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听的中国故事

2017-06-30 01:21李京盛
中国广播 2017年6期
关键词:广播剧戏剧性真实性

李京盛

【摘要】三集广播剧《呦呦青蒿》深情聚焦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功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揭示了古老中医药学的智慧力量、弘扬了中国科学家不懈探索、自主创新、造福人类的治学精神和爱国情怀。本文从故事的真实性与戏剧性、故事的价值承载与价值的故事表达、现实讲述与浪漫联想的巧妙结合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广播剧 真实性 戏剧性 故事的价值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C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从中国传统中药中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时间,屠呦呦的名字家喻户晓、路人皆知。但在此之前,关于这位84岁老人的身世、经历、贡献却鲜为人知。

在长期默默无闻与一朝名满天下之间,这是故事最好的切入口,这种反差也有很好的话题空间。于是,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浙江广电集团、浙江余姚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三集广播剧《呦呦青蒿》应运而生。创作者揣摩到了听众的心理需求,故事也就有了传播的理由。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说:谁会讲故事,谁将拥有世界。这句话里隐藏着两个要素,一是要有精彩的故事内容,二是要有精致的故事讲述方法。

《呦呦青蒿》的创作者们在精彩与精致的结合上,倾注了匠心,他们作出了三方面的努力。

一是故事的真实性与戏剧性的巧妙结合。

真实是故事打动听众的重要力量,戏剧作品属于虚构类叙事,而屠呦呦的故事是不容虚构的,这是个创作上的难题。创作者的功力就在于:在忠实于真实性的前提下,将屠呦呦的人生经历和她的科研过程,做了充分戏剧化表达,将“人生如戏”的真实故事转化成了“戏如人生”的艺术作品,屠呦呦人生历程中的跌宕起伏转化成了戏剧结构中的“起承转合”。这是生活真实,也是艺术真实。39岁,人近中年,临危受命,研究抗疟新药,屠呦呦面临着人生的选择。这是命运冲突,也是戏剧冲突。上百次试验的失败,在几近绝望之时,她从古人的智慧之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即低温提取青蒿的有效成分,一举闯关成功,实现了困境中的突围。这是科研的高潮,也是戏剧的高潮。接着,在以身试药、临床试验和对青蒿素提纯分离的过程中,又几起几落。随着故事的讲述,听众已完全浸入了一种戏剧体验的过程。科研过程的山重水复与戏剧情节的柳暗花明,真实故事的精彩与戏剧表达的精致,水乳交融,真实性与艺术性高度契合。

二是故事的价值承载与价值的故事表达巧妙结合。

屠呦呦人生故事的精彩,不仅仅是因为她最终登上了她事业上的顶峰,更在于她以一生的追求登上了人生价值意义上的顶峰。她的故事自始至终贯穿了对人生价值的肯定与褒扬。故事承载的价值高度,也成就了一部作品的艺术高度。《呦呦青蒿》在故事叙述中,始终占据着人生价值的制高点,这就是一个科学家个人追求与国家利益的统一、事业心与使命感的统一、荣誉感与责任感的统一、无私无畏与大智大勇的统一。正是这些价值的力量,使屠呦呦具有了一颗医者仁心,一腔悲悯情怀。生命的意义被这些崇高的价值所引领,具有了感人的温度。而剧中对这些价值的阐释,不是生硬地灌输和说教,而是完全融进了对人物的描述和刻画之中:以身试药的自我牺牲精神、礼敬先贤的求知态度、坚韧不拔的决心和毅力……

三是现实讲述与浪漫联想的巧妙结合。

在屠呦呦事迹流传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有趣的话题:比如,关于屠呦呦名字的由来和寓意,关于《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歌,关于那一株神奇植物青蒿,关于1700多年前的一位古人葛洪,他居然还是屠呦呦的宁波老乡,关于一本古书《肘后备急方》等,这些有趣的话题,都使屠呦呦的发明似乎带有了一种宿命的色彩。创作者们敏锐地捕捉到了大众的这种好奇和探究心理,并将其成功地化成了剧中的戏剧元素,用艺术的方法和浪漫的表达,解读和破译了她的生命密码。比如,在作品开头和讲述过程中,插入的那首清亮而干净的童声诵读《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这一诵读之声,营造出一种源远流长的韵味和一股东方文化的诗意,不仅增强了可听性,更使人感到在冥冥之中似乎确有一股力量推动着主人公在宿命与使命之中勇敢前行。又比如,在科研陷入僵局的时刻,创作者安排了主人公与1700多年前她的宁波老乡葛洪的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这不仅是艺术表达上浪漫的神来之笔,更是让研究出现生机的解困之方:葛洪说出了“大道至简”這四个字,如醍醐灌顶,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这些情节,其实更重要的寓意还在于它进一步揭示了本剧的另一主题,这就是屠呦呦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演讲中所说的那句话:“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医药学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剧中这些穿越时空、接通古今的浪漫之笔,使发现青蒿素这个当代的现实故事,充满了古老的中国文化底蕴,也让传统的中医药宝藏尽显当代魅力。

屠呦呦的人生是丰富的,中医药是神奇的,科学研究与探索是深奥的,但是广播剧的表现方式和手法却是有限的。在塑造人物、讲述故事、揭示主题、彰显价值的过程中,它只有一个手段:依靠声音。在这个意义上,广播剧也是一种“大道至简”的艺术,但艺术又往往因限制而生存,因自由而死亡。《呦呦青蒿》的创作成功,让人又一次体会到了艺术哲学的奥妙与深刻,体会到了声音的无穷魅力。

(作者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广播剧戏剧性真实性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广告的真实性
用屠呦呦精神创作屠呦呦广播剧——一次科研般严谨的艺术创作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