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恶性Brenner瘤病案分析

2017-06-29 11:09毛清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5期

毛清华

【关键词】 卵巢Brenner瘤; 惡性; 临床病理分析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9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5-0163-02

卵巢恶性Brenner瘤是女性健康的天敌,尤其是近年来逐渐呈现出低龄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治疗卵巢恶性Brenner瘤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卵巢恶性Brenner瘤根治术。但是目前来看,卵巢恶性Brenner瘤临床病理分析研究资料非常少,而且研究的并不彻底,本文通过对于卵巢恶性Brenner瘤的临床实际案例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卵巢恶性Brenner瘤的治疗与病理。

1 病例介绍

周某,70岁,由于腹胀3 d左右入院,经过详细的检查发现,患者出现盆腔占位情况,并且于当天入院。患者既往病史有高血压史5年、风湿性关节炎10年等。经过完善相关检查之后,医院安排周某进行了全子宫双附件手术。术后剖视卵巢囊肿共分四房。根据病检结果显示,患者左侧卵巢为恶性Brenner瘤,而且有恶变的趋势。但是患者家属拒绝化疗的方法治疗肿瘤,并且于术后第6天安排出院。

笔者所在医院对患者严格按照Prott-Thomas与Austin等相关标准进行检查。并且案例没有泌尿系统肿瘤病史、免疫组化标记史呈CK7阳性、CK20阴性。而且卵巢Brenner瘤存在非常明显的上皮增生,但是却全部局限在囊内,并没有间质浸润特点明确保证患者组织学上面呈现出明显的上皮成分异型性,并且具有浸润性鳞癌、移行上皮癌、未分化癌等几种癌。并且找到恶性部分与良性部分,或者呈现出化生性与增生性移标。同时,卵巢恶性Brenner瘤之间具有腺瘤结构,并且伴发黏液或者浆液囊肿瘤以及囊腺癌。卵巢恶性Brenner瘤恶变不仅发生在细胞之间,而且还伴有间质浸润,间质浸润的上皮巢由于存在不规则的情况或者容易融合成大片的间质,所以常会发现纤维组织增生,产生间质反应。患者在手术之后根据肿瘤的临床分期进行观察,其肿瘤局限一侧卵巢未伴随腹水形成,在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后,患者的家属因患者年事已高,术后拒绝接受化疗,并且在术后第6天出院。术后笔者继续随访患者至今。

患者肿物直径15 cm,成囊实性特点,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切面呈现灰白以及淡黄色的囊实性,有囊腔,而且大小不一,部分囊内乳头出现明显出血、坏死的情况。

卵巢恶性Brenner瘤分化较差,并且瘤组织大部分呈现出实行片块状结构,部分肿瘤囊状或者囊内乳头状明显,细胞内部明显异形,核分裂多变,恶性上皮结构分化较差,并且由乳头状或基底细胞癌化,卵巢恶性Brenner瘤坏死广泛,间质多。患者周某的分化较好,在随访的过程中发现,患者术后3年

8个月没有出现复发、转移的情况,并且肿瘤凭借自身情况得到遏制。而且卵巢Brenner瘤存在非常明显的上皮增生,但是却全部局限在囊内,并没有间质浸润特点。所以属于典型的卵巢Brenner瘤。

2 讨论

卵巢恶性Brenner瘤是非常少见的卵巢原发性肿瘤,在过去的文献研究资料中占全部卵巢肿瘤研究文献的0.3%~0.7%左右,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这些资料中绝大多数都是良性肿瘤的研究,只有0.9%不到的资料是关于卵巢恶性Brenner瘤的研究资料[1]。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卵巢恶性Brenner瘤临床治疗埋下隐患。正是由于很多人对于卵巢恶性Brenner瘤的认识较少,所以无法做到正确的诊断,并且例数非常少,这不仅给临床病理研究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而且本身就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本文通过针对实际的临床案例进行研究,从而发现增生性卵巢恶性Brenner瘤的分化比较好。

根据卵巢Brenner瘤进行划分,良性为没有进行移行,另一类则已经移行。所以笔者认为诊断卵巢恶性Brenner瘤必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来进行判断,首先要明确卵巢恶性Brenner瘤是否具有原发性浸润的恶性特征,其次是要转移恶性肿瘤对于分化差异无明显良性卵巢恶性Brenner瘤。所以应当首先排除掉外转移癌,然后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史、临床症状、镜下特点等相关信息来判断肿瘤的类型与成分。一般卵巢恶性Brenner瘤具有移行细胞癌或者鳞癌、腺癌等成分,或者这些成分相互混杂,所以判断卵巢恶性Brenner瘤是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移行、间质肿瘤,在很少一部分的肿瘤中能够见到存在纤维组织增生的情况[2]。所以必须要进行辅助诊断,从而正确判断卵巢恶性Brenner瘤的病检取材问题。

通过对于卵巢恶性Brenner瘤进行的观察与研究等临床分析,能够进一步得出两种类型的卵巢恶性Brenner瘤,即分化好和分化差的两种类型。一直以来卵巢恶性Brenner瘤都被认为恶性程度较高,并且预后较差,所以卵巢恶性Brenner瘤目前的临床病例分析资料非常少。卵巢Brenner瘤是女性患者中非常常见的卵巢上皮源性肿瘤,并且由Brenner在1907年首次提出并且命名,并且在1954年进行首次报道,但是相关的研究资料非常少,国内外文献报道仅有200余篇,而且大部分都是个案,具有代表性的非常少,这样也不利于今后的临床病理研究工作的开展[3]。

卵巢Brenner瘤的发病症状基本上以腹痛、腹胀、腹部包块等形式为初期症状,而且少数的患者还会伴有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生长过快的其他反应,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卵巢Brenner瘤间质细胞会产生大量的激素,并且不断刺激下形成的。而且患者在出现这些情况的同时,证明肿瘤已经形成很久了,这对于卵巢Brenner瘤的及时治疗造成很大的问题[4]。

在现代生活中,由于不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造成很多女性的机体抵御外邪能力不断降低。而且大部分的女性体质较弱,非常容易受到疾病侵蚀,所以目前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卵巢恶性Brenner瘤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于卵巢恶性Brenner瘤进行分析与研究,进一步填补目前关于卵巢恶性Brenner瘤临床病理分析方面的空白与漏洞,从而全面提升我国卵巢恶性Brenner瘤的研究与发展。有效的增强对于卵巢恶性Brenner瘤的早期判断与治疗,强化患者对于卵巢恶性Brenner瘤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贾静,刘从容.卵巢交界性Brenner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20(10):604-606,614.

[2]王建华,韦强,李惠,等.卵巢Brenner瘤的MS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4):560-564.

[3]邝菲,颜志平,冯浩.卵巢Brenner瘤的CT和MRI表现[EB/OL].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2016,5(2):930-934.

[4]陈妤蓉,张小燕,曾春英.卵巢恶性Brenner瘤2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5,31(1):96-98.