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飞 宋廷安 杨维勇 钟 斌
传统与快速肠道准备方法对结直肠癌术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王云飞 宋廷安 杨维勇 钟 斌
目的 探讨传统与快速肠道准备方法对结直肠癌术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6年3月进行结直肠癌手术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将2008年2月至2013年5月间进行传统肠道准备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间进行快速肠道准备的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对2组患者术中肠道清洁度、手术前后菌群计数及菌群失调情况、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2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组患者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均显著下降,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数量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肠道菌群失调情况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肠道菌群失调情况明显加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8%,远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拟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快速肠道准备安全有效,对肠道菌群影响小于传统肠道准备,值得临床推广。
肠道微生态;传统肠道准备;快速肠道准备;结直肠癌
(ThePracticalJournalofCancer,2017,32:1195~1198)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针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进行安全有效的肠道准备对于减少患者手术并发症具有积极的意义[2]。传统肠道准备需自术前3 d开始口服抗生素,术前1 d开始口服导泻药,并需要多次进行清洁灌肠。有研究报道显示,传统肠道准备方法可能会对消化道黏膜产生损伤,影响内部菌群平衡[3]。近年来,我院开始使用快速肠道准备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至2016年3月之间于我院进行结直肠癌手术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及排除标准如下:①所有患者均经明确的病理学诊断确诊为结直肠癌;②患者均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③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④排除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⑤排除合并精神类疾病的患者。由于我院于2013年6月开始使用快速肠道准备方法,故以此为时间节点,将2008年2月至2013年5月间进行传统肠道准备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间进行快速肠道准备的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肠道准备方法
1.2.1 快速肠道准备 观察组32例患者行快速肠道准备,即在术前1 d使用磷酸钠盐口服液,45 mL/次,以750 mL温开水稀释后服用,早晚各1次。术前1 d口服甲硝唑片0.4 g/次,3次/日;口服硫酸庆大霉素片80 mg/次,3次/日。
1.2.2 传统肠道准备 对照组30例患者行传统肠道准备,即在术前3天开始口服甲硝唑片0.4 g/次及硫酸庆大霉素片80 mg/次,3次/日。患者入院时即口服乳果糖缓泻剂30 mL/d,术前3 d使用肥皂水清洁灌肠。手术前1天晚8点及手术当日术前2 h口服甘露醇250 mL清洁灌肠。
1.3 观察指标
1.3.1 肠道清洁度 参考文献报道[4],对手术时操作者肉眼所见肠道环境,将2组患者肠道清洁度进行Ⅰ级(清洁,即肠道干净,无黏液、粪水及粪渣)、Ⅱ级(较清洁,即肠道基本干净,可见少许黏液、粪水及粪渣)以及Ⅲ级(不清洁,即肠道不干净,可见较多黏液、粪水或成形粪渣)的划分。
1.3.2 肠道菌群计数 取肠道准备前及术后第1次自然排便新鲜粪便样本送交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与菌株鉴定。主要菌群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以及粪肠球菌。
1.3.3 肠道菌群失调情况 参考文献报道[5],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粪便外观以及粪便细菌学培养所得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可分为Ⅰ~Ⅲ度。
1.3.4 术后并发症 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观察到的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以及腹泻等。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分析软件处理数据,对于肠道菌群数量及生化检查结果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比较方式选择t检验;对于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比较方式选择卡方检验;对于肠道清洁度、肠道菌群失调情况等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术中肠道清洁度比较
2组患者术中肠道清洁度均以Ⅰ级和Ⅱ级为主。观察组肠道清洁度为Ⅲ级的患者占6.25%,对照组占10.00%,2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239,P=0.811)。见表2。
表2 2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比较(例,%)
2.2 2组患者手术前后肠道菌群计数比较
2组患者手术前肠道菌群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2组患者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均显著下降,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数量均显著升高,均较手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2组患者手术前后肠道菌群失调情况比较
2组患者手术前肠道菌群失调程度均较轻,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肠道菌群失调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肠道菌群失调情况明显加重,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3 2组患者手术前后肠道菌群计数比较
注:a表示与同组手术前相比,P<0.05;b表示与同时间对照组相比,P<0.05。
表4 2组患者手术前后肠道菌群失调情况比较(例,%)
注:a表示与同组手术前相比,P<0.05;b表示与同时间对照组相比,P<0.05。
2.4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8%,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及腹泻。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远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对于择期进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肠道准备,目的在于清洁肠道环境、保证术中视野以及减少术后因肠道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6]。传统肠道准备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肠道的清洁,保证术者视野,但存在如下弊端:①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肠道水肿、腹水等一系列危险状况的发生;②传统术前肠道准备耗时较长,患者术前禁食较久,导致患者营养状态下降、肌肉分解代谢增加,降低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③多次逆流灌肠可能对肿瘤产生刺激,增加其转移机会;④高压灌肠期间患者易产生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大大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治疗信心[7]。基于此,选择更加适宜的肠道准备方案,对于手术的顺利开展及患者情况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快速肠道准备开始于术前24 h,主要是口服磷酸钠盐等新型肠道清洁药物,加用肠道抗生素。该方法简单、便捷,患者禁食时间短,肠道损伤较轻,患者耐受程度高,目前已在临床中展开应用[8]。本研究报道显示,接受快速肠道准备的观察组患者术中清洁程度与接受传统肠道准备的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提示尽管未进行清洁灌肠,观察组仍可有效地清理肠道环境。
