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摘 要:目前我国的经济长期已进入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期,基于“需求侧”的宏观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供给侧改革成为了我国当前寻求经济新增长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引领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供给侧改革不是简单的扩大产能,更重要的是提高经济结构转型,进行产业重组,从而有效地提高产能效率。该文的研究重点就是关于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策略问题,从供给侧的视角论述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模式,从而有效地解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经济管理效率,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社会整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 宏观调控 经济管理 中国视角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5(c)-0250-02
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特色经济管理方式,它是从国家大局出发调整国家整体经济政策方向,以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总体呈现良好的趋势,经济稳中有升,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缺陷。因此我们认为当前供给宏观调控的目标不是扩大产能,而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重组,提高产能效率,促进我国供求整体向着均衡方向发展,对此可以采取的有效供给侧宏观经理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完善市场竞争性,充分利用市场导向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改革,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初步的形成,尤其是商品市场的发展更加快速,这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无限的活力与发展。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点是,目前我国市场的准入关还没有完全的放开,投资主体无法实现多元化,一些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专门测算,目前的垄断行业在我国的GDP总量中仍然达到40%的比例,这大大的降低了市场的竞争性。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供给侧管理,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市场主体竞争公平性待遇,规范市场竞争性,弱化政策保护模式,让每一个企业都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下进行调整,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供给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要素的产出效率,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发展的道路。
2 完善相对价格体系,提高价格与供需平衡原理的运用
供给需求变化的重要依据是价格体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变大,则供给会相应提高;而价格降低;需求量变小,则供给会相应减少。价格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指南针,合理的价格体系能够正确的引导市场走向,从而有效地提高整个经济运作效率。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市场现状来看,还有部分的价格并没有实现市场化,比如公共品、基础设施及利率等,这些方面价格体系的不合理,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产能效率,因此下一步要积极的推动价格改革,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按照市场的供需能力和要求对产品进行市场定价,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力的发展,完善市场导向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市场导向参照,从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3 转型动员型经济,重现定位政府行为
在我国前期的动员型经济模式下,政府运用行政力量,动员了大量的资本、土地、劳动力及资源等物质,通过实行“低价工作化”这一条特殊的道路走出了高增长的经济路径,然后又通过“高价城市化”的方式扩大我国城市建设,大大的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这一条道路是特殊时期的特殊路径,在正常的经济市场条件下是不允许的,因此经过长年的累积这一路径已经开始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如内外失衡、过度投资等。为了能够有效地调控供给侧,我们必须要走出政府主导的供给增长模式,重新定位政府,降低政府在市场运行中的地位,真正发挥市场的供需要求,按照市场发展规律,探索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从而保证经济可持续健康的增长。
4 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提高产业效率
从目前我国的GDP分布来看,我国的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在46%和44%,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持续快速演进产生的结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二三产业的比重相对于GDP的结构演化来讲还是相对缓慢的,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普遍的步入城市成熟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也从占据GDP的50%向着60%~70%的水平演进。但是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模式类似于拉美国家,产业结构向发达经济阶段收敛,而服务业生产效率长期低下及二三产业效率失衡。因此,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该是以劳动力和资本向着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第二产业倾斜,这样能够大大的提高经济整体效率,并有效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实际上亚洲成功实现赶超欧美的几个经济体就是走的这条路。
5 降低供给要素的投入成本
适当的降低供给要素的投入成本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税负,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预期成本收益。总结我国前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得益于高投资的拉动,而高投资的基础是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比较高。经过学者的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我国实体经济投资的预期收益普遍都超过了15%,但是这个数值近几年来却在下降,这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劳动成本在不断地上升,企业的税收和社保负担也在不断的上升。因此对此我们应该通过降低城市居住、生活成本、降低教育医疗费用等方式,进一步的解放生产力,盘活劳动力。
6 统一标准,重构社会保障结构网络。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增长,人们对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但是就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网络来看,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不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不够宽,而且保障制度不统一,存在严重的城乡差异和地域差异;二是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保障标准相互攀比,增加了地方财政的压力,造成地方政府负债增长快。其实从长期角度来看,社会福利刚性很大,且人们的要求没有上限,若是社会福利转向税收融资,那将会导致国民经济中财政收入的比重上涨过快,这样会损害经济的增长。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保障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要建立起覆盖面广而标准不高的社会保障网络,统一标准量力而行而又势在必行。
7 结语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退够”经济政策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因此我們必须要转变视角,改革经济政策,提高供给侧视角的宏观经济管理方式,供给侧改革不是简单的扩大产能,更重要的是提高经济结构转型,进行产业重组,从而有效地提高产能效率,对此我们要着力解决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周期与结构失衡之间的矛盾,通过供给侧改革的形式为未来经济高增长创造有利的条件,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霞辉.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中国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3(10):9-19.
[2] 佟紫娟.西方经济史中供给与需求管理的嬗变及争论——兼论我国经济改革的宏观调控策略[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11,18.
[3] 陈璋,唐兆涵.试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特征——兼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J].经济学家,2016(10):5-12.
[4] 周德慧.“一带一路”视角下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需求与发展路径[J].改革与战略,2017(2):55.
[5] 郭茹,原伟鹏,刘新平,等.中国农村改革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探讨——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J].改革与战略,2017(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