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闻搬家”现象及其对媒体融合的负面影响

2017-06-30 19:37王淑红
中国广播 2017年6期
关键词:今日头条失真媒体融合

王淑红

【摘要】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新闻搬家”是极不和谐的音符。“新闻搬家”的最大危害是带来的新闻失真。“新闻搬家”污染舆论环境、恶化社会生态,以至搅乱是非,应有效治理并从根源上铲除。

【关键词】新闻搬家 治理 失真 媒体融合 今日头条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计算机、互联网和电子通信技术的持续升级,新兴媒体的不断出现和迅速普及,加快了信息处理速度和应用程度。与此同时,受众对媒体人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但是,由于媒体及媒体人对于新闻信息处理的理解偏差,以及在媒体竞争中各媒体片面追求“效益”带来的负面效应,相同内容的新闻作品通过改头换面在不同媒体上重复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多、愈演愈烈,这种情况俗称“新闻搬家”。

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新闻搬家”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是媒体融合中极不协调的音符。它不仅破坏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阻碍媒体深度融合的进程,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理并从根源上铲除,对媒体融合会产生明显的、多方面的、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更需要指出的是,“新闻搬家”与媒体深度融合中出现的“中央厨房”运作模式有着本质区别。实践证明,“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平台发布”的“中央厨房”运作模式,是媒体融合进程中应运而生的、符合媒体融合客观规律的新事物,是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新载体。正如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所指出的,“中央厨房”既是硬件基础和技术平台,也是大脑和神经中枢,具备集中指挥、采编调度、高效协调、信息沟通等基本功能。相反的,“新闻搬家”是窃取、进而歪曲“中央厨房”生产并分发的新闻成品或成果,是一个媒体对另一媒体的偷袭窃取行为,所形成的后果是混淆是非、误导舆论、蒙蔽公众。

那么,“新闻搬家”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新闻搬家”怎样弱化了新闻价值?治理“新闻搬家”现象有何良策?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新闻搬家”的种种表现

翻开新闻史,在新闻业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新闻转载的存在。而且,有了新闻转载,才有了新闻信息的买卖,才出现了通讯社的繁荣。可以说,有传播就有新闻信息共享,也就有新闻转载和新闻抄袭。但是,我们会发现,传统媒体——从纸质媒体到广播电视媒体,在使用新闻转载手段的过程中,皆注重消息来源,标注出处,注重职业操守,并有相应的约定俗成和不同法律法规的约束,因而过去的新闻转载显然是有相对秩序的,不但没有引起受众的反感,而且得到了受众的认同和欢迎。与此相反,当今的“新闻搬家”现象却无消息来源、不注明出处,缺欠职业操守,缺乏和违背相关法律法规,因而是无序的、混乱的,让受众反感、不被接纳。

“我不是记者,也不是编辑,更不是新闻从业者——我是新闻搬运工。”这是对当下部分新媒体人从业状况的真实写照。很多新媒体的从业人员常年坐在电脑前“扒”新闻,不知采访为何物,更谈不上现场采访、深入调查了。严重的是,一些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也在这股风潮中迷失了方向、丧失了原则,加入到了“编”新闻的行列,只“编”不“采”,宁可在办公室、电脑前修修补补,也不愿到新闻现场听听看看;宁可在电脑上驰骋想象,也不肯做一点点调查研究;宁可在报道形式上死下功夫,也不愿在内容呈现上出些力气。

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随意“拿”任意一家新闻媒体的新闻,在新闻标题、新闻内容截取上采取各种恶劣手段,肆意进行删改、增添、歪曲,“标题党”屡见不鲜。例如:近年来,济南新闻广播、济南经济广播的新闻类节目内容经常被一些网站和新媒体转载,但往往标题被改,文不对题,与内容大相径庭。而一些网站和新媒体经常在引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内容时,标明“据中国之声报道”“据经济之声今晨报道”,却在后面的内容中添油加醋、无中生有。更典型的是某报《“拼爹”难拼出美好未来》的文章被堂而皇之改为:《党报:“拼爹”只要不违法乱纪也是人之常情》。2016年1月13日,《中国青年报》“冰点”刊发特稿《湍流卷不走的先生》,讲述“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先生的夫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李佩教授的故事,而一些网站改为《“中科院最美玫瑰”李佩逝世,系郭永怀遗孀》转发,文中李佩先生“被去世”了(事实是2017年1月12日李佩先生才安然去世)。