表5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人体肠道微生态环境由多种肠内细菌构成,是人体代谢、营养、免疫系统等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在抗感染、抗衰老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可分为生理性细菌、条件致病菌以及病原菌三大类。其中,生理性细菌主要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具有专性厌氧的特性,是肠道的优势菌群,可阻挡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侵袭肠黏膜,并且可参与机体免疫防御;条件致病菌主要包括肠球菌、大肠杆菌等,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对机体产生危害,而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侵袭性,对机体产生一定伤害;病原菌主要包括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一般定植机会较少,而当病原菌数量超出正常水平时可引起疾病发生[9]。当人体处于病理状态时,肠道菌群的正常分布将被打破,三大类细菌的数量发生变化,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数量明显上升,生理性细菌数量明显下降,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腹泻的发生,被称为肠道菌群失调症[10]。本研究对微生态环境进行考察的结果显示,手术前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略多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而术后肠道黏膜遭到破坏,不可避免地导致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下降,大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提高。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肠道准备方式对于肠道菌群的影响较小。肠道菌群失调情况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出同样的结果。最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推测可能与肠道细菌、患者营养情况及免疫水平均具有一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对拟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快速肠道准备安全有效,对肠道菌群影响小于传统肠道准备,值得临床推广。
[1] 曾焕虹,付 卫.国外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7):650-655.
[2] 冯 磊,李建军.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6,39(2):133-137.
[3] 范 俊,李 佽,邢莎莎,等.结直肠癌术前不同肠道准备措施对根治术后近远期预后影响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5,9(6):451-458.
[4] 王宏霞,苏秉忠,胡海清,等.酚酞片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2015,10(10):1472-1474.
[5] 孟宪红,刘铁夫,刘 平,等.结肠癌与结肠腺瘤患者常见肠道菌群数量比较〔J〕.山东医药,2016,56(13):52-53,54.
[6] 张文娟,王朝霞.4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无痛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机体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3):3265-3266.
[7] 范兆岭,王彦平.硫酸镁混合液用于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6):321-322.
[8] 孟小芬,杨 荔,季尔丽,等.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清洁准备方法对比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z1):141-142.
[9] 沙素梅,吴开春.肠道微生态与大肠肿瘤〔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5):402-404.
[10] 吴恺明,何裕隆,陈剑辉,等.胃肠道肿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易感因素分析〔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5,7(2):73-76.
(编辑:甘 艳)
The Influence of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of Normal and Rapid Bowel Preparation for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ANGYunfei,SONGTing'an,YANGWeiyong,etal.ShifangChineseMedicineHospital,Shifang,61840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of normal bowl preparation (NBP) and rapid bowel preparation (RBP) for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30 patients underwent NBP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and 32 patients underwent RBP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intestinal cleanliness,intestinal floras counting and dysbacteriosi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complications after surgery of the 2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intestinal cleanliness of the 2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 (P>0.05).The counts of bifidobacteria and lactobacilli were decreasing,e.coli and enterococcus faecalis increased after surgery,and the changing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P<0.05).The dysbacteriosi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surgery had no big difference compared to before surgery,but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ntrol group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P<0.05).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8%,which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40.00%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RBP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s for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ho need to have surgery,which has less influence to the intestinal flora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
Intestinal microecology;Normal bowl preparation;Rapid bowel preparation;Colorectal cancer
618400 四川省什邡市中医医院
10.3969/j.issn.1001-5930.2017.07.047
R735.3+5;R735.3+7
A
1001-5930(2017)07-1195-04
2016-08-08
201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