根据科技水平发展的需要和各行业职业标准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三是教学与生产过程相衔接。打破传统学科框架和体系的限制,根据企业生产过程建立起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如按照生产线工作程序和相应环节重新设计课程结构,将文化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相结合。四是职业教育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通的“双证融通”机制,探索在授课方案中设置职业资格考证内容和环节,积极开展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能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试点。五是终身学习与职业教育相衔接。注重提升和增强职业教育的多样化、开放性和延续性,积极鼓励和引导产业工人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及行业前景,以多种灵活的方式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实现终身教育、专业发展的目标。

3改革具体培养方式

一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发挥福建“五区叠加”优势,坚持适应市场、贴近需求,强化市场急需的主体专业建设,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外经外贸等福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根据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努力拓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相联系的新兴专业,调整市场需求过剩的专业,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二是鼓励校企合作办学,积极开展学科、专业、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鼓励工学结合,推动理论和实训一体化,试点并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和职教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应探索形成“岗位人才需求→学校制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实训内容→校企共同评价→企业接收学生就业→企业将用工信息反馈→学校根据反馈改进”的培养模式。在学制的安排和设置上,可以从职业教育的专业门类出发,按照该专业体系的知识量、专业技术含量的具体水平和学科知识复合型程度的具体情况,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开展差别化的教育教学实践,而非“一刀切”。

参考文献:

[1]陈东旭.新公共管理下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15).

[2]陶榕,陈锡腾.福建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J].龙岩学院学报,2010,28(6):126—131.

[3]吴娜,赵红妍,张磊.高等职业教育工学合作教育模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1).

[4]万德年,胡亚学,宋武.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多元评价观的构建[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4(2).

[5]蔡勤.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突破路径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23).

The Path Cho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ice Indus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Tak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PAN Jing

(Fujian Hwa Nan Womens Vocational College,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produ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t has the double attributes of economy and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Fujian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continued to grow and develop, cultivating a large number of highend skilled personnel for Fujians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ersonnel training bas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ujians industrial economy.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tasks, how to train highend skilled talents and integrate it into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 research project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Fujian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責任编辑:侯秀梅)2017年6月第36卷第6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Jun.2017Vol.36 No.6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发展校企合作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