“新闻搬家”是新闻同质化(Homognization)的内核,是新闻内容生产制作中的偏差。这种偏差造成的乱象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目前尚未有任何机构作出清晰的评估。从现实案例上看,正常的新闻转载仍然与“新闻搬家”并存,但也有人断言,中国大陆目前绝大多数是“二手”和“二手”以上的新闻。

现在,有新闻应用客户端(例如“今日头条”)号称“只做新闻的搬运工”。该新闻应用客户端利用搜索引挚摘取传统媒体的内容,不使用人工采写和编写稿件。这种“搬运”新闻信息的商业行为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尚在争议之中,但官司不断。去年11月,凤凰新闻以“今日头条”恶意劫持凤凰新闻客户端流量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其立即停止有违基本商业道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2000万元。今年4月,腾讯、搜狐又相继以“今日头条”涉嫌侵犯其所属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分别向法院提交诉状,要求其立即停止涉案作品在线传播,并就涉案作品索赔经济损失千余万元。

二、“新闻搬家”的负面效应

“新闻搬家”的最大危害是带来新闻的失真。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认为必须根据事实来采写新闻,而不是根据主观想象来描写。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48字”职责和使命,并指出要承担起这一职责使命,必须做到“四个牢牢坚持”,即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我们每个媒体、每一位党的媒体工作者都应以忠诚地为党、政府和人民负责为天职。

“新闻搬家”违背新闻规律,是另一种闭门造車、另一种“客里空”、另一种胡编乱造。一方面,转述事实并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同时,在“搬来搬去”的过程中,在文字上凭臆想改动,新闻事实已在文字的表达方式、表述概念等方面出现差别,从而与原真实事实产生歪曲和缝隙。新闻每“搬运”一次,就存在多一次歪曲的可能,而且由于标题不一、表述不一,“新闻搬家”也给受众带来混乱,增添受众认识对新闻的判断难度。

在不同媒体看到同一新闻,受众的第一反应是不理会;在不同媒体看到不同标题的同一新闻,受众的反应会是上当了;在不同媒体看到经过文字加工的同一新闻,受众的反应是被欺骗。随着受众对“新闻搬家”的厌烦和厌恶,被“搬家”的新闻价值也随之弱化,并逐步让新闻变成了“废材”,成为受众不接收、不接纳、视而不见的无用新闻、无效传播。

从“新闻搬家”污染舆论、恶化社会生态以至搅乱是非上看,后果不堪设想;从“新闻搬家”对媒体融合的干扰上说,不但对传统媒体带来声誉上的毁坏、导向上的破坏,而且会对新媒体及新媒体人的健康成长罩上瘟疫一般的阴影。“新闻搬家”进而也会像瘟疫一样,在各类媒体中传染和扩展,最终击倒“内容为王”这个媒体人多少年来一直坚守的信条。

三、“新闻搬家”乱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科学技术是双刃剑,它的正面是造福人类的,反面却有着极大的危害。信息传播领域新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升级,一方面催生了新媒体平台的产生,为新闻信息的整理、汇集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技术手段,加快了新闻信息的海量传播;另一方面,新技术也为新闻媒体内容生产的抄袭、克隆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新闻搬家”创造了便捷条件。同时,新技术很容易激发媒体人的惰性。获取同样的信息资源,人们更趋向于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双降低的选择。比如:一条会议消息,过去需要派记者参加会议获得,这就需要花费时间、交通等诸多成本;而现在,透过会议组织者的网上发布,可以一键获取。所不同的是,记者不参加会议,就无法获得会场气氛、会议精神、会议的附加内容等重要新闻要素。

新闻追求快速,媒体追求效益,这是新闻和新闻媒体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合情合理的,无可厚非的。但是,往往很多事情过犹不及—— 一旦片面追求快速,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快速至上,赚钱至上,就会带来恶果,带来“新闻搬家”這样简单、粗暴产生的偏差。

法律、法规的缺位和不完善,也给“新闻搬家”提供了可资生长的土壤。例如: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单纯事实消息的“时事新闻”不享有版权。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出台的《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传播报道他人采编的时事新闻”仅需要“注明出处”就不承担侵权责任(而时事新闻以外的新闻作品,如新闻摄影、时事性文章、通讯等,也仅需要征得版权人的同意)。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关于著作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尚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和漏洞,亟待补充、建设和完善。

此外,目前我国很多媒体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按件取酬,通过呆板的对新闻稿件的品种、栏目、版面、字数、位置等的量化,来计算报酬和奖励,这就逼迫新闻从业人员、媒体人“坐编”新闻,而不是“采编”新闻。往往长途跋涉、吃苦耐劳实地采写的新闻稿件、获得的选题,因花费的时间长导致量化分数低,而“新闻搬家”撷取来的稿件,却上头条、有高绩效。

四、治理“新闻搬家”乱象的对策

新闻工作者是时代的记录者,他们的基本品格应当是:忠于事实、敬畏公众、追求真理,这三个方面应成为其立足点和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新闻工作者通过自己的新闻作品成为时代发展、时代前进的推动者。笔者认为,治理“新闻搬家”乱象有三味良药。

1.提倡“我在现场”

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曾说过:“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战场不够近”。我们提倡“我在现场”,因为“随时准备出发,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是新闻人的“天职”;新闻的真谛在现场、新闻人的岗位在现场,只有在现场才能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了解到真实的社会现象,体验到老百姓真实的生活,才能够改变网上下载、搬运稿子的虚假报道,才能够切断假新闻的源头。

只要我们秉持并坚持实践“我在现场”的理念,我们相信,“新闻搬家”的乱象就会自动退却并彻底消亡。

2.追求独家新闻

独家新闻是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精品,是媒体永恒的卖点。独家新闻不仅能够以鲜明的个性吸引受众,而且也可以反映出媒体和媒体人的素质,是媒体综合能力的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说,独家新闻是媒体自身发展的法宝和优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新闻资源日趋同源化的情况下,采写(制)独家新闻的难度日益增大,也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句话仍然是当今媒体和媒体追求独家新闻的方向。一方面,以“抢”的方式在时间上占优势;另一方面,在别的媒体没有注意或忽视的领域里挖掘重大新闻线索。人有我优,具体表现为比别的媒体更好地处理公共信息,更好地体现媒体人的水平和责任。这就要求媒体人一直保持强烈的探知欲望、独特的视角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保持对任何事物的新鲜感,同时还必须有一定的积淀,非常熟悉问题的来龙去脉。

3.学会换个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同样的新闻事实,要准确而深刻地反映新闻所要表达的主题,就必须下功夫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换个角度就会有新的发现。我们可以对事实进行多角度分析,挖掘深层次的新闻价值。我们可以运用逻辑分析、系统分析、逆向思维的方法等一切可以澄清事实真相,来新鲜地表述新闻事实,扩大新闻的信息含量,提升新闻价值。

角度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新闻事实正面写平淡无奇,侧面写就异峰突起;有的新闻事实泛泛写枯燥乏味,局部写就妙趣横生。往往切入点小,反而易于驾驭,易于呈述主题,易于让受众接纳和认同。

五、结语

“新闻搬家”现象的滋生有其时代背景和复杂的深层原因,对我国新闻生态特别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具有破坏性作用。由于“新闻搬家”与媒体深度融合中“中央厨房”运作较容易产生概念混淆,因此也较容易被利用,从而挑战新闻生产和内容传播的正常运作,破坏舆论生态、社会生态和媒体产业生态,削弱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但是,只要我们正视这一问题的存在,遵循新闻的客观规律,全面落实中央对新闻深度融合的具体部署,“新闻搬家”的毒瘤就会被铲除,一个清新的舆论环境将会逐步重构,一个崭新的媒体产业生态也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肖婧为)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失真媒体融合
数据时代下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思考
数据时代下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思考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其解决对策
60亿收入进账但盈利仍未可知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底气何来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从“今日头条”看媒介融合
济南法院集体入驻“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