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棍竹笋

2017-06-30 07:47
自然与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拐棍卧龙竹笋

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食谱中,超过99%的都是竹类植物,其取食的竹子种类包括12个属中的60多个种,禾本科箭竹属的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为其中的重要一种。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崇山峻岭中,它们广泛地分布在人为活动极少的原始森林中,植株高度约5米,生长在高大乔木遮蔽下的树林中,远望极不惹眼,近看却是郁郁葱葱,一望无涯。

易消化而且营养丰富的竹笋是野生大熊猫最喜爱的食物,在大量取食的情况下每天还可以得到节余能量,这不仅可以为刚刚艰难度过冬季、饱受缺吃(食物匮乏)少穿(天气寒冷)之苦的大熊猫补充急需的能量,也能为即将到来的繁殖交配季节做出充分的体能储备。卧龙的拐棍竹每年3月底至4月初发笋,但刚出土的新笋笋肉极少,大量新笋生长到大熊猫可以取食的高度(约30 cm)的时间在4月中下旬。此时,野生大熊猫纷纷从冷箭竹林中向下迁移,宁愿翻山越岭,也不惧路途遥远,每天往来逡巡于拐棍竹林中,大量取食鲜美的新笋,每天的采食量可以达到40 Kg。

拐棍竹林内,竹子之间的空隙较小,拐棍竹秆又十分坚韧,大熊猫在其中穿行困难,好在竹林斑块间有较大的空地,而且由于较充分的光照和较高的土壤肥力,竹笋也生长得较好,因此大熊猫往往会沿着竹林斑块的边缘觅食。掰下竹笋后,大熊猫会翻身坐起,用前掌握住竹笋,从竹笋的基部开始进食。竹笋上的箨壳会因为不易消化而被大熊猫抛弃,吃到节间部位时,大熊猫用牙一咬,将压碎的笋肉挤进嘴里,然后再轻轻地咬住箨壳基部,摆头一拉就将箨壳去掉,再继续大口进食。

尽管竹笋味美,大熊猫也不会来者不拒,而是采取择优选食的策略。遭受病虫害侵袭的竹笋外观丑陋而无光泽,难以吸引住大熊猫搜寻的目光;直径小于1cm的细小竹笋除去箨壳后笋肉极少,即使就在嘴边也激发不出大熊猫的丝毫兴趣;陡峭山坡上和密林中的粗大竹笋固然会让大熊猫垂涎,但因获取过程中所需付出的体力消耗太多,促使大熊猫不得不选择放弃。所以实际上,大熊猫往往会选择视线内一条有较多粗大竹笋的路径,在山坡上走着“之”字形蜿蜒道路,边走边吃。跟随着大熊猫的脚步,你会发现这是一条相对轻松的上山路径,长期的踩踏和取食,还会在竹林中形成一条条小路,俗称“兽径”,人在拐棍竹林中穿行时,沿着“兽径”会大大地降低行走难度。大熊猫对一片区域中的竹笋不会赶尽杀绝,其取食的拐棍竹笋一般不会超过竹笋总数的50%,相对于自然生长状况下拐棍竹笋40%左右的存活率来说,这样的取食强度完全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也可能是大熊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取食策略。

随着竹笋长高,纤维素含量增加,营养丰富度和口感下降,所以当一片区域的拐棍竹笋生长到150~200 cm时,大熊猫就会转移取食场所,或者转而采食竹叶、竹秆等竹子的其它部位。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拐棍竹筍的发育程度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下存在差异。低海拔区域的竹笋较早出土,较早达到大熊猫开始取食的高度,也较早达到大熊猫的停止取食高度。因此,大熊猫总是先在海拔较低的拐棍竹林中觅食,待竹笋长高后又逐渐向高海拔区域迁移,卧龙的拐棍竹林海拔跨度为600~800 m,大熊猫通过这种海拔方向上的迁移,可以延长取食时间10多天。这种通过迁移所增加的取食机会不仅仅增强了野生大熊猫的体质,也为交配成功的雌性大熊猫提供了更多的6-MBOA(6-甲氧基苯并恶唑啉酮),促进胚胎着床,更早地产下健康的大熊猫宝宝。

猜你喜欢
拐棍卧龙竹笋
老人如何挑选拐棍
竹笋
树拐棍和拐棍树
竹笋
拐棍
辞职原因
卧龙潭传奇
爷爷的多功能拐棍
午睡
竹笋见到阳